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葛天民

次韵葛天民朗读

诗词:《次韵葛天民》
朝代:宋代
作者:苏泂

捣柏为香炷,煎茶当酒杯。
鬓因儿女雪,心向利名灰。
茅屋湖边住,柴扉柳下开。
残年未归去,排日为公来。

中文译文:
用捣碎的柏木作为香炷,用煎茶的方式当作饮酒。
鬓发已被儿女的雪白染成,内心对名利的追逐已经消散。
居住在湖边的茅屋中,门前的柴门随风摆动。
晚年尚未离去,却仍然为公众排忧解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泂的《次韵葛天民》。诗中表达了对于名利的淡漠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通过捣碎柏木作为香炷、煎茶取代饮酒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于物质享受的超脱和对精神愉悦的追求。他用鬓发已被儿女的雪白染成的意象,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年华的凋零,以及对于名利追逐的消逝。诗中的茅屋和柴门,则象征了诗人过着简朴的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于晚年生活的思考。他说自己的残年未归去,意味着他尚未离去,仍然活着,而他排日为公来,意味着他将自己的余生奉献给公众,为他人排忧解难。这种奉献精神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超脱和追求简朴生活的态度,同时展现了他对于社会责任和奉献精神的思考。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引人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朗读
()

猜你喜欢

一寻五峰老,孤塔在云端。铁树已古色,石房空昼寒。

风流无后辈,山水入多盘。见说潜公隐,天华雨满坛。

()
芳妍独殿绿阴阑,几簇流琼拥髻鬟。
攒粉倚风摇舞地,妒晴抛日透飞关。
蝶魂春聚苍枝顶,雪片寒团翠幄间。
花压露梢如许重,有瓶难插懒能攀。
()

缠绵解脱总无聊,驿路星霜更寂寥。何与梅花买山隐,不将杨柳怨飘摇。

()

病客从教懒出村,两山一月雨昏昏。
野花作雪都辞树,溪水如云忽到门。
无复元戎喧鼓吹,试从田父牧鸡豚。

()
五月人间膏火煎,清风麈对有夤缘。
点头顽石能明证,借口虚空解讲玄。
随类佛身分百亿,出尘红卷等三千。
未闲相约蒲禅稳,作别又趋华雨筵。
()

两山欲交水断破,洪川无梁日渐堕。徒涉纷纷江复深,鼍喧龙斗真愁心。

无言既济平安子,得路回看转不禁。君不见岸风翻翻卷瓠叶,皇天倘赐筑岩楫。

()

商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
别意还无已,寓忧自不穷。
优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

()

逢春何事有咨嗟,短发昏瞳对好花。欢□到来惟止暂,酒分加处更论些。

一箪□□惭颜氏,百指笙歌类白家。送老忘形乐吾分,为谋岂不是良邪。

()
我乘五板船,将入沌河口,大江风浪起,夜黑不见手。
同行子周子,渠胆大如斗。
长竿插芦席,船作野马走。
不知何所诣,生死付之偶。
()

几日悬悬雨不休,客窗孤迥使人愁。杜鹃啼切知何处?坐对云山万木稠。

()

乍喜吾亲返,还携稚子行。风沙千里道,雨露九重城。

旧帆江潮远,新装岭瘴清。长秋官属盛,去可接簪缨。

()

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
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以武陵游。

()

书生作县本非才,天遣仁侯特为来。
民志少伸缘假借,军谘无补愧招来。
五湖舟楫闻催具,千乘旌旗莫挽回。

()

月在碧虚中住,人向乱荷中去。花气杂风凉,满船香。

云被歌声摇动,酒被诗情掇送。醉里卧花心,拥红衾。

()
()
秋水芦花一片明,难同鹰隼共功名。
樯边饭饱垂头睡,也似英雄髀肉生。
()
古人已死书独存。
吾曹赖书见古人。
後之视今犹视古,吾书未泯要有取。
贾生痛哭汉文时,至今读之有余悲。
()
岭海英游少,诗书旺气衰。
先生今不起,后死竟安归。
文曲星何暝,灵光赋又非。
儒宗真可憾,岂但哭吾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