暮春即事

暮春即事朗读

《暮春即事》是宋代文学家周敦颐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双双瓦雀行书案,
点点杨花入砚池。
间坐小窗读周易,
不知春去几多时。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暮春时节的景象。诗人坐在书案旁边,看到一对对的瓦雀在书案上行走,杨花也点点地飘落入砚池。他坐在小窗旁读着《周易》,然而他并不知道春天已经过去了多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暮春时节的感受。通过描绘瓦雀、杨花和砚池这些细节,诗人将读书的环境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展现了一个安静、宁静的场景。瓦雀行走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春天的细微变化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中的“间坐小窗读周易”表明诗人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春天里专心致志地研读《周易》,而对于外界的时间流逝却毫不知觉。这种对自然的沉浸和对学问的专注构成了一种宁静与深度的对比。

整首诗词以简短的四句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感慨和思考,凝练而意境深远。通过对微小的细节的描写,诗人表达了他对时光的流逝和对春天逝去的无奈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其简洁、生动和富有意境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以及人们在时光流转中的无常与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周敦颐

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周敦颐朗读
()

猜你喜欢

李白尝言人有耳,不当径洗颍川水。
男儿出处自有时,何须锐意楚狂子。
公今无意世间人,北山有灵定不嗔。
天子政作唐虞计,谷口那留郑子真。
()

醉来拔剑斫珊瑚,懒向侯门更曳裾。夜半闻鸡眠不着,草堂秋雨读《阴符》。

()
落日青山一片愁,大河东注不还流。
若为长得熙春在,时上高层望宋州。
()
秋气悲哉,薄寒中人,皇皇何之。
更黄花吹雨,苍苔滑屐,栏空斗鸭,床老支龟。
静里跫音,明边眉睫,蹴踏星河天脱革几。
清谈久,顿两忘妍丑,嫫姆西施。
()
殿上俄流血,沙中竟脱身。
乃知燕刺客,有愧汉谋臣。
()

木叶堕积水,西风白雁来。祇应破月氏,曾过黄金台。

昔年吊荆卿,台边把酒杯。落日督亢陂,莽苍秋云开。

()

白帝城头路,逶迤一径遥。
高堂临峡口,暴水没山腰。
隔岸鱼施网,横江铁贯桥。

()
宇宙原无外。
问当年、渠缘底事,强逃人世。
争心刘郎栽种后,长恁玄都观里。
何用羡、武陵溪水。
()

飘飘黄绶客。向溟海东边,参陪凫舄。从来短簿,非凡事、认取凤凰毛翮。

春秋满腹,舌澜翻曾倾词席。数斗后、豪气凌云,看舞玉龙三尺。

()

山风吹冷薜萝衣,泉石膏肓不可医。丹鼎久遗龙虎诀,碧梧栖老凤凰枝。

徒闻天上招长吉,无复琴边遇子期。欲起彭殇问修短,九原瞑目恐无时。

()

妙年文价重和随,不料东家产此奇。
谗者纷纷传有虎,词人往往让于罴。
探囊已足三年艾,补衮那无五色丝。

()

拜昭文相辟翘材,封冠军侯筑将台。
得以先生新主判,两为玉帝管蓬莱。

()

六出花飞处处飘,粘窗著砌上寒条。

朱门到晓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

()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
昨来一雨断人行,恰则晴时云又生。
梅月如何休得雨,麦秋却是要它晴。
()

孤城日落暮猿哀,历磴疑从北斗来。滟滪水深江岸断,高唐云尽峡门开。

偏雄未数公孙业,百战犹怜蜀相才。更欲携诗问花鸟,西瀼烟树半荒苔。

()

知君归有处,山水亦难齐。犹去潇湘远,不闻猿狖啼。

穴通茆岭下,潮满石头西。独立生遥思,秋原日渐低。

()
野亭话别,恨露草芊绵,晓风酸楚。
怨丝恨缕。
正杨花碎玉,满城雪舞。
耿耿无言,暗洒阑干泪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