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居亚。宋代。邵雍。时去三王,事归五霸。七雄既争,四子乃诧。孟尝居先,信陵居亚。平原居中,春申居下。
《四公子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时去三王,事归五霸。
七雄既争,四子乃诧。
孟尝居先,信陵居亚。
平原居中,春申居下。
诗词的意境主要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七雄时期,即战国时代的七个强国的兴衰,并以四位出类拔萃的政治家为主角。
四公子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四位杰出政治家,分别是孟尝君(鲁国孟尝君田文)、信陵君(赵国信陵君赵胜)、平原君(韩国平原君魏斯)、春申君(楚国春申君黄歇)。
诗词中提到"时去三王,事归五霸",指的是周朝的三位君王(夏、商、周)的时代已经逝去,权力归于五霸,也就是战国时期七雄中的五个国家。
"七雄既争,四子乃诧"表明在七个国家争霸的时代,这四位政治家的才智和贡献令人称奇。
接下来的四句中,"孟尝居先"指的是孟尝君在四位公子中的地位最高,他是鲁国的政治家;"信陵居亚"指的是信陵君在地位上次于孟尝君,他是赵国的政治家;"平原居中"表示魏国的政治家魏斯在四位公子中的地位居中;"春申居下"表示楚国的政治家黄歇在四位公子中的地位最低。
该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象征性的描写,展现了战国时期政治家的风采和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它反映了那个动荡的时期,以及四位杰出政治家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寓意深远,具有历史意义,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称颂,展示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景仰之情。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