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曲。唐代。刘言史。花颔红騣一何偏,绿槐香陌欲朝天。仍嫌众里娇行疾,傍镫深藏白玉鞭。喷沫团香小桂条,玉鞭兼赐霍嫖姚。弄影便从天禁出,碧蹄声碎五门桥。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刘言史。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夜行船。宋代。石孝友。漏永迢迢清夜。露华浓、洞房寒乍。愁人早是不成眠,奈无端、月窥窗罅。心心念念都缘那。被相思、闷损人也。冤家你若不知人,这欢娱、自今权罢。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代。释正觉。气宇豁落,精神萧散。尘劫坐空,世缘居简。閒閒淡淡枯木云,沥沥漉漉通身眼。森罗万像同条,莫道个人檐板。
暮春杂兴五首 其五。元代。善住。红药花开春欲归,绿杨阴暗燕争飞。晚来一阵东风雨,又送馀寒上客衣。
寓中水楼秋夕。元代。胡天游。残暑峥嵘入夜平,羁怀牢落傍秋生。断云推月吊孤影,高濑挟风来远声。山店辟纑松火细,水楼欹枕葛衣清。馀年饱食惭疏放,回首南州欲用兵。
盛氏衔翠轩。宋代。叶三锡。平生丘壑心,漫浪不羁束。青山亦解意,四时共追逐。朝翠空蒙时,北窗梦清熟。昼寂庭户凉,坐课黄卷读。此心与山违,对面若掩目。孱颜俨如故,心境两不触。宴坐收万象,剖璞出苍玉。木末流夕晖,窗户影摇绿。相对两青眼,悠然一笑足。此意陶潜知,不然问玉局。
古风 其四十一。唐代。李白。朝弄紫沂海,夕披丹霞裳。挥手折若木,拂此西日光。云卧游八极,玉颜已千霜。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
游后洞诗。宋代。刘贽。寺久荒寂无足往,念有子厚弥陀碑。独趋一里转岩腹,剥粉败赤逢门楣。亭亭故碑亡旧主,覆以老屋疏且欹。常嗟古人不可见,尚喜书志存於斯。世言书字出心画,体制类彼人所为。子厚少年颇疏隽,字合飘逸往不覊。胡为气质反端厚,至今观者多有疑。或云彼以窜逐久,志气软熟非前时。或云高才尚薄世,故独立法无所师。吾嗟世俗日无理,好恶不正论苦卑。臆决万事岂独此,此书何媿人不知。碑阴三百四十字,疏瘦劲丽何精奇。九十二人姓名具,陈绩宝历元年题。云此子厚二碑者,元和五年刊厥辞。至是二月始建立,都其事者杨与倪。尘蒙壁礙世未见,自我访寻初管之。
酒楼秋望。宋代。华岳。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秋水碧连天一色,暮霞红映日三竿。花摇舞帽枝犹软,酒入诗肠句不寒。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拟古出塞(五首)。明代。李东阳。军行视旂旐,闻向黄河曲。相顾问姓名,同伴为骨肉。星分良乡爨,月傍井陉宿。民贫苦供给,县官告不足。掾吏饱肥羊,马饥奴无粟。营门号令肃,鸡狗不敢挶。起居有常节,幸得免笞辱。¤
雨夜怀唐安。宋代。陆游。归心日夜逆江流,官柳三千忆蜀州。小阁帘栊频梦蝶,平湖烟水已盟鸥。萤依湿草同为旅,雨滴空阶别是愁。堪笑邦人不解事,区区犹借陆君留。
送阐禅师住芦山四十韵。明代。乌斯道。东汉风声靡,西来气脉长。祖庭森穆穆,人物俨跄跄。宝座严龙象,穷崖冒虎狼。驺虞纷晋宋,优玺盛隋唐。宋季犹堪传,今时只可伤。有才能卓立,无地不悬望。公独嗟流弊,僧中益自强。受经依落石,执册傍閒廊。素履殊清苦,冥搜极杳茫。佳篇追鲍谢,楷画粲钟王。祖父尤明哲,师模亦老苍。剑光生砥石,钟韵响秋霜。到处闻英发,凌霄爱激昂。六藏岩户静,三应石云凉。归去听鶗鴂,飞腾羡骕骦。暂游灵鹫岭,竟往独龙冈。短榻淮云表,孤筇蕙帐傍。詶僧唯一默,倦客谢诸郎。隽味时时得,徽名日日扬。吾军真足张,季女且深藏。故里虚禅刹,耆年上荐章。鱼肠期破竹,羽括果穿杨。琴瑟收桐梓,林峦宿凤凰。桑门成矩矱,天牖岂寻常。曹洞花开久,芦山草欲荒。祥辉重煜煜,软语定浪浪。神鬼逐奔走,鼓钟谐鞳鞺。疗人应扁鹊,敛赋肯弘羊。我获叨莲社,神交想竹房。往来虽已久,别去未能忘。里闬闻高蹈,闾阎借末光。天人全友道,地主只吾乡。旧有三生愿,今当一苇杭。炉烟分茗盌,松吹坐藤床。心尚惊猿境,身犹逐鹿场。刀铦宜为斲,弦缓冀更张。已觉如鲲化,伊谁敢雁行。祗愁离此处,翘举又殊方。万里皇图壮,千年道运昌。愿言终自重,说法助王纲。
怨诗行。明代。卢楠。秦戍楼荒君未还,楚乡秋早妾摧颜。日寄情心与明月,相思何谢望夫山。
送董稼山二首。宋代。陈著。白发萧萧送出门,相携相看两无言。只应今日往来梦,搅破百里梅花村。
洪武宫词(十二首)。明代。黄省曾。清萱到处碧翙翙,兴庆宫前色倍含。借问皇家何种此,太平天子要宜男。
升山灵岩寺。宋代。钱昱。杉松满寺廊,栏槛倚高冈。郡郭晓云漠,禅斋春草长。涧青连竹色,山静带茶香。更有名僧在,茅庵住上方。
竹枝词和歌韵自扈跸上都自沙岭至滦京所作 其一。元代。吴当。沙岭风清宿雨多,白云如雪夜陂陀。涧泉十里九曲折,北向天边作御河。
送别傅贞甫纯甫二首 其二。明代。欧必元。黄鹄求双飞,千里鸣其匹。胡马厉北风,踯躅悲相失。何况同心人,分飞各南北。携酒上河梁,纵饮无颜色。行矣此二子,勖哉崇明德。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郑伯克段于鄢。先秦。左丘明。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