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朗读

译文

韵译
西湖四周青山绵延楼阁望不见头,湖面游船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
温暖馥郁的香风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散译
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
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注释

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旅店。
西湖:杭州的著名风景区。几时休:什么时候休止。
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直:简直。汴州:即汴京,今河南开封市。

参考资料:

1、左振坤.历代爱国诗文选: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88-89

2、黄星南.历代爱国诗歌100首赏析:湖南出版社,1997:156-157

3、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124

4、张剑著.唐宋诗词名篇欣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207-208

题临安邸创作背景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这首诗就是作者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赏析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的头句“山外青山楼外楼” ,诗人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这样首先描写了祖国大好山河,起伏连绵的青山,楼阁接着一个,这是多么美好的自然。从诗歌创作来说,诗人描写山河的美好,表现出的是一种乐景。接着写到:“西湖歌舞几时休?”诗人面对国家的现实处境,触景伤情。这样美好的大好山河,却被金人占有。诗句中一个“休”字,不但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社会处境的心痛,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出诗人对当政者一味“休”战言和、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愤慨之情。在诗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时是多么希望这样的歌舞快“休”了。这里,诗人运用反问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的对这些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也更加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颓废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北宋的灭亡,原因当然很多,但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必居其一;南宋的偏安,原因也很多,但朝野酣嬉,醉生梦死,也必居其一;林升这首见于《西湖游览志余》的诗,所写正是当时公然的,常见的,谁都不以为奇的,毫不注意的社会现象,给他一写,便觉触目惊心,令人难以为情,所以是成功的讽刺。

参考资料:

1、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315

2、黄星南.历代爱国诗歌100首赏析:湖南出版社,1997:156-157

3、张剑著.唐宋诗词名篇欣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207-208

林升

林升,字云友,又字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与平阳林升卿谋葬父序》)。大约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事见《东瓯诗存》卷四。《西湖游览志余》录其诗一首。...

林升朗读
()

猜你喜欢

食芹知献君,嗜芰不忘亲。大节全忠孝,劳心思古人。

()

不堪鶗鴂,早教百草放春归。江头愁杀吾累。却觉君侯雅句,千载共心期。便留春甚乐,乐了须悲。
琼而素而。被花恼、只莺知。正要千钟角酒,五字裁诗。江东日暮,道绣斧、人去未多时。还又要、玉殿论思。

()
海榴亭早开繁蕊,光照晴霞破碧烟。
高近紫霄疑菡萏,迥依江月半婵娟。
怀芳不作翻风艳,别萼犹含泣露妍。
摇落旧丛云水隔,不堪行坐数流年。
()

岩台舒野望,依约见松门。唐代高僧寺,宋朝丞相坟。

溪光晴泻远,野色晚来昏。山路歌声绝,樵归烟火村。

()

一时称国宝,剑本出东吴。世事中山箧,才名小郡符。

遭逢吾独老,禁省尔方趋。渐远罗浮客,他年寄忆无。

()

午睡醒来策瘦筇。几痕茸绿径苔封。石榴初□舞裙红。
中酒情怀滋味薄,肥梅天气带衣慵。日长门巷雨余风。

()

虽云早契阔。
乃自非同志。
勿谈兴运初。

()

桓桓萧将军,秉义奋英武。提剑雄万夫,委身报明主。

于时羽林孤,未龀恸何怙。鞠育兼训教,劬劳仰慈母。

()

韩侯岭上阵云苍,韩侯岭下衰草黄。行人下马拜祠宇,肃肃野风吹夕阳。

()

花吐高葵日正长,草深幽砌独焚香。浮生苦被虚名累,仍向天涯忆孟光。

()
竹外青原久不看,书来剩喜报平安。
修筠流水故亦有,高士韵人良独难。
杜老不应栖锦里,谪仙终合见金凿。
兹亭便与图经载,何况制名繇孟韩。
()

山似高人长远人,不登高处见无因。筑台土石无多子,照眼峰峦得许新。

阵马奔腾时绝远,风涛舒卷忽无垠。白云自是逃名处,犹恐此中藏隐沦。

()

圣明图治任忠良,正倚纯诚柱庙堂。画史但知尘外意,青山为写午桥庄。

()

过岭行多少,潮州涨满川。花开南去后,水冻北归前。

望鹭吟登阁,听猿泪滴船。相思堪面话,不著尺书传。

()

欲躲灾凶。心喜颜红。把般般、万事休穷。当持净念,钦慕玄风。每乐真欢,搜真趣,悟真空。朗月当胸。照破邪踪。有云朋、霞侣相逢。同超法界,共返仙宫。礼大罗尊,诸天圣,玉虚宗。

()
一念宁容事物侵,天魔元自是知音。
拾遗大欠修行力,小吏相轻尚动心。
()

落日南城陌,东风禁火时。
醉醒皆自得,单袷正相宜。
绿树侵高阁,繁花洒曲池。

()
樽中贤圣杂然陈,点化须臾清且醇。
味压宜城九醖酒,名高夔府十州春。
投丸仙了难争手,合麴香山未尽神。
从事有灵应自庆,而今十部萃吾身。
()

绝险方钩栈,图成落此年。传通三舍近,功满万人缘。

()

人事全稀心似水,书程多暇日如年。任教大野风仍壮,漫喜寒炉火正然。

载渴载饥都委命,时行时止一由天。小陂程课无劳计,想见诸孙各勉旃。

()

斗柄阑珊风瑟瑟,银河错落露森森。
人声静后幽虫急,月色好晴清夜深。
()
蚤晏逢人问,荒村店亦稀。
竹舆穿雨过,沙鸟带云飞。
野渡疑无树,春山尽有薇。
不缘诗是伴,谁与倚荆扉。
()
旅融残雪点团茶,碧净红鲜朵上花。
客散亭闲半湖水,月梳斜掠晚晴霞。
()

海上秋添寂寞情,万家烟树暝重城。
萧萧细雨遥天暮,独向空楼闻笛声。

()

旁人笑我士不如,终日諵諵一卷书。龛灯常过午夜馀,是起刚及晓钟初。

胡为局局不自舒,前身定是一蠹鱼。我言万族皆有缘,诗书于我真奇偏。

()

夜静灯寒独掩关,满窗风雨响珊珊。客中自信贫非病,老去方知懒是閒。

寺远无寻僧作伴,林深思与鹤同还。枕边又听朝钟动,忆簉鹓鸿缀末班。

()

形影参商已六春,春风吹梦益沾巾。江头杨柳送行客,窗外梅花疑故人。

世事茫茫山岳隔,年光冉冉燕鸿新。一尊何日重携手,鹤外乾坤迥不尘。

()

九秋旅夜长,万感何时歇。蕙花渐寒暮,心事犹楚越。

直躬邅世道,咫步隔天阙。每闻长乐钟,载泣灵台月。

()

扰扰风尘地,遑遑名利途。盈虚一易舛,心迹两难俱。

弱龄小山志,宁期大丈夫。九微光贲玉,千仞忽弹珠。

()

花影低徊帘幕卷。惯了双来燕燕。惊散雕阑晚。雨昏烟重垂杨院。
云断月斜红烛短。望断真个望断。情寄梅花点。趁风吹过楼南畔。

()

雨过松花落野亭,泉声何处响泠泠。洞开幽壑腥龙气,石断危岩卧虎形。

深院钟声僧饭白,虚堂幢影佛灯青。荒斋寂坐尘心净,修竹千竿月满庭。

()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