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柏为香炷

出自宋代苏泂的《次韵葛天民》,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ǎo bǎi wèi xiāng zhù,诗句平仄:仄仄仄平仄。
捣柏为香炷,煎茶当酒杯。
鬓因儿女雪,心向利名灰。
茅屋湖边住,柴扉柳下开。
残年未归去,排日为公来。
()
香炷煎茶酒杯:亦作'酒杯'。亦作'酒柸'。喝酒用的杯子。
儿女:(名)①子女:有两个~。②男女:~情长。
茅屋:用茅草所盖的房屋。
残年:(名)①指人到了晚年。②一年将尽。
归去:归去guīqù回去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诗词:《次韵葛天民》
朝代:宋代
作者:苏泂

捣柏为香炷,煎茶当酒杯。
鬓因儿女雪,心向利名灰。
茅屋湖边住,柴扉柳下开。
残年未归去,排日为公来。

中文译文:
用捣碎的柏木作为香炷,用煎茶的方式当作饮酒。
鬓发已被儿女的雪白染成,内心对名利的追逐已经消散。
居住在湖边的茅屋中,门前的柴门随风摆动。
晚年尚未离去,却仍然为公众排忧解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泂的《次韵葛天民》。诗中表达了对于名利的淡漠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通过捣碎柏木作为香炷、煎茶取代饮酒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物质享受的超脱和对精神愉悦的追求。他用鬓发已被儿女的雪白染成的意象,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年华的凋零,以及对于名利追逐的消逝。诗中的茅屋和柴门,则象征了诗人过着简朴的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于晚年生活的思考。他说自己的残年未归去,意味着他尚未离去,仍然活着,而他排日为公来,意味着他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公众,为他人排忧解难。这种奉献精神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超脱和追求简朴生活的态度,同时展现了他对于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的思考。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引人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