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未灭敢言家。。梁启超。匈奴未灭敢言家,百里行犹九十赊。怕有旁人说长短,风云气尽爱春华。
《纪事二十四首》是梁启超在清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匈奴未灭敢言家,
百里行犹九十赊。
怕有旁人说长短,
风云气尽爱春华。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和社会风气的关切,以及对自由言论和真实表达的坚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言论自由和真实表达的渴望。首句"匈奴未灭敢言家"直接点出了作者敢于直言的胆识。匈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强大民族,在历史上给中国带来了许多威胁和困扰。这句话的意思是,就像匈奴未被消灭一样,作者也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不畏惧外界的压力和威胁。
接着的两句"百里行犹九十赊"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风气的忧虑。百里行本意指百里之行,九十之赊,意味着即使走了百里的路程,还有十分之九的债务。这里的债务可以理解为社会风气的负担,暗示社会上存在着种种不公和不正义的问题。作者认为即使走了很长的路,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社会依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改变和改善的地方。
接下来的两句"怕有旁人说长短,风云气尽爱春华"表达了作者对外界评判和批评的担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里的"怕有旁人说长短"意味着作者担心自己的言论会受到他人的指责和批评,这也暗示了当时言论自由受到限制的社会环境。而"风云气尽爱春华"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和春天的向往,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和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关切,同时彰显了作者对自由言论和真实表达的坚守。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不正义,并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望。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
梁启超。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广东省广州府新会县熊子乡茶坑村(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茶坑村)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929年1月19日,梁启超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