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入松关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午憩筠庵》,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wǎn zhuǎn rù sōng guā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筠庵偶坐处,适当树阙间。
远山不见我,而我见远山。
清风隔江来,宛转入松关
翠蕉自摇扇,白羽得暂闲。
可怜三竹床,睡遍复循环。
秋暑自秋暑,山寒自山寒。
小吟聊适意,美恶不必删。
()
远山:远处的山峰。形容女子秀丽之眉。
不见:1.不曾相见。2.见不着;丢失。
清风:1.清凉的风。2.清新高洁的风格、品格。
转入:谓转变原来方向而进入某地或某方面。
松关摇扇:挥扇。
白羽可怜:(动)怜悯。[近]怜悯。②(形)值得怜悯。[近]可惜。③(形)(数量少或质量差得)不值得提起:他的知识贫乏得~|少得~。
循环:(动)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和变化:~系统|~往复。
适意:自在合意。

《午憩筠庵》是宋代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筠庵(一种竹楼)午后休息的情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筠庵偶坐处,适当树阙间。
远山不见我,而我见远山。
清风隔江来,宛转入松关。
翠蕉自摇扇,白羽得暂闲。
可怜三竹床,睡遍复循环。
秋暑自秋暑,山寒自山寒。
小吟聊适意,美恶不必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杨万里在筠庵午后休息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筠庵偶坐处,适当树阙间。远山不见我,而我见远山。”描绘了作者坐在竹楼中,透过树木的间隙看到远处的山景,形成了一种与自然的互动。作者通过观察远山,感受到自然的壮丽和广阔,与自然融为一体。

接下来的两句“清风隔江来,宛转入松关。翠蕉自摇扇,白羽得暂闲。”描绘了清风从江上吹来,穿过松树的缝隙,轻拂着竹楼。翠绿的蕉叶自然地摇动,仿佛在为自己扇风,而白色的羽毛也得到了片刻的休憩。这些描写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最后两句“可怜三竹床,睡遍复循环。秋暑自秋暑,山寒自山寒。”表达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珍视。三竹床代表了简单的生活方式,作者在其中休息,循环着白天和黑夜的交替。作者认为秋天的凉爽和冬天的寒冷是自然的规律,不需要刻意追求或改变。

最后两句“小吟聊适意,美恶不必删。”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的心境的追求。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随意吟唱,不受美与恶的限制,享受着自由的表达。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以及对宁静与舒适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万里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