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平沙浅草接天长。宋代。李好古。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参考资料:
1、王友胜选注.唐宋词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年:502-503
2、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440-441
3、刘印雷 胡青编著..绘图本新编宋词三百首: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1998年:198
南宋时,金人多次攻入扬州,破坏之惨重,令人目不忍睹。李好古一直少年有大志,但无报国的机会。其《碎锦词》中就有好几首怀古伤今的词。这首词是作者路过扬州时,面对扬州屡遭破坏的历史事实,缩写的伤感惆怅之作。
参考资料:
1、溪明选注.宋词一百首:华龄出版社,1997:229-230
李好古过维扬时写的这首《江城子》,此外,词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扫沙场”(馘,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的原因,归结为“欲上治安双阙远”(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的时政。双阙,指代朝廷),等于说兴亡的关键、维扬屡遭破坏的根子,都因为统治者不纳忠言。这种尖锐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这首词在写法上注意了两个结合。一个是写景与抒情结合。词中写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即仅仅是沙、草、天、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读者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再说,作者又逐次为它们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从而共同组成一幅辽远、凄迷的图画,正好象征着作者惆怅的心情。“昨夜波声”一句表面写波涛,背后却有一个在扬州的某一间屋子里听着波声久久不能入睡,想起无限往事的人儿。把这一句同“洗岸骨如霜”放在一起,夏承焘说:“ 两句写夜间听到波声拍岸,使人激奋而气节凛然。”(《唐宋词选注》)则景中之情就更为显著了。
还有一个伤今与怀旧的结合。这首词目睹扬州破败景象,痛悼国家不幸,这是“今”;可是词篇中又有“几兴亡”一句,接下去还有“千古英雄成底事”,这是“旧”。有了历史旧事的陪衬,眼前的感慨变得越发深沉幽远;相反,由于当前维扬的变故,千年的兴亡也变得越发真切。同时这一句也奠定了下片的基调,暗示自己也像历史上的无数英雄一样,壮志难酬,只能“徒感慨,漫悲凉”。下半阕开头五句写自己少年时的志向。词人年轻时就有降服中行说(汉文帝时宦者,后投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和“馘名王,扫沙场”的雄心壮志,甚至象祖逖的样子,在中流击楫,立下报国誓言。这样,有千古、少年时、目前三个时间层次的结合,词篇抒情的背景就非常开阔,作者因国事而生的忧虑也就特别深广。(李济阻)
这首词直接写到维扬的是前面五句和最末两句。前五句写见闻,结尾处点维扬,全词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中间的感慨部分则正好处在包孕之中,这样能使结构紧凑,抒情集中,应该是作者精心安排之作。
参考资料:
1、溪明选注.宋词一百首:华龄出版社,1997:229-230
2、周汝昌 宛敏灏 唐圭璋 缪钺等撰.宋词鉴赏辞典 (下册):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1637-1638
李好古,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
李好古。李好古,南宋词人。生平不详。自署乡贡免解进士。清吟阁本《阳春白雪》载:“好古字仲敏,原籍下郢(今陕西渭南县东北),可备一说。”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八声甘州》、两首《江城子》里的自述推断,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少年有大志,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于是乘船千里,到扬州一带游览。又据其《酹江月》:“四十男儿当富贵,谁念漂零南北”,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到处流浪。
谒金门(荼_)。宋代。程垓。花簇簇。触眼万条垂玉。小院春深窗锁绿。水沈风断续。明月又侵楼曲。羞向枕囊拘束。只待夜深清影足。醉来花底宿。
楚狂接舆歌。清代。佚名。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来也不可待。往事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
丙申二月别绍兴诸公。明代。刘基。劳生属时艰,将老萃忧牴。风尘隘九野,何土为乐国?兹邦控吴越,名胜闻自昔。湖山竞奇丽,物产亦充斥。交游尚质俭,而不事华饰。况有良友朋,时来慰岑寂。全家免寒饿,几欲忘旅客。胡为复舍此,僶俛就行役。轩车远追送,酒至泪辄滴。还乡人所乐,我独愁苦剧。故山有松柏,摧折为荆棘。岂无骨肉亲,太半生死隔。此语不可闻,此景那堪觌。愁情如波涛,澒洞胸与臆。伫立向穹苍,一叹双鬓白。
香山八景诗 其八 长洲烟雨。明代。伍瑞隆。烟雨濛濛溪水头,长洲莫即是瀛洲。凭君为拨群峰看,似有玲珑十二楼。
重经上江过小孤山望高良作。清代。毛奇龄。晨飔解流潮,朝暾坼遐沚。中流辨孤屿,相越尚百里。流峭去榜逆,帆迫来洲驶。忽泊斗岩下,遂至洪泽里。三江憺前期,九派殊昔理。瞩异物不延,时迁景为徙。涤水掬流清,搴花摘叶委。羁孤泛无常,流浪讵有已。宁当越前峰,去逐高良子。
雨后过华岳庙。唐代。李山甫。华山黑影霄崔嵬,金天□□门未开。雨淋鬼火灭不灭,风送神香来不来。墙外素钱飘似雪,殿前阴柏吼如雷。知君暗宰人间事,休把苍生梦里裁。
送董长史。明代。薛瑄。白发交情四十春,声名又喜逐年新。江都正学师前哲,洛下长才忆古人。北阙从龙天广大,西山跋马玉嶙峋。云中到日多清兴,应有新诗寄我频。
秋日书怀。宋代。蔡戡。刻意搜诗句,清心玩易爻。几尘留鼠迹,窗影印梅梢。泉石频招隐,壶觞已绝交。横挑一楖栗,在处寄僧包。
过刘贡甫。宋代。王安石。去年约子游山陂,今者仍为大梁客。天旋日月不少留,称意人间宁易得。天明径欲相就语,云雪填城万家白。冬风吹鬣马更骄,一出何由问行迹。能言奇字世已少,终欲追攀岂辞剧。枕中鸿宝旧所传,饮我宁辞酒或索。吾愿与子同醉醒,颜状虽殊心不隔。如知今有可怜人,回首纷纷斗筲窄。
瀛洲种玉。总付与花神,月底深*。琢就瑶笄,光映鬓云斜叠。几度借取搔头,别试汉宫妆束。风露冷,幽香半襟,淡伫阑曲。亭亭雪艳愁独。爱粉沁冰*,须*金粟。石上那回磨断,争忍轻触。一自楚客归来,珠履旧游谁续。秋梦起,残妆半簪坠绿。
露华 玉簪。元代。张翥。瀛洲种玉。总付与花神,月底深*。琢就瑶笄,光映鬓云斜叠。几度借取搔头,别试汉宫妆束。风露冷,幽香半襟,淡伫阑曲。亭亭雪艳愁独。爱粉沁冰*,须*金粟。石上那回磨断,争忍轻触。一自楚客归来,珠履旧游谁续。秋梦起,残妆半簪坠绿。
和余庆长老春十首 其六。宋代。释德洪。嫩寒清晓欲留春,睡足山中乐事新。珠玉等闲无胫至,风流全付茂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