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证道歌·证道歌

颂证道歌·证道歌朗读

《颂证道歌·证道歌》是宋代释印肃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去圣远兮邪见深,
祖师肚裹觅知音。
两个禅僧相借问,
旧时佛法不如今。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的思考和对当代佛法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比古代和现代佛法的优劣,表达了对现代佛法的崇敬和认可。

赏析:
诗词开头写道“去圣远兮邪见深”,意味着追求圣人之道的路途遥远而邪见却很深。这种远离佛教的圣贤之道的情形下,祖师将智慧藏于肚中,耐心寻找志同道合的知音。接下来的两句“两个禅僧相借问,旧时佛法不如今”,表明两位禅僧相互借问,认为现代的佛法已经超越了古代的佛法。这种对现代佛法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同时也体现出对佛法的研究和发展的期望。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古代和现代佛法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现代佛法的崇敬和认可,并呼吁人们对佛法的修行和研究有更高的期望。这首诗词展示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佛法的热爱和对人类进步的信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印肃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二十七岁礼寿隆贤法师落发为僧,二十八岁受甘露大戒于宜春城北开元寺。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释印肃朗读
()

猜你喜欢

读罢周南读召南,恍将情性浣江潭。柏舟冰操宜深玩,中冓污言勿浪谈。

投以木瓜宜厚报,赠之芍药未容簪。善心逸志因惩发,一唱忻然叹至三。

()

柴门常自掩,有客叩方开。因得支公语,遥知叔度来。

风高披竟日,情洽竟忘杯。独愧东林远,相携去复回。

()
谷风扇春和,卉木皆敷芬。
贞松但如故,高标在烟云。
君子守常性,时荣非所欣。
亦有孤凤皇,不与众鸟群。
()

春风吹起石底云,丰隆唤出苍龙孙。
古苔初破土膏滑,露华净洗龟筒痕。
先生爱笋如爱玉,冷笑人间饫膏肉。

()

一轮推起沧溟底,高明朗开天际。冷浸银河。光凝玉宇,人在层楼无寐。

浮生倦矣。叹春去秋来,几团愁思。念故伤离,此宵流尽不平泪。

()

一啸乾坤只自痴,春风回首叹支离。人情已厌惟杯酒,世事其如浑局棋。

寂寞杨雄谁问汝,浮沉阮籍是吾师。欲知冥徙逍遥意,与尔相看酩酊时。

()
春夜挑灯话别愁,此心已在锦江头。
旧时处处尘昏壁,想复长吟为小留。
()
心绪千丝结,年华一鸟过。
可人元自少,知已不须多。
咄咄君休怪,鸣鸣我亦歌。
将军浑健在,醉尉莫谁体。
()

金阙连云压翠微,先皇敕赐有光辉。欲随绛节朝元去,目断天心一鹤飞。

()

有鸟何方来,哀鸣向西北。我欲缚此鸟,天路险且棘。

悠悠浮云行,照我暮颜色。丈夫重几微,男儿死邦国。

()
二千年前,通身是垢。
二千年后,满面埃尘。
直饶九曲黄河水,洗到驴年也不清。
()

秋容江上,岸花老,苹洲白。露湿蒹葭,浦屿渐增寒色。闲渔唱晚,鹜雁惊飞处,映远碛。数点轻帆,送天际归客。
凤台人散,漫回首。沈消息。素鲤无凭,楼上暮云凝碧。时向西风下,认远笛。宋玉悲怀,未信金樽消得。

()

毵毵出土初如直,嫋嫋随风竞自斜。
漫借人锄劳剆拔,只消夜雨又萌芽。
良田力尽农夫叹,直道春荒志士嗟。

()

来日悲苦短,颓龄恨将侵。西山产灵药,暇日聊与寻。

䔿荟蔚

()

论交记取十年迟,坐看堂堂白日驰。月下举杯谁是主,风前得句子为师。

漫言丁令归来鹤,且待苏环继起儿。不作挽诗非为懒,从君去后竟无诗。

()

昔事龙河师,法筵全盛日。童年与君居,众讶早入室。

回首白日飞,浩劫弹指疾。平生竟何为,志愿良未毕。

()

日暮河梁畔,归帆趁北风。一毡初就日,双剑旧如虹。

驿路蒹葭外,斋头苜蓿中。飘飘幔亭宴,霞色近人红。

()

五岭南来山最多,驱军日涉千坡陁。山中食菜不食肉,十室九家俱事魔。

县官给钱捕魔鬼,八万魔军同日起。将军新破强虏回,马前班剑如流水。

()

一舸秋风梦亦寒,当人只作贾胡看。
断桥袖手暮烟合,等得芦花雪满滩。

()

镜中丝发悲来惯,衣上尘痕拂渐难。

惆怅江湖钓竿手,却遮西日向长安。

()

廿年相见博罗城,夜夜僧庵绕佛行。白发宫人频语旧,青衫司马共伤情。

别离梦断经三载,踪迹人传在两京。若使寒灰能再热,与君同望一阳生。

()
铜炉熟火暖无烟,一盏清灯纸帐边。
迟睡颇如除夜景,新阳方幸好晴天。
诗成水阁梅堪折,信断山城雁不传。
莫待扁舟叙暌隔,归来身作紫微仙。
()

云安公主贵,出嫁五侯家。天母亲调粉,日兄怜赐花。

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

寒湛虚明耿夜光,朝来片片过宫墙。轻如柳絮还应湿,白似梨花秪欠香。

风韵每怜飘处好,词情偏觉赋诗狂。玉堂此际清如许,不数豪家乐醉乡。

()

溪转峰回一径平,田头白水照人清。
寺因何氏封山姓,客把坡诗证地名。
萝月长随行道影,杉风犹带读书声。

()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

水生华发草毵毵,春半人家未浴蚕。一夜雨声淮泗白,却疑蓬底睡江南。

()

斗帐欢盟不计年。谁知蓦地远如天。何曾一霎离心上,怎得而今在眼前。
鱼不断,雁相连。可无小字寄芳笺。薄情已是抛人去,更与新愁到酒边。

()

林下栖迟好,一窝天地春。流年催白发,随分守清贫。

伯乐能知马,商锄不识麟。素琴当挂壁,黄卷久堆尘。

()

陈侯不愿二千石,西望三巴鬓为白。台中解绶欲生还,御史下堂相苦迫。

荐书空自满承明,紫马翩然辞帝京。河东股肱任尔毁,山人腰骨今殊轻。

()
天阍变化地,所好必真龙。
轲意正迂阔,悠然轻万锺。
()

鸳帐冷,烛光浮。帐冷光浮梦短,思悠悠。 添得满腔憔悴,满身愁。纵到花间月底,意难留。

()
()
平生悦山隐,一室容我借。
弄泉掬明月,坐石延清话。
既调松下琴,复得松风和。
仙人捣药禽,独叫青山夜。
()

西北有高楼,梁栋云常起。

檐牙挂连蜷,栏影摇清泚。

()

隐隐青青水外山,有人卜筑水山间。一天风月招邀遍,百岁光阴舒啸閒。

日出波光摇钓艇,春深花影落渔湾。归来赋就寻丘壑,我亦樵西今闭关。

()

柳暗花明。江村□路,微雨才晴。一个扁舟,尽容渔叟,到处闲情。往来凫渚鸥汀。新朋间、旧人争送迎。麦饭榆羹,故园寒食,误却归程。

()

荒台隐层碧,云磴踰百尺。
攀萝试一上,依然有遗迹。
掌舒旧砌平,屏卓诸峰直。

()

纷纷炙热总成擒,束缚归来若不禁。出涸阴乡奚所恨,煌煌堂上祸机深。

()

十年复向帝京游,寥落金门索米秋。西掖名花供判事,北陵荒草对含愁。

客心远泊乌龙水,官火闲吟丹凤楼。诗赋似君真绝少,才人自古重秦州。

()
谁悟当年谶已真,汴杭回首总成尘。
愤无勾践三千士,死恨田横五百人。
海上乾坤春梦短,厓前风雨客愁新。
贞魂若作啼鹃去,葛岭山头哭万巡。
()

春风南内百花时,道唱梁州急遍吹。

揭手便拈金碗舞,上皇惊笑悖拏儿。

()

芳园知夕燕,西郊已独还。谁言不同赏,俱是醉花间。

()

梵圣遗灵骨,洪缘福故都。
慈深云不断,法遍雨常俱。
使节开真槨,天香奉供炉。

()

应龙行天衢,游鱼乐濠梁。钜细各有适,高深非所量。

达人垂大观,万殊归一觞。一觞复能几,激水流汤汤。

()

金溪碧水玉潭沙,凫舄翩翩弄日华。

斗鸡香陌行春倦,为摘东园桃李花。

()

君不见赤甲之渊色如墨,中有神物不可测。潜虽伏矣心念国,翕忽变化谁能识。

五月亢阳裂金石,妇女悲号望膏泽。箫鼓甘香乐灵德,须臾晦冥天正黑。

()
冬暄无雨雪,始雪乃凝祥。
感时重文会,延赏开华堂。
玉盘出笋簌,金碗流蔗桨。
精羞骇罗列,白战怜清狂。
()

胡马崩腾满阡陌,都人避乱唯空宅。宅边青桑垂宛宛,

野蚕食叶还成茧。黄雀衔草入燕窠,啧啧啾啾白日晚。

()
才近重阳,喜风露、酝成爽气。
应料有、悲秋情绪,淡妆慵试。
黄菊篱边开遍否,紫鸿塞外归来未。
但倚阑、高处望长空,无穷意。
()

快雪时晴西日微,阴阴碧殿锁林扉。山中白云好留客,枝上野梅寒拂衣。

经床无风花自落,琼田如海鹤争飞。诸郎授简皆能赋,况复东林此会稀。

()

入山亦已深,居人一何稀。百里三四家,茅茨枕山陂。

爨斫山木叶,饷食道边藜。斜日群行汲,漏下不得归。

()

饿喙偏生事,空言不疗饥。谁知岁丰歉,实系国安危。

世变到极处,人心无藉时。客来谈盗贼,相对各愁眉。

()
春恨不禁听杜宇。
买舟忽觅东鄞路。
一笑轻帆同野渡。
频回顾。
()

围屏晴翠送遥岑,寂寂柴门野色深。谁过断桥携绿绮,殷勤特地觅知音。

()
玉房金蕊。
宜在玉人纤手里。
淡月朦胧。
更有微微弄袖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