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苍生望雨心

出自宋代邵雍的《天地吟》,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ǔ hàn cāng shēng wàng yǔ xī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天人之际岂容鍼,至理何烦远去寻。
凶焰炽时焚更烈,恩波流处浸还深。
长征戍卒思归意,久旱苍生望雨心
祸福转来如反掌,可能中夜不沉吟。
()
岂容理何烦凶焰:凶恶的气焰。
思归意久旱:宋代诗人石介所作诗词之一。。
苍生:(书)(名)本指生长草木的地方,后借指老百姓:~涂炭。
祸福:灾殃与幸福。指灾祸。
可能:(形)表示可以实现:~性|动员一切~动员的力量。②(动)也许;或许:他~去了。③(名)能成为事实的属性;可能性:结果有两种~。
沉吟:(动)迟疑不决,低声自语:~良久,终未决断。

《天地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天人之际岂容针,
至理何烦远去寻。
凶焰炽时焚更烈,
恩波流处浸还深。
长征戍卒思归意,
久旱苍生望雨心。
祸福转来如反掌,
可能中夜不沉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现象的思考。作者通过天地的象征性意义,探讨了人类在天命面前的无奈和追寻至理的艰难。诗中描绘了社会动荡的景象,凶险之火燃烧的时候更加猛烈,善恶之力相互交织,对善良的力量的感悟更加深刻。长期在战乱中征戍的士兵思念家乡,寄托了对和平与归宿的向往。久旱之地的百姓期盼着雨水的降临,表达了人们对生存所需的渴望。最后,作者让人们意识到福祸无常,转瞬之间就会交替出现,而人们很难预料未来的变化,因此可能在深夜中也无法寻找到答案。

赏析:
《天地吟》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思考。通过天地、凶险之火、恩波、长征和久旱等象征意象的运用,揭示了人类生活中的无常和不确定性。诗中的对比和矛盾,如凶焰炽时与恩波流处、长征戍卒与久旱苍生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强调了人类生活中的善恶之力的交织与碰撞,以及人们对和平、归宿和生存的向往。

诗中的最后两句"祸福转来如反掌,可能中夜不沉吟"引发了人们对命运的思考。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命运无常性的认知,福祸的变化就像掌纹的翻转一样难以预料。而"中夜不沉吟"则表明人们即使在深夜中也无法找到答案,强调了人类对于未来的无知和无奈。

整体而言,《天地吟》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鲜明的意象,通过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人类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和平、善恶、归宿的思考。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与思想的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思考和遐想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邵雍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