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节冲寒上玉京。宋代。项安世。幸甚他乡识老诚,孰知真意彻幽明。通身实地无奇巧,接面春风有至情。王事直须穷昼夜,宦途元不计公卿。无端自被功名迫,汉节冲寒上玉京。
《送湖南卢提刑赴召三首》是宋代文人项安世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官员离别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祝福和对仕途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幸甚他乡识老诚,
孰知真意彻幽明。
通身实地无奇巧,
接面春风有至情。
王事直须穷昼夜,
宦途元不计公卿。
无端自被功名迫,
汉节冲寒上玉京。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湖南地方官员卢提刑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厚友情和对他前程的思考。首先,作者称赞卢提刑为“他乡识老诚”,意味着在异乡他能以真诚待人,与老友相识。然而,作者感慨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孰知真意彻幽明”,表达了人们对真实内心感受的理解有时并不深刻。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卢提刑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处理官场事务的态度。他是一个实实在在、不图巧巧的人,通身都是真实的。他面对春风,表现出真挚的情感。这里的春风可以被理解为变迁的事物,而卢提刑能真实地回应这些变迁,展现出真实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他在官场上的奋斗和不计较公卿地位的态度。他将王事视为自己的职责,不分昼夜地投入其中。对于仕途上的荣辱,他并不计较公卿的身份地位。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卢提刑的遗憾和对功名的思考。作者认为卢提刑并非是出于无端的追求功名而被迫,而是因为他内心的坚守和对职责的忠诚。这种忠诚的精神使他勇冠寒冬,冲向玉京(指朝廷)。
整首诗以送别的场景为背景,通过对卢提刑的赞颂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仕途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充满了对真实性和忠诚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功名和仕途的思考。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项安世。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