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谢谘议咏铜雀台。南北朝。谢朓。穗帷飘井干,樽酒若平生。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芳襟染泪迹,婵媛空复情。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
参考资料:
1、殷海国.山水诗奇葩——谢灵运谢朓诗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114
2、辛志贤.中国古典文学普及读物 汉魏南北朝诗选注:北京出版社,1981年02月:385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临死之前,在《遗令》中吩咐儿子们将自己的遗体葬在邺的西岗,并命从妾与使人住在铜雀台上,早晚供食,每月初一和十五还要在灵帐前面奏乐唱歌。南朝不少诗人对这一历史故事发生了兴趣,纷纷以“铜雀台”、“铜雀妓”为题,伤悲其意,为之歌咏。这首诗便是谢朓为了应和谢暻的铜雀台诗而创作的。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825-827
诗人描写祭奠曹操的“盛况”:铜雀台上,歌吹洞天,舞女如云,素白的灵帐,在西风中缓缓飘荡着;曹操的儿子们,供奉先父的亡灵,摆酒设祭,就像曹操活着的时候侍奉他一样。好一个“樽酒若平生”,一种庄严肃穆和隆重热烈的场面,宛然在目。同时,又令人油然想见曹操“平生”把酒临风、横槊赋诗的盖世雄风。然而,生前的气壮山河与死后的隆重庄严,乍看虽颇相仿佛,前后如一,细味却有不胜悲凉之感。逝者如斯,只能“樽酒若平生”了,但反过来说,又不能“樽酒若平生”。一句平白如话的诗,包涵了多重的意蕴,既是描述,又是感慨,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余地。而“郁郁西陵树,讵闻歌吹声”,又与上两句有同工异曲之妙。西陵墓地,树木葱茏;铜雀台上,歌吹沸天——可是,死者长眠地下,不能复闻丝竹之声。这似乎是为铜雀台上的伎妾们设辞,传达她们哀婉的心曲。而从诗人所处的历史地位、历史的角度细加品味,则尤感意蕴丰厚,韵味无穷;时代渺邈,年复一年,魏家天下早已改朝换代,如今已没有人为曹操一月两次,歌舞酒乐,侍奉如常;铜雀故址,西陵墓地,百草丰茂,杂树丛生,而今已不能听到什么歌吹之声。所以,诗人禁不住要为那些无辜的妾伎们悲泣感伤了。芳襟翠袖,徒染悲泣之泪;婉转缠绵,空余伤感之情。连曹操这样的盖世英雄尚且不免“玉座寂寞”的悲哀,更何况那些地位低下、身轻体贱的妾伎们呢。
表面上看,诗写铜雀台祭奠的隆重,写西陵墓地的荒芜以及妾伎们的芳襟染泪、婉娈多情,旨意似乎是在感叹曹操的身后寂寞。实际上这是个误会。写曹操的身后寂寞,乃是为写妾伎们的寂寞张本,是一种衬垫,“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正点出了这一中心题旨。盖世英主尚且不免寂寞身后之事,更何况地位低下、生前就已冷落不堪的妾伎们呢。此诗《乐府诗集》题作《铜雀妓》,也正暗示并证明了诗人题咏的中心对象是妾伎,而不是曹操。由此可见到,诗人已从对铜雀故址的一时一事的凭吊和感伤的圈子中跳了出来,站到了历史的高度,既饱含感情又充满理性,以超然的态度来描写、评判这一历史故事,并进而反思人生。他从大人物的悲哀中,看到了小人物的悲哀;从历史的冷酷中,领略到了现实的冷酷;从死者的寂寞中,感受到了生者的寂寞。因而,这种寂寞身后事的感伤和咏叹,已不仅仅胶着在曹操及其妾伎们身上,而上升为一种人生的感喟和反思。所以,他对“铜雀妓”的题咏,既是执着的,又是超然的,在执着与超然的若即若离之中,诗人既认识、评判了历史和人物,也认识、评判了现实和自己。
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是以诗的形式发抒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和感受,是对历史故事的一种艺术的评判。所以,诗人往往把自己丰富的思想内蕴和复杂的感情色彩,深深地隐藏、浸润在诗的形象当中,用艺术形象来说话,来作为自己的代言人。谢朓的这首诗,也正具有这样的特点:叙写平白,而蕴含丰富、深刻;辞章短小,却韵味渺远、悠长。
参考资料:
1、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825-827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谢朓。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武君十。清代。程康庄。君十爱栖迟,衔觞事林壑。俯视尘土腥,亡簪茹藜藿。关我匪繇天,板缠聊见薄。剩有素心人,同期驭鸾鹤。
行根笋。明代。朱之蕃。琅玕林立拂云高,诘屈盘根茁上膏。龙尾挂崖鹰攫爪,凤咮衔石蟹舒螯。清阴只拟过邻屋,玉版何期饫老饕。好待春雷抽犊角,长镵不用费爬搔。
二十一日泗川道中。明代。饶与龄。维扬竟日马蹄忙,又向盱城渡淼茫。且喜晴空云歛尽,更忻暖日晷初长。犁锄接陇歌声沸,粉黛行厨色笑扬。游子揽春生意满,停鞭拉友夜倾觞。
水龙吟 庶齐老学丛谈卷中。金朝。李纯甫。几番冷笑三闾,算来枉向江心堕。和光混俗,随机达变,有何不可。清浊从他,醉醒由己,分明识破。待用时即进,舍时便退,虽无福,亦无祸。你试回头觑我。怕不待峥嵘则个。功名半纸,风波千丈,图个甚麽。云栈扬鞭,海涛摇棹,争如闲坐。但尊中有酒,心头无事,葫芦提过。
风中柳。清代。俞士彪。荒草寒烟,销尽古今人骨。叹劳生、几时休歇。弓刀千骑,算总成虚设。黍离离、谁家宫阙。问柳寻花,自有眼前风月。醉浓时、凤团消渴。曲肱高卧,任兔乌奔越。廿一史、不须翻阅。
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唐代。崔元翰。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域中信称大,天下乃为轻。屈己由济物,尧心岂所荣。
放生玳瑁。明代。王弘诲。文身介族赋形殊,斗水焉能豢尔躯。沧海放生吾意足,报恩何敢望明珠。
送南客。唐代。张籍。行路雨脩脩,青山尽海头。天涯人去远,岭北水空流。夜市连铜柱,巢居属象州。来时旧相识,谁向日南游。
梨花山鹧。明代。文徵明。物华无赖酒初醒,奕奕梨花照晚晴。怪底山禽啼不歇,十分春色近清明。
郊庙朝会歌辞建隆乾德朝会乐章二十八首。清代。佚名。圣德昭宣,神龟出焉。载白其色,或游于川。名符在沼,瑞应巢莲。登歌丹陛,纪异灵篇。
秋日。元代。郭钰。江上秋风吹布袍,满林败叶暮萧骚。云沈雁信人千里,雨荅蛩声客二毛。汗马功名知命薄,蠹鱼文字漫心劳。十年辛苦成何事,赢得一贫声价高。
春溪聚禽图。明代。吴宽。春溪远发春山中,一夜好雨溪流通。绿波泛涨渺无际,但见桃花千树红。鸳鸯鸂鶒何容与,散乱中流锦为羽。仓庚独似避游人,去踏花枝落红雨。草深哺子芳洲晴,叶暗仍闻求友声。展图便有会心处,放棹欲作春溪行。玄裳缟衣彼何者,为恋高松倚平野。莫论鸿鹄志安知,名字俱标在《埤雅》。
寿宁节祝圣寿。宋代。王禹偁。华胥国土何时见,兜率天宫底处开。尽说今年寿宁节,一齐移入帝城来。
又答斌老病愈遣闷二首。宋代。黄庭坚。风生高竹凉,雨送新荷气。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一挥四百病,智刃有余地。病来每厌客,今乃思客至。
红芝驿。清代。屈复。红芝驿前杨柳绿,千枝万枝风谡谡。江山谨具追饷时,有身无首当怨谁。宁武关头血成碧,金马玉堂好颜色。胸中甲兵七篇锦,能多武功无惭德。西山薇蕨留余香,闻说夷齐下首阳。今日春风不忍见,桃李花开古道傍。东海空蹈鲁连节,边头枉啮苏卿雪。泪尽终南犹未倾,秦淮烟水渔阳月。
谢张文老饷酥。宋代。晁公溯。清晨坐堂上,忽得故人书。近自玉垒州,远饷金城酥。闻由笮都出,来与枸酱俱。开视静如练,缄题投比珠。甚知故人厚,痟中怜老夫。岂惟减肺渴,兼可濡肠枯。因之想风味,更过酪醍醐。致此未足言,公才可时须。似传滇池君,愿献汗血驹。高有八尺龙,次有一丈乌。论功当作颂,请歌马斯徂。
送诸方行化 其七。宋代。释守卓。食施何如法施均,绿杨青草几番春。擎盂好好廛中去,莫惜眉毛指向人。
五泄山三学院十题·五泄。宋代。释咸润。飞泉成五级,一级一龙湫。削出万仞秀,讵让蓬莱丘。
幼孙景逊教以唐诗多而不忘时向老母背诵以博果饵因占四绝句 其四。清代。缪公恩。孙非驽钝母康强,有禄堪支一岁粮。领得天伦真乐趣,不须人事扰回肠。
清心镜 戒华丽。金朝。马钰。出家儿,听仔细。居止慎勿,修来壮丽。要创置、急急修真,认气神宗祖。炼汞铅,调龙虎。木金间隔,逗流子午。得自然、结就灵珠,指蓬
答东山一老二偈。宋代。楼钥。闭门深坐日知味,无限好山都懒游。城里山中俱是隐,江湖不若两忘休。
吴江石桥新成。元代。宋无。五色何年补穴寥,百弓无地驾琼瑶。老龙千尺卧寒玉,雌儿半空横彩绡。天路行看星象逼,江涛怒息水悄嚣。骑鲸便欲超银汉,直钱台阶挹斗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