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微之

和微之朗读

《和微之》是宋代韩维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庭院中和谐宁静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作者与耆老交流、自娱自乐的心情,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淡泊追求。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和微之》中文译文:
庭院的争议渐渐平息,白天的景色清净明朗,
每当有空闲,我就与长者们交流,
言谈中常常提到诗歌,从容不迫地论述,
与酒相伴时,常怀着淡泊的情感。
即便解除了官职,仍然思念着嵩山的壮丽景色,
回朝时依然能听到禁钟的声音。
我怜悯你身处官场,年华壮盛却多次受困,
未能完全展翅高飞,只能在九万里的旅程中拼搏。

诗意和赏析:
《和微之》以平和宁静的庭院景象为背景,呈现了一种追求自由和淡泊的心境。作者在闲暇时与长者们交流,话题常常涉及诗歌,表现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在品尝美酒之际,作者内心深处怀有淡泊的情感,对名利的追逐不感兴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诗中提到解除官职后仍然思念嵩山的壮丽景色,这暗示着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俗世的厌倦。禁钟的声音象征着官场的繁忙和压力,而作者回朝时依然能听到禁钟的声音,说明他无法完全逃离官场的束缚。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一个年华壮盛却受制于环境的人的怜悯。作者称赞这位壮年人的不屈不挠,尽管受到种种限制和困扰,仍然在自己的旅程中努力奋斗,希望他能有更好的未来。

《和微之》通过庭院景象和对官场生活的反思,表达了作者追求自由、淡泊和内心宁静的情感,同时也对那些在官场中受困的人表示了同情和鼓励。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宋代士人内心的追求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朗读
()

猜你喜欢

吾生万事,沈思遍、都似今宵之月。只到圆时期便左,揉得愁成乱发。

此夜西园,故人东阁,迟我情偏切。冲泥无计,车轮腹转难歇。

()
鹤发童颜歌负薪,衣襟不染一凡尘。
担头几点桃花片,恐是当年避世人。
()

□□先帝开宣室,频领群儒上石渠。
奏牍三千前日事,寓言十九暮年书。
色空勘破偏盲久,记诵俱忘一载馀。

()
月影娟娟明秀。
帘波吹皱。
徘徊空度可怜宵,谩问道、因谁瘦。
不见芳音长久。
()

燕云咫尺望中跚,未息征尘已意安。眼到西山朝气出,梦回南岭晓魂残。

舟车地尽风光忆,春夏程争日月看。万里见闻今默数,诸缘返计漠无端。

()

弟为官人兄束缚,鹡鸰双飞何刺促。一遘罗网一饮啄,安用生死长相逐。

()

尔宜隐山谷,胡为露厥角。昔共云中仙,今同笼中鹤。

送尔迢递入长安,尽道长安可行乐。高车美食即陷阱,讵料尊荣遭割剥。

()

初出银蟾遍大千,尖时圆相尚依然。只今笑语垂杨下,多少清光在目前。

()

()

归来联骑踏明月,南去眇然神思遐。

()

猩红琥珀金指钿,一日不曾离妾身。指文钿花细相映,绿纱夜绣兰釭新。

堕来恐在泥与土,掩袂含情独无语。宝钗珠履任轻抛,女伴争知妾心苦。

()
秋日留连野老家,朱盘鮓脔粲如花。
已炊藟散真珠米,更点丁坑白雪茶。
()

翠寒深处覆苍苔,香雾霏霏晚自开。从此一筇双不借,寻诗迎客几徘徊。

()

宦迹流年已并除,词肠酒态未全虚。山南东道初辞节,江右中丞再寄书。

文锦细盘衔草鹘,紫琼新脍带冠鱼。莫惊廷尉门犹暖,自是交情古不如。

()
北风吹雨入篷间,宫女腰肢瘦怯寒。
阿监隔船相借问,计程今日到淮安。
()

腐儒避地海东偏,凤历颁春下九天。再拜帝尧新正朔,永怀神禹旧山川。

庙堂久托君臣契,藩阃兼操将相权。只在忠良勤翊戴,万方行睹至元年。

()

翠岩千尺倚溪斜,曾得严光作钓家。越嶂远分丁字水,

腊梅迟见二年花。明时刀尺君须用,幽处田园我有涯。

()

小来同在曲江头,不省春时不共游。

今日江风好暄暖,可怜春尽古湘州。

()

否极生大贤,九元降灵气。独立正始风,蔚然中兴瑞。

渊伦照三古,磊落涵泾渭。真貌月悬秋,雄词雷出地。

()
独坐看诗话,瓶梅相对清。
瓦灯寒不晕,雪屋夜偏明。
煨栗填饥腹,煎茶长道情。
睡魔排遣尽,窗外听鸡声。
()
扇马严内仗,貂珰侍宸阍。
哀哉里闾间。
刀阉逮鸡豚。
放麑识忠荩,毋卵著格言。
()

耿耿横天汉,飘飘出岫云。月斜树倒影,风至水回文。

已泣机中妇,复悲堂上君。罗襦晓长襞,翠被夜徒薰。

()

行尽翁源山万重,高人喜遇粟千钟。可怜老却观书眼,不识云间一个峰。

()

缭綟成文色正黄,轻圆不似女儿箱。凰鞋双踏红帮瘦,兽炭徐添白屑香。

翠袜斜开劳稳抱,绣衾高矗得深藏。雪猧恋暖驱还至,莫漫提携过别房。

()
觉省他年见一班,老从湖海看春颁。
瞻言百里几相及,仰止高山竟莫攀。
每事乞公留上策,不才容我着中间。
一时公论方当路,愁为丝麻弃蒯营。
()
室暗莫遽寝,庭空成漫行。
蚊喧方夏聚,虫咽已秋鸣。
月淡星能著,云疏电或明。
可人非故乏,幽处莫能并。
()

宾江两岸木绵飞,负郭家家熟荔枝。瘴雨蛮烟已萧瑟,可堪梅子欲黄时。

()
十二岚峰挂夕晖,庙门深闭雾烟微。
天高木落楚人思,山迥月残神女归。
触石晴云凝翠鬓,度江寒雨湿罗衣。
婵娟似恨襄王梦,猿叫断岩秋藓稀。
()
园中看笋已成竹,阶下种槐还得阴。
出门望君车马绝,临水问信鲤鱼沈。
赠君以匠石斸泥之利器,渊明无弦之素琴。
此书到日可归来,思子妙质为知音。
()

白头强逐少年游,闲倚西风十二楼。共醉玉壶千古月,平分香国一天秋。

祇应李白怜吾意,不信姮娥识此愁。夜久高寒犹露饮,花阴传漏已三筹。

()

桂粟凝黄。记灯燃兰槛,月漾银塘。红牙低按曲,乌舫兢传觞。

吹鬓影、送衣香。风也忒匆忙。问此生、开怀有几,忍负秋光。

()

前年重阳时,黄华正纷披。去年近九日,已有菊盈枝。

谁知今年晚,节后才见之。高低灿群葩,可受霜风吹。

()

湍阳初遇雨,晴霁巳经旬。每讶秋还热,今看景一新。

邮亭风阵急,茅舍滴声频。颇爱吟鞯稳,浑忘客里身。

()

月明山静海无尘,鹤氅翩跹玉一痕。却记别时春已暮,落花都付富家村。

()

警雁避罗舠,江长起未高。眼

()

昔日闻人说上清,如今高步太元庭。有时却忆红尘事,恰似梦回并酒醒。

()

春风荡罗帐,馀花落镜奁。池荷正卷叶,庭柳复垂檐。

竹柏君自改,团扇妾方嫌。谁能怜故素,终为泣新缣。

()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

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

明良之逢,有典有则。世笃忠贞,式报天德。

()
禁林自笑老无才,觅得杭州刺史来。
饮散凭栏却怊怅,不堪忆著故园梅。
()
灯前欲去仍留恋。
肠断朱扉远。
未须红雨洗香腮。
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
()
暇日西园内,问春春欲归。
雀惊看果落,蝶懒觉花稀。
积水斜通径,游丝暗着衣。
流光不可转,心事苦多违。
()
嘉谷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
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
()

臣民推戴号神京,叹息驱驰行伍行。转战群雄机尚记,帅征英俊气方平。

如今已足勋功赏,向后无知孰永名。暇日试将铜镜昭,乌髭堪比玉垂缨。

()

处处山田尽入畲,可怜黎庶半无家。兴师正为民痍甚,陟险宁辞鸟道斜。

胜世真如瓴水建,先声不碍岭云遮。穷巢容有遭驱胁,尚恐兵锋或滥加。

()
倚阑发长啸,援笔记旧游。
想见同来者,俱非第二流。
()

痴儿总向月中求,不信人间賸有秋。
万点尽垂金粟颗,一枝宜上玉搔头。
清香已压龙涎倒,堕萼宜将蚁醑浮。
吟得诗成对花举,不须招客费赓酬。
()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青阳布芳陌,朱明届炎陬。仙城久标胜,旧苑开灵洲。

丰泽溢嘉荣,百卉纷以柔。菡萏耀金塘,紫薇间朱榴。

()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