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朴厚自寡讼。宋代。梅尧臣。频官吴越饱粳稻,况住南阳多水田。北登太行入汾曲,正获{左禾右巴}稏秋风前。晋人朴厚自寡讼,软炊玉粒河鳞鲜。君方少壮齿颊健,甘美不负经腹便。有意南飞寄我信,满川鸣雁下连连。
《送谢师厚太博通判汾州》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频官吴越饱粳稻,
况住南阳多水田。
北登太行入汾曲,
正获{左禾右巴}稏秋风前。
晋人朴厚自寡讼,
软炊玉粒河鳞鲜。
君方少壮齿颊健,
甘美不负经腹便。
有意南飞寄我信,
满川鸣雁下连连。
诗意:
这首诗词是梅尧臣送别谢师厚太博通判汾州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谢师厚在吴越地区担任官职,享受着丰富的粮食资源,而他将要去南阳地区,那里有广阔的水田。他将穿越太行山脉,进入汾水流域,正值丰收的秋风吹拂着稻田。诗人提到了晋人的朴厚品质,他们善于自我克制,烹饪出的饭菜鲜美可口,河中的鱼虾也新鲜可口。诗人赞美了谢师厚年轻健壮,享受美食不会辜负他的健康。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希望谢师厚能寄来他的来信,满天飞舞的雁儿将把他的消息传递给诗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为主线,通过对谢师厚的送别,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如描绘吴越地区的丰饶粮食、南阳地区的水田、太行山脉和汾水流域的秋风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中景物的真实与生动。同时,通过对晋人朴厚品质和美食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和祝福之情。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希望友人能与他保持联系,这种情感的流露增加了诗词的亲切感和感染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友情的珍贵和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美食的热爱。这种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使得这首诗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