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公子吟

四公子吟朗读

《四公子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时去三王,事归五霸。
七雄既争,四子乃诧。
孟尝居先,信陵居亚。
平原居中,春申居下。

诗词的意境主要描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七雄时期,即战国时代的七个强国的兴衰,并以四位出类拔萃的政治家为主角。

四公子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四位杰出政治家,分别是孟尝君(鲁国孟尝君田文)、信陵君(赵国信陵君赵胜)、平原君(韩国平原君魏斯)、春申君(楚国春申君黄歇)。

诗词中提到"时去三王,事归五霸",指的是周朝的三位君王(夏、商、周)的时代已经逝去,权力归于五霸,也就是战国时期七雄中的五个国家。

"七雄既争,四子乃诧"表明在七个国家争霸的时代,这四位政治家的才智和贡献令人称奇。

接下来的四句中,"孟尝居先"指的是孟尝君在四位公子中的地位最高,他是鲁国的政治家;"信陵居亚"指的是信陵君在地位上次于孟尝君,他是赵国的政治家;"平原居中"表示魏国的政治家魏斯在四位公子中的地位居中;"春申居下"表示楚国的政治家黄歇在四位公子中的地位最低。

该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象征性的描写,展现了战国时期政治家的风采和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它反映了那个动荡的时期,以及四位杰出政治家的才华和领导能力对国家命运的影响。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寓意深远,具有历史意义,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称颂,展示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景仰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

猜你喜欢

未必春从爆竹来,焦头移突事堪哀。
灯前忽忆山中事,荷耒肩锄更几回。
()

紫骝元异种,剪拂倍光辉。但遣衔金勒,何知有铁衣。

骄嘶承顾盼,踠足恋芳菲。笑杀征西骑,沙场百战归。

()

不见当年孟浩然,鱼梁渡口问渔船。岩扉松径空搔首,沙岸如霜月满天。

()

峰峦高处驿亭斜,矮屋寒烟有几家。出壑松风声淅沥,入窗梅月影交加。

仆夫笑语争分火,候吏殷勤次进茶。独坐清宵乡思渺,更依北斗望京华。

()

急雨吹风送隐雷,瓦沟烟起往还来。北窗一枕竹床梦,便把诗翁酒汎杯。

()
莫年筑室北山边,自笑浑无塞屋钱。
巾褐翛然穷亦乐,岂曾有梦到金莲。
()

如今无用绣香囊,已入空王选佛场。
生铁脊梁三事衲,冷灰心绪一炉香。
庭前竹长真如翠,槛外花开般若香。

()

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

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

()
古寺何年斩,山空一片云。
乔松含晚翠,修竹洒清阴。
老衲朝阳缀,睢鸠带雨吟。
()

杀气乾坤黑,阴氛日月黄。巳成心曲乱,不复鬓毛苍。

夜哭城笳里,朝烟野戍傍。扶倾无郭李,何地尚耕桑。

()

香山岁晚惜芳辰,索酒寻花一笑欣。列子御风犹有待,邹生吹律强生春。

若将外物关舒惨,直恐中涂混主宾。此老故应深解此,逢场聊戏眼前人。

()
点点行人趁落晖。
摇摇烟艇出渔扉。
一路水香流不断。
零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