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佛法不如今

出自宋代释印肃的《颂证道歌·证道歌》,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ù shí fó fǎ bù rú jīn,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去圣远兮邪见深,祖师肚裹觅知音。
两个禅僧相借问,旧时佛法不如今
()
祖师:(名)①学术或技术上创立派别的人。②佛教、道教中创立宗派的人。③会道门称本会道门的创始人。④旧时手工业者称本行业的创始者。也说祖师爷。
知音:(名)传说伯牙弹琴,在旁听琴的钟子期能十分准确地理解音乐的含义。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得他的音乐,因此不再弹琴。后来用“知音”比喻知己。
借问:1.询问,打听,发问。2.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一般用于上句,下句即作者自答。3.敬辞。向别人询问事情,请问。4.过问。
佛法:佛法fófǎ∶佛教的教义∶佛所具有的法力。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去圣远兮邪见深,
祖师肚裹觅知音。
两个禅僧相借问,
旧时佛法不如今。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的思考和对当代佛法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佛法的优劣,表达了对现代佛法的崇敬和认可。

赏析:
诗词开头写道“去圣远兮邪见深”,意味着追求圣人之道的路途遥远而邪见却很深。这种远离佛教的圣贤之道的情形下,祖师将智慧藏于肚中,耐心寻找志同道合的知音。接下来的两句“两个禅僧相借问,旧时佛法不如今”,表明两位禅僧相互借问,认为现代的佛法已经超越了古代的佛法。这种对现代佛法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同时也体现出对佛法的研究和发展的期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代和现代佛法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现代佛法的崇敬和认可,并呼吁人们对佛法的修行和研究有更高的期望。这首诗词展示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法的热爱和对人类进步的信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