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是明代诗人刘基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露泣寒螀唁断魂,
风惊檐铎语黄昏。
羁愁悄悄成危坐,
看尽空墙上月痕。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夜晚独自坐着的情景。作者以寥寥数语勾勒出凄凉的氛围,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的内心感受,传达了一种孤寂、哀怨和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忧愁。首句“露泣寒螀唁断魂”,通过描绘夜晚的露水和寒冷的螀蝉声,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哀伤和失魂落魄的状态。第二句“风惊檐铎语黄昏”,通过形容风声和檐铃声,创造出一种寂静而凄凉的氛围,暗示了黄昏时分的寂寞和无助。第三句“羁愁悄悄成危坐”,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困扰,感叹自己的境遇,形容自己陷入了一种危险而无法摆脱的境地。最后一句“看尽空墙上月痕”,通过描绘空墙上的月光照影,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的感慨,以及对于过去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人夜晚坐着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寂、忧愁和思念之情。这首诗以寥寥数语传达出的情感和意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展示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刘基。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相见欢·晓窗梦到昭华。五代。冯延巳。晓窗梦到昭华,阿琼家。欹枕残妆一朵,卧枝花。情极处,却无语,玉钗斜。翠阁银屏回首,已天涯。
重阳不见菊次诸公韵。宋代。朱翌。西风吹露斝,晴日驾香舆。羡彼根茎茂,怜予齿发疏。功成身老健,重味笑轩渠。甘谷谁能汲,瓶{婴去女加瓦}走莫徐。
鹦鹉曲 农夫渴雨。元代。冯子振。年年牛背扶犁住。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恨残霞不近人情,截断玉虹南去。望人间三尺甘霖,看一片闲云起处
酬潘景玉。宋代。林景熙。读史双眸夜炯然,一声江雁落灯前。马非汗血材终下,木或青黄性不全。风月未容诗入务,乾坤应许酒为年。寒城日出无穷事,老耳山中独听泉。
大中祥符封禅十首 其三 太祖配坐酌献用《封安》。。宋代。郊庙朝会歌辞。于穆圣祖,肇开鸿业。我武惟扬,皇威有晔。四隩混同,百灵震叠。陟配高穹,明灵是接。
折扬柳。明代。卢楠。春思结杨柳,摇曳金窗烟。东风澹荡时,吹落玉台前。深闺别离妇,感此心凄然。沉唫毁青黛,抆泪谢珠钿。攀条寄远人,引恨碧云天。微物岂足惜,长怀芳树妍。
赠方外士。宋代。黄裳。扰扰红尘高卧客,红尘不染人难识。琅琅为讲还丹篇,若有清风濯胸臆。玉兔走入流珠宫,正向时人失中得。根本盖自仙翁传,仙翁住世千馀年。
汉坛千古风流,笑谈自是诗书将。两淮草木,一门忠孝,先声远畅。奕世金貂,雄边韬略,三军独张。道十年汉水,旌旗动色,春都在,投壶唱。一点德星迥照,光浮动、太山千丈。戟门春静,人安事*,提封保障。汉相规随,盖公安靖,平生心赏。见筹毫不远,凤池消息,醉仙家酿。
水龙吟 寿都督史侯,时为东平总管。元代。王恽。汉坛千古风流,笑谈自是诗书将。两淮草木,一门忠孝,先声远畅。奕世金貂,雄边韬略,三军独张。道十年汉水,旌旗动色,春都在,投壶唱。一点德星迥照,光浮动、太山千丈。戟门春静,人安事*,提封保障。汉相规随,盖公安靖,平生心赏。见筹毫不远,凤池消息,醉仙家酿。
杭桥道间二首 其二。宋代。赵蕃。安稳侵晨发,杭桥薄暮休。山穷多石峙,渡涉乱川流。野性安猿马,归心逐鹭鸥。时平从路险,吾在岂人谋。
月河。宋代。袁说友。路转双溪曲,河湾一迳通。清秋杨柳月,落日芰荷风。直抵濯缨水,当前文笔峰。满城佳气聚,擢秀美群公。
摸鱼儿。宋代。何梦桂。把人间、古今勋业,一时都付杯酒。青山行遍人华发,老尽门前青柳。试回首。记晓雨征衫,又过年时后。相逢故旧。浪说南楼北,亭花纵好、能似少年否。还自笑,应是山林厌韭。忘却儿童迎候。兴来谩学长沙舞,要舞更无长袖。眉休皱。欢笑外,风涛世上时时有。共君握手。且尽日尊前,相拌一醉,醉后明朝又。
东皋十首。宋代。晁补之。屋名尽挂陶家牓,人物应惭菊畔身。解作文章肯归去,不应陶后说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