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过江来,遗我数纸书。书云困行役,家事仍纷如。
真州嫁孤妹,苏州取病弟。方且谋医药,相期未可冀。
寄汝弼。宋代。徐积。行人过江来,遗我数纸书。书云困行役,家事仍纷如。真州嫁孤妹,苏州取病弟。方且谋医药,相期未可冀。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徐积。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次韵签判丈因旱而作及喜雨二诗。宋代。赵蕃。稍愆梅熟雨,似作旱时风。此柄知谁宰,皇天不病农。桑麻初告毕,仓廪旧犹丰。莫起焦熬叹,当期渗漉通。
赋小瀛洲 其一。元代。贝琼。海上瀛洲碧水新,地连方丈绝风尘。九光霞馆邀王母,一曲鸾笙降玉晨。若木回枝长挂日,桃花结子不知春。祖龙谩自求方士,却恐流传语未真。
舂陵怀古二首 其一。明代。顾璘。道丧馀千载,天南得异人。玄图开太极,绝学指迷津。庭草长交翠,池莲不断春。愿因风月地,潇洒挹公神。
庆宫春·双浆莼波。宋代。姜夔。双浆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政凝想、明珰素袜。如今安在,唯有栏杆,伴人一霎。
怀寄南陵尉沈道正。宋代。释文珦。南陵初作尉,应亦似南昌。名在神仙籍,才优翰墨场。盗闻无欲止,吏化不欺良。交旧如君少,怀思未易忘。
减字木兰花(中秋独与静之饮)。宋代。吴儆。碧梧秋老。满地琅玕纷不扫。门掩黄昏。惟有年时月照人。凄凉满眼。肯作六年灯火伴。莫说凄凉。来岁如今天一方。
题榕阴图。宋代。胡大用。权臣擅命久心伤,贼主之兄意未涼。今日封章期救死,明朝削籍自投荒。九重偶眩诬贤舌,四海皆知疾恶肠。事久划逢天一笑,锡知刚简易名香。
草萍驿和萨天锡。元代。卢琦。林外轻风帽影斜,客衣近染紫山霞。等閒点检春多少,墙角蔷薇几树花。
拟虞美人歌。元代。陈泰。王倍汉力,王输汉时。汉购王首,王出安之。莫爱匪妾,莫驭匪骓。骓不能言,妾哀致辞。辞曰:星荧荧兮陨空,泪洒洒兮营中。妾生误王兮死无终,楚犹竞兮天回风。王乘骓兮去为龙,妾归骨兮江东。
月夜葛氏墓饮酒与子重履仁同赋二首 其二。明代。文徵明。步出城西门,言登葛君墓。葛君生世时,声光盛流布。那知百年内,倏忽草头露。遗骸委空山,风雨谁一顾。寒月照玄堂,荒蒿断行路。谁应识君来,惟有青松树。见树不见人,青松乃坚固。乃知人易彫,独以婴情故。鉴此念前人,云胡复悲慕。惊风西北来,肃然动情愫。扬杯谢诸公,愿言保迟暮。
赠叶少年。明代。岑徵。年来蓬鬓满秋霜,羞上风流侠少场。书练许谁同大令,问津疑得比刘郎。甘时莫惜馀桃味,暖处应分绣被香。不厌老成人潦倒,为君传与驻颜方。
录汴梁宫人语十九首 其十。金朝。杨奂。圣躬香阁内,只道下朝迟。扶仗娇无力,红绡贴玉肌。
春闺怨三首 其三。宋代。周行己。燕子引雏来去飞,杨花漠漠草萋萋。窗前睡起浑无绪,倚遍栏干日又西。
咏史下·谢安。宋代。陈普。夷甫登朝日月昏,争知安石亦深源。当时赤子何无禄,直自高曾误到孙。
秋晚岁登戏作。宋代。陆游。漫漫荞铺白,累累橘弄黄。未论痴腹饱,已觉醉魂香。曳杖行歌里,抛书倦枕傍。轩车虽已矣,终媿食官仓。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驳复仇议。唐代。柳宗元。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乌栖曲二首。唐代。刘方平。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画舸双艚锦为缆,芙蓉花发莲叶暗。门前月色映横塘,感郎中夜度潇湘。
吊蒋忠烈公。明代。陈察。琴川有间气,志士钟其英。抗疏本忧国,临危肯爱生?天朝公道白,泉壤露华清。牢落寅恭后,空惭没世名。
次韵李嗣表夜坐。宋代。李若水。霜梧一叶落,尘鬓几茎秋。夜久灯仍暗,人閒室自幽。文书遮眼具,仕宦活身谋。此话有谁领,寸心横百忧。
饮牛歌。宋代。陆游。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舍东土瘦多瓦砾,父子勤劳艺黍稷。勿言牛老行苦迟,我今八十耕犹力。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人生得饱万事足,拾牛相齐何足言!
后圃初见梅花一萼二首。宋代。吴芾。枝头已是送春来,怀抱何妨试割开。满园若欲俱开遍,须倩杯觞日日催。
春帖子词·夫人阁十首。宋代。宋祁。东郊移仗晓迎春,已觉轻寒不著人。天瑞穰穰君泽美,并教和气助佳辰。
和新乡二十一兄华严水亭五首。宋代。晃冲之。池水冷冷渌未深,丛篁低草背庭阴。晚来欲别龟鱼去,更向轩西独瞰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