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用得言前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赞三十六祖颂》,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à yòng dé yán qiá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平。
阇夜多因地,昔为自在天。
一契无作性,大用得言前
()
无作性

《赞三十六祖颂》是宋代佛教僧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佛教思想中关于无我、无为、无作性的理念,以及对佛陀和三十六位祖师的赞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阇夜多因地,昔为自在天。
一契无作性,大用得言前。

这首诗的诗意深奥,需要通过分析来理解。首先,"阇夜多因地"指的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的地方,也就是菩提心的来源。"昔为自在天"表达了佛陀在无量劫前曾经是一位自在天的神灵。这两句诗意呼应,突出了佛陀的卓越背景。

接下来的两句诗"一契无作性,大用得言前"则表达了无我、无为、无作性的佛法观念。"一契"意味着一种契合、一种理解或体悟,指的是人们通过证悟佛法的方式实现自我的觉醒。"无作性"强调了人们本质上没有独立的实体,没有真实的自我存在,而是受各种条件因缘所影响。"大用得言前"则表示这种佛法观念的重要性,它超越了言语和概念,是一种深刻的智慧和境界。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佛陀和佛法的核心思想。它赞颂了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的故事,强调了无我和无作性的佛法观念。通过这首诗词,释印肃向读者传递了佛教的智慧和启示,引导人们超越自我,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