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对野叟田父。元代。冯子振。孤村三两人家住。终日对野叟田父。说今朝绿水平桥,昨日溪南新雨。碧天边云归岩穴,白鹭一行飞去。便芒鞋竹杖行春,问底是青帘舞处。
《鹦鹉曲 野渡新晴》是一首作者为冯子振的诗词,虽然诗中没有明确的朝代信息,但冯子振是现代诗人,所以可以推测这首诗词应该是现代或近代创作的。
中文译文:
孤村只有几户人家居住。
整日与野老人和农夫对话。
谈论今天清澈的绿水平桥,昨日溪南的新雨。
碧蓝的天空云归岩洞,一群白鹭飞过。
踏着芒鞋拄着竹杖迎春而行,询问是哪里的青帘舞动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乡村景象,只有几户人家。诗人与野老人和农夫日常对话,谈论着自然界的变化。诗中提到了今天清澈的绿水平桥和昨天溪南的新雨,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变幻。碧蓝的天空上云归岩洞,一群白鹭飞过,给人以宁静和宽广的感觉。
诗的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的行动,他穿着芒鞋,手持竹杖,迎着春天的到来行走,向那青帘舞动的地方询问。这里的青帘舞动可能是指村庄中的某个喜庆场合,诗人带着好奇和探索的精神,向那里前行。整首诗词写景平淡自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带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乡村景象和自然变化,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的情感。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冯子振。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