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宋代。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参考资料:
1、萧枫.《唐诗宋词全集·第十一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42
2、马兴荣,刘乃昌,刘继才.《全宋词广选新注集评》.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905
3、王启兴,张虹.《中国历代爱国诗词精品》.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141
4、顾易生.《宋词精华》 .成都:巴蜀书社,1995:529
5、郑竹青,周双利.《中华诗词经典·第四卷》.北京:学习出版社,2011:2826
中原河洛之地被金军占领多年,南宋王朝却苟且偷安。陈亮上书《中兴五书》,之后又多次上书,向孝宗陈述复国策略。朝臣为了一己私利纷纷攻击他,称他为“狂怪”。在长期不得重用后,词人的一腔报国之热情依然像汹涌的波涛,使其内心无法平静。这首词抒发的就是他无处安放的爱国心。
参考资料:
1、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539
词的上阕写景,词人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气氛,借以烘托自己内心的悲哀和冷寂。“碧幕霞绡一缕红。”日近西山,夜幕即将降临,轻绡一样的彩云穿透蓝色的天空,投下一缕红色的霞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美丽的景色不禁让人心生哀愁、留恋。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残霞渐渐消散,暮色苍茫,夜里投宿在槐树枝头上的鸟儿啼叫着。暮色中本就冷烟浓密,鸟儿的啼叫声更增添几分凄凉。“冷”字不仅指秋天薄暮时天气微冷,还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冷寂和愁绪。
作者怀着满腹愁绪倚在画阑之东,看月亮缓缓升起。黄昏的月光凄迷朦陇,远处的笛声穿透碧云风传来。一个“愁”字写出词人的满腹惆怅。黄昏时分,月儿初升,薄暮还未消散,月光透过云层照向大地,凄冷、模糊。“黄昏月,一笛碧云风”描绘出一幅凄凉、寂静的图画。南朝诗人江淹有“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的诗句,所以“碧云风”应暗含有“佳人”之意,只是这里的“佳人”是词人政治上的知己。
下阕开始抒情,词人心中的忠愤之气仿佛呼之欲出。当年作者多次向宋孝宗上书均无果。虽然一片忠心如石沉大海,但是陈亮的救国雄心却并没有随之湮灭,他依然怀着一腔赤诚,希望为复国大计做一番事业。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此处作者以屈原自比。当年楚怀王听不进忠臣屈原的进言,放逐屈原,如今的宋孝宗一如当时的楚怀王,无视贤良,重用奸佞之臣。尽管如此,词人还是想去见他,想向他款款陈情,再进忠言。可是梦魂怎么能穿越千里,到达他的身边。
“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据《丽情集》记载,唐代御史裴质曾与成都官伎灼灼感情甚笃。后来,裴质被召回朝中之后,灼灼用软绡收集了自己的眼泪寄给他。此处词人自喻为灼灼,想用翠绿色的软绡收集自己的眼泪,寄给皇帝,以让他知晓自己的一片赤诚忠心,却不知道应该差谁去寄。
江南大地虽然非常辽阔,但是作者却无法找到一只可以寄书的鸿雁。鸿雁传书是一个典故,据《汉书·苏武传》记载,汉朝使臣为了诈骗匈奴单于,告诉他汉廷知道苏武还活着,因为他曾让大雁带回过书信。此处词人说找不到可以寄书的鸿雁,实际上是慨叹无人能将他的一腔忠心和北伐之志告诉皇帝。
朝廷苟安江左,满怀爱国之志的陈亮却元用武之地。在他写给吕祖谦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念及此,或推案大呼,或悲泪填臆,或发上冲冠,或拊掌大笑。”其内心的抑郁不平,溢于言表。这首词多处用典,作者借助典故说出了自己内心深处不能直说的情感。
全词以美人相思自喻,表达作者对孝宗的一片忠忱。他格外希望孝宗能成为恢复中原、统一神州的中兴之主,可是“往事已成空”,朝廷苟安自保,忠言不被采纳,作者和泪陈词,但君门九重,朝臣梗阻,因而无法传到深宫。永康距临安非遥,词中屡言梦魂不到,江南水阔,征鸿难觅,在于表明作为一介布衣的爱国志士,与朝廷之间隔着多少无形的障碍,要实现报国之志,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外患频仍,皇帝昏庸,“文死谏,武死战”,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也铸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精神,难能可贵的是:陈亮既不是文臣,又不是武将,不过一介布衣,一个小小老百姓,多次向皇帝上书,不被采纳,依然初衷不改,在词章里表达那种输肝沥胆的血泪忠诚和忧患意识,就连南宋朝廷的衮衮诸公也无几个人能做到,无怪作为词坛领袖兼封疆大吏的辛弃疾也对他钦佩不已。
参考资料:
1、刘默,陈思思,黄桂月.《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539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陈亮。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登海螺峰。明代。释今龙。临崖尽讶路如悬,才入关门气象全。拾栗遍分持草士,看梅忽遇散花天。烟云出没归岩下,洞壑高深在眼前。不见法螺吹起处,风雷合沓动山川。
和缪叔正韵。元代。顾瑛。白云开处见山棱,我欲跻攀力未胜。岁晚不为干禄士,前身应是小乘僧。竹林载酒邀山简,草阁裁诗愧薛能。结习未除閒未尽,焚香且对佛前灯。
卜算子(即席奉女兄寿)。宋代。李处全。芍药斗新妆,杨柳飞轻雪。著意留连不放春,已向东皇说。况是谪仙家,自有长生诀。方士呼来借玉蟾,要吸杯中月。
与杨君谦仪曹刘振之鸿胪游灵岩遇雨 其二。明代。程敏政。冒险乘舆度岭腰,石苔青遍雨萧萧。野人笑我游何健,客子凭谁酒易消。鸟外云深唯见塔,鸥边溪涨欲平桥。望中似觉山容喜,知有新篇慰寂寥。
鸡山十景 浮屠绾胜两首之一 其十。明代。徐宏祖。阿育当年愿力雄,万山深处露神功。诸天环向尖皆合,一柱孤撑建正中。胜压鳌峰仙锁钥,光摇鹫岭玉芙蓉。峰头王母如相过,长剑崆峒此又逢。
江草塘袖诗言别次韵以饯。宋代。杨公远。数日君不来,欲赋莫云诗。今朝忽过我,欢然如先期。谈论已忘倦,坐卧犹忘机。正尔踌躇间,袖出言别诗。且知束锦囊,届途无多时。使我心为感,使我心为悲。此意竟何如,写作送行诗。君不鄙我句,喜色形须眉。明朝天一方,胥会知何时。
宿祖印寺一首。宋代。王阮。下马杉松石径幽,暗泉一带抱山流。长廊隐隐丹青古,香雾蒙蒙日夜浮。缺月有情还委照,覊人无语独登楼。急呼老瓦招欢伯,为洗胸中万斛愁。
老兵行。清代。吴升。公徒三万来骎骎,壮夫力士纷如云。国中七尺野六尺,安有羸老堪从军。老兵老兵尔何苦,曷田尔田宅尔土。岂无若子若弟堪荷戈,白头犹复称官府。老兵闻言笑不止,不失声哭反狂喜。自言弱冠充余丁,得补名粮周一纪。转战从征三十年,半生眠食枪烟里。迢迢卫藏指西招,雪山埋人锄不起。大雕侧翅来啄眼,飞马奔回二万里。将军厚我老犹健,能挽强弓能啖饭。解衣遍视无寸瘢,矢石不侵真铁汉。前年平廊番,三载征苗疆。冬冬战鼓响三峡,半夜下令催军粮。帅旗匆匆渡江水,行营直到家门旁。家门咫尺归不得,纵使归来人不识。昔年火伴尽高官,化作烟云才瞬息。不如老兵长不死,百战身经等闲耳。醉卧沙场亦足豪,闲将一剑磨秋水。
寄怀楚和尚二首 其一。唐代。贯休。吾师师子儿,而复貌瑰奇。何得文明代,不为王者师。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谩有参寻意,因循到乱时。
入涌泉道中。宋代。程师孟。小航时过越溪头,当日吴宫事可求。西子冶容来作饵,伍员忠愤反为雠。虽无别馆虹蜺带,但有荒台麋鹿游。高望太湖千万顷,夕阳依旧水东流。
浙溪晓起。明代。宗臣。天门不关飞早霜,精晶水帘浮日光。水面云华湿不起,鱼龙吹沫穿石梁。波间石苔绿于发,袅袅漾之千尺长。微风千里湛空碧,孤槎疑是来潇湘。
京都怀母生诞。魏晋。欧阳建。无情岁月又中秋,天色苍苍月色幽。今日佳辰思母老,两年何事住皇州。稚妻解进茱萸未,诸妹能供苦茗不。想极夜深凭几卧,梦魂飞到粤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