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讼萧然昼景清。宋代。韩维。庭讼萧然昼景清,每因闲暇接耆英。言诗屡奉从容论,对酒常怀淡泊情。解秩尚思嵩峤色,入朝还听禁钟声。怜君壮岁多留滞,不尽鹏搏九万程。
《和微之》是宋代韩维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庭院中和谐宁静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与耆老交流、自娱自乐的心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淡泊追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和微之》中文译文:
庭院的争议渐渐平息,白天的景色清净明朗,
每当有空闲,我就与长者们交流,
言谈中常常提到诗歌,从容不迫地论述,
与酒相伴时,常怀着淡泊的情感。
即便解除了官职,仍然思念着嵩山的壮丽景色,
回朝时依然能听到禁钟的声音。
我怜悯你身处官场,年华壮盛却多次受困,
未能完全展翅高飞,只能在九万里的旅程中拼搏。
诗意和赏析:
《和微之》以平和宁静的庭院景象为背景,呈现了一种追求自由和淡泊的心境。作者在闲暇时与长者们交流,话题常常涉及诗歌,表现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在品尝美酒之际,作者内心深处怀有淡泊的情感,对名利的追逐不感兴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诗中提到解除官职后仍然思念嵩山的壮丽景色,这暗示着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俗世的厌倦。禁钟的声音象征着官场的繁忙和压力,而作者回朝时依然能听到禁钟的声音,说明他无法完全逃离官场的束缚。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一个年华壮盛却受制于环境的人的怜悯。作者称赞这位壮年人的不屈不挠,尽管受到种种限制和困扰,仍然在自己的旅程中努力奋斗,希望他能有更好的未来。
《和微之》通过庭院景象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淡泊和内心宁静的情感,同时也对那些在官场中受困的人表示了同情和鼓励。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宋代士人内心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