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阙诸公荐,江西一命荣。穷途淹疾病,造物忌才名。
牢落逢兵甲,暌离异死生。天长鸿雁去,挥泪望江城。
挽赵子将三首 其二。明代。蓝仁。北阙诸公荐,江西一命荣。穷途淹疾病,造物忌才名。牢落逢兵甲,暌离异死生。天长鸿雁去,挥泪望江城。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蓝仁。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踏云行。金朝。王哲。昨日青巾,今朝红角。脂腮粉面别躯壳。改头换面有谁知,更形易体无人觉。奉劝诸公,词中想邈。百年迅速如雷雹。早为下手练精神,顿安
读清江集。元代。黄溍。元祐儒臣焕星斗,后有作者非其偶。二龙三凤何缤纷,况乃渊源鲁中叟。适从尘编识英爽,想见世泽馀忠厚。长公平生二三策,大廷披腹惊群后。风流斑斑仲与季,茅茨采椽绝丹黝。独追古昔寓阳秋,稍抉疵瑕到琼玖。却蟠馀力归赋咏,古硬清圆无不有。爰初人文启河洛,下逮百氏分户牖。空言可托匪末艺,巨笔待援须好手。典刑未坠乃至今,吾生已幸何云后。青灯照夜雨如线,奥论微辞烦击剖。追慕政复惭捧心,赞美胡能付钳口。从游起死不敢期,傥挹残膏注空朽。
浮丘祠。宋代。郑晦。青天志欲骑长虹,半生双眼四海空。题诗远寄广成子,笔力万仞摇崆峒。前年鹤背乘天风,翻然回首江之东。束书归隐黄山中,山中偶遇浮丘翁。人生寰宇总过客,呼酒浇愁醉李白。十亩耕云种紫芝,酣歌击石嫌春窄。招浮丘,乾坤到处堪遨游。丈夫有志身徇国,逢时无意干封侯。皇天恩泽盈遐陬,忍视吴楚森戈矛。黄金白璧岂足尚,我爱文章有官样。长篇欲向庵壁题,凭陵膏气三千丈。住庵道人请书壁,秃毫轰雷停不得。飞香洒雪淋漓湿,一夜寒风瘦蛟泣。
天台观。宋代。洪适。芝田环拱碧崔嵬,流瀑高从天际来。飞沫有风长是雪,寒声无日不如雷。岩前八桂人谁折,溪畔千桃路未开。便觉仙都清昼永,翻愁归路染黄埃。
赵仁甫先生以邛竹杖见惠赋此荅谢。明代。徐熥。种本传西域,曾闻贡汉宫。一枝非嶰谷,万里出蚕丛。曳去穿云际,携来到水穷。节应虚绿土,头可挂青铜。庄叟逍遥外,卢敖汗漫中。未尝临俗客,偶尔借邻翁。采药兼瓢往,挑经与锡同。静缘幽径曲,诗兴野桥东。共步添良友,扶颠当小童。长房吾自愧,君已似壶公。
赠苏十三中丞。唐代。薛涛。洛阳陌上埋轮气,欲逐秋空击隼飞。今日芝泥检征诏,别须台外振霜威。
午憩寿国寺借宿僧床。明代。何吾驺。偶向元公借榻眠,都疑居士懒真禅。黄梁已熟浑无梦,惟见松风绕篆烟。
夜上受降城闻笛。唐代。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端阳前二日度荨麻岭。清代。施彦士。五月荨麻岭,轻裘晚尚凉。椒才铺地紫,麦待伏天黄。数点犁云犊,千蹄曝石羊。深山消溽暑,人境即仙乡。
戏马台。明代。薛瑄。八千兵渡大江来,戏马高台亦壮哉。何事乌江骓不逝,高台翻使后人哀。
喜幼文北归。明代。高启。风尘万里损光辉,旧面相逢却讶非。在路定留经处咏,还家犹着去时衣。久留远土虫蛇杂,忽解高罗燕鹄飞。尚念梁园三二客,与君同去不同归。
杨谨仲和顷者三诗见贻复次韵六首。宋代。赵蕃。功名误黑头,晚卧此山幽。落拓扬执戟,浮沉马少游。豆刍千里骏,烟草五湖鸥。早晚相从去,高深日纵搜。
送唐舍人出镇闽中。唐代。刘禹锡。暂辞鸳鹭出蓬瀛,忽拥貔貅镇粤城。闽岭夏云迎皂盖,建溪秋树映红旌。山川远地由来好,富贵当年别有情。了却人间婚嫁事,复归朝右作公卿。
古有所思。宋代。吴泽。我思至人,游心唐虞之帝廷。上下数千载,迥如云霄畴与京。臯夔礼乐表世则,克绍周孔流芳声。斯文在兹幸不坠,亘古永怀惟六经。
不寐四首。宋代。杨万里。暗虫夜啼不肯停,直从黄昏啼到明。不知计论底事著,为复怨嗟谁子生。至竟通宵千万语,真实只是两三声。唧唧唧唧复唧唧,此外何言君试听。
月影三章 其二。明代。张萱。幽期空热博山炉,谁道人间有丈夫。自惜个中些子事,问郎能入画图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方山子传。宋代。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