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西山不似庞公傲。元代。刘因。西山不似庞公傲。城府有楼山便到。欲将华发染晴岚,千里青青浓可扫。人言华发因愁早。劝我消愁惟酒好。夜来一饮尽千钟,今日醒来依旧老。
参考资料:
1、喜马拉雅网.木兰花·西山不似庞公傲
古代诗人常以人与自然的默契,来表达一种超旷的情致。李白有“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辛弃疾有“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既是一种谐趣,又是作者自我意识对象化的巧妙修辞。“西山不似庞公傲,城府有楼山便倒”同样表现出这样一种超迈和诙谐的情绪。作者将西山拟人化,又将拟人化的山拿来与历史上有名的怪诞人物进行比较,思致独擅,奇趣横生。
这里作者并未说西山如何高峻,如何巍峨或如何秀丽,仅通过它的“不傲”来写其与人亲近。这种写山手法,有创造,有风趣,较之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又高出一筹。首句在“西山”之外,叠加出“庞公”的形象,“西山”为显形,“庞公”为隐形,造成一种独到的意象叠加效果。而联系这一对本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意象之媒介(中介),就是对待城府的态度。庞公,即庞德公,据《尚友录》:庞德公居岘山,未尝入城府。荆州刺史刘表几次请他出来做官,他都拒绝,并让刘表站在一边不理,对他自己妻子却“相敬如宾”。诸葛亮去拜访他,庞德公开始几次也只是让亮一人拜在堂下,不教他起来,因此以其踞傲而闻名于世。后携妻子隐鹿门山。“西山”却与庞公不同,“城府”只要有楼,它便可入城府来,按照常理,是人伫立楼头,目光投向西山,才发现它的存在。词人将这种视觉感受逆转,说是西山来到了城府之中,让读者在一句之中得到一种视点迁移引起的情感之波的回返往复,增强了诗句审美感应的层次和深度,且把山与人的亲近程度表述得准确和完满。词人写山与自然的热爱与亲近,与上面提到的太白、稼轩、半山类似诗句命意相同,与深隐山森的“庞公”实则同趣。
第三、四句,由西山的“青”,想到自己的白发,由头上白发想到去染翠蓝的晴岚。辛疾疾有“青山不染白髭须”之句,作者实际与辛词句意相同,不过是反说罢了。这里,作者放开浪漫的意马之缰,夸张地表达恨“早生华发”的强烈情绪,思致独到,言辞直率却具艺术内蕴。言外透露出爱山的缘由:投身大自然的怀抱,山林青青千里,可使人感受到一种浓郁的青春气息,遂觉得头上的白色可以移到它上面,它的青色可以移到自己头上。
下片承“华发”申说,旁人谓词人早生华发是因发愁,遂劝他喝醉解之。借酒浇愁,古人说得很多。曹操说“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即酒。李白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其《将进酒》又云:“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下阙首起两句便是沿前人思维定势,将诗意提起。第三句作一顿挫,一晚上便喝了千杯酒,当然这是夸张之辞,极言豪饮之多,最后作一反跌:酒喝得再多,也不能销愁,醒来白发未减,人依旧在愁中衰老。
这是一首谐谑风格的词作。无缠绵悱恻绮罗香泽之态,亦无豪纵奔放金戈铁马之势,它只是以疏淡的笔致,表现一种旷放的情感。虽有叹老之意,却全无伤感之怀。写法上,舍去一切背景,仿佛白纸上作画,仅用线条表现情绪。上片以青山与自己白发作对比写自己的“老”;下片用酒与愁的关系强调愁的执著,亦未离开一个“老”字。全词观之,愁与老的根源,华发乃老的标志,青山乃华民的隐衬,意脉连贯,疏中见密,自然浑成,淡而有味。为何而愁,全未说破,只让读者朦胧见到一种排遣不了,纠缠如蛇的愁雾愁雰愁云而已,遂给人一种超脱之感,放达之感。这是典型的元人风致,元人格调和元人散曲笔法。
参考资料:
1、喜马拉雅网.木兰花·西山不似庞公傲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刘因。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江南一纸书,沉忧割中怀。嗟予足忧患,生世苦不谐。
匆匆子行色,适与远讣偕。破涕彊出祖,尊酒不及排。
送友赴试钜野送之西门时方有外舅之戚极目无聊归不得卧作诗五首却寄以风云入壮怀为韵 其五。宋代。葛胜仲。江南一纸书,沉忧割中怀。嗟予足忧患,生世苦不谐。匆匆子行色,适与远讣偕。破涕彊出祖,尊酒不及排。还归坐讲肄,寒筱摇空斋。推门误相从,忽惊形影乖。谁云阻一舍,目断真天涯。念子早自力,清明播朋侪。触热赴夷路,跨马脚不鞋。自言取乡送,通显资其阶。临别何以赠,手板裁香楷。
胡笳曲·十五拍。宋代。文天祥。寒雨飒飒枯树湿,坐卧只多少行立。青春欲暮急还乡,非关使者徵求急。欲别上马身无力,去住彼此无消息。关塞萧条行路难,行路难行涩如棘。男儿性命绝可怜,十日不一见颜色。
战城南。明代。黄谏。战城南,天日惨,积骨如丘塞烟晚。轻身长剑觅封侯,万里胡为不生返。我军已战胜,彼军遂倾覆。忍使天寒闻鬼哭,全生无功空碌碌。
病中书怀。清代。陆懿和。无聊终日枕频敧,强起摊书力甚疲。梦境迷离疑中酒,愁肠断续似枯棋。药方细检心常乱,绣被频添暖不知。我诵杜诗难愈疟,少陵谁道是良医。
寄院中诸公。唐代。孟郊。奕奕秋水傍,駸駸绿云蹄。月仙有高曜,灵凤无卑栖。翠色绕云谷,碧华凝月溪。竹林递历览,云寺行攀跻。冠豸犹屈蠖,匣龙期剸犀。千山惊月晓,百里闻霜鼙。戎府多秀异,谢公期相携。因之仰群彦,养拙固难齐。
枝江杂咏 其一。清代。陈德荣。山势纡回江水湾,孤城形胜占江山。鲸涛驱石倾三峡,鸟道盘云入八蛮。百里金汤凭地险,两朝兵燹忆时艰。幸逢海内升平日,桑土绸缪莫等闲。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别离五首·回菴谯大卿。宋代。白玉蟾。青青冬岭松,高出寒崔嵬。忆昔可怜宵,声如滟澦堆。冰霜矧肯摧,枝叶故条畅。一夕乘风雷,龙化失群望。
挽李丈然明。宋代。张元干。眼看流辈上青云,拂袖归来昼掩门。心计岂容生事拙,时名长与故山存。不妨开径栽花卉,政复藏书遗子孙。八十光阴无可恨,聊歌楚些为招魂。
送王邑宰佐宣城郡。明代。释今沼。紫泥初拜谏书清,善政弦歌在武城。五马近依新雨露,三年从拂旧尘缨。南来崇岭千峰出,北望衡阳数雁征。此去裁诗秋正好,谢公楼上月初明。
颂证道歌·证道歌。宋代。释印肃。直截根源佛所印,三界虚出失性命。印泥印水印虚空,盲参佩印成心病。
氐州第一 题张文襄龙树院召客七札册。清代。吴重憙。万柳堂空,寺余夕照,益都胜迹难掩。提倡诗骚,主持风雅,滂喜抱冰领管。招邀古寺,交舞处槐龙翠满。楼好翰山,簃偏近水,群仙萧散。于今蔓草颓垣晚。那复见旧时池馆。更马郑应刘,苏辛欧赵,同付云烟。眼望前尘尘已渺。莫论头长簿短。病榻维摩伴伊谁,炉香茗盌。
答颜惟乔。明代。薛蕙。俗纷倦城肆,放浪怀林莽。命赏来芳讯,探奇协幽想。萧条南苑际,中夏犹凄爽。雨霁绿泉生,风惊白云上。禽鱼行盼睐,水木坐俯仰。梁栋下阴霏,房栊递哀响。沦飘病转剧,偃蹇年日长。名山仍未去,末路竟何往。故人念相慰,贱子拟自广。旦日伫登临,愿言操几杖。
夜坐感怀。元代。吴景奎。柳影参差月转廊,酒醒无奈意劻勷。镜中白发垂垂老,枕上清宵细细长。旧事已随流水去,衰怀那复少年狂。玄花乱落看书眼,孤负韩檠一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