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临川公游天池

陪临川公游天池朗读

高启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高启朗读
()

猜你喜欢

无卓锥之地,有无伸之宝。
元不用安排,拈来用恰好。
没人情,佛亦扫。
这般村僧,脱空到老。
()
古人相送赠以言,今人相送举以酒。
酒行殷勤意岂疏,酒罢踌躇悲更有。
行当何之来者谁,陕府兵吏争迎走。
壶浆往往过函关,翰林惜别方携手。
()

风箭急吹疏雨,云峰时转轻雷。修竹小亭山下,乘凉犹记初回。

()
觉空空,觉空空。
觉觉觉空,空空亦空。
欲识无穷好消息,都卢只在此轩中。
()

对仙云、小园篱畔,重重生翠弥漫。移来试傍瑶阶种,只恐芳魂易断。

君莫怨。早约得、潺潺疏雨宵来灌。桂香深院。可肯趁佳晨,露浓风静,绿蜡一齐展。

()

举眼趋浮末,斯人独好修。
青春三不惑,黄卷百无忧。
玉出方流润,鸾停翠竹幽。

()
王谢风流在,千年故不磨。
子孙奇俊甚,生长见闻多。
容易三千首,铿钩十二和。
故家文物盛,寒士得同科。
()
途穷朝绝爨,世乱夜忘眠。
遁迹几无地,全生赖有天。
江山春满眼,豺虎日骈肩。
万事愁歌里,看花泪迸泉。
()

三秋多湿雨,十月见黄花。
对景无情思,令人起叹嗟。
聪嫌床下蚁,病惑酒中蛇。

()
得句聊将倾作霖,开樽亦复陋孤斟。
南亭旧约何时践,志喜从公更一吟。
()

阴云万里昼漫漫,愁坐关心事几般。

为报春风休下雪,柳条初放不禁寒。

()
兄弟相过看牡丹,牡丹看了看东园。
攀翻花木来还去,九径还行十八番。
()

石罅引根非土力,冒寒犹助岳莲光。

绿槐生在膏腴地,何得无心拒雪霜。

()

涵空高荫气清泠,黝玉开奁发古馨。蕉叶满窗苔满径,倚楹研绿写黄庭。

()

广陵城里昔繁华,炀帝行宫接紫霞。

玉树歌残犹有曲,锦帆归去已无家。

()
宣公桥南画鼓挝,酒船风幔拄鸦叉。
碧山银碗劝郎醉,棹入南湖秋月斜。
()
中秋竟夕佳月色,万里光芒霜雪白。
人言阴晴一瞬易,不料清辉连永夕。
有情傍我书几多,书中今古旧应识。
玉华婵娟彻鬓眉,冰澌的皪莹肝膈。
()

泽民我愧无术略,且着诗鸿慰离索。诗书满载升金山,弦歌不辍踰松漠。

世上元无真是非,安知今是而非昨。连城美玉涅不缁,百鍊真金光愈烁。

()

新诗清如玉壶冰,一读为破旅愁凝。正怀狂客贺秘监,忽见高人王右丞。

坐忘仙去境尚在,广文骨冷呼不应。其谁洗涤怀古恨,别乘博物如何曾。

()

晓郭下春星,江月闻扣舷。初辞岭海目,遂觉山川妍。

宿云丽中椒,回沙灼清涟。夭夭桃始华,岸鸟鸣柔烟。

()
绿鬓低低压翠钿。
双眉弯。
似月*婵娟。
夜凉和*佛冰弦。
()

报国有谁能仗节,升天由此可无梯。

()

长桥跨通川,明星动川底。风吹桥上人,云随衣带起。

()

云霄羽翮正翩翩,南北成名总妙年。古迹欲寻勾漏令,客程来自素馨田。

频登郡阁山当槛,并醉湖桥月上船。闽国扬帆从此远,女牛星野早秋天。

()

西湖西子两相俦,湖面偏宜点翠洲。一段芳华描不就,月湾宛转似眉头。

()

丑妇羞见姑,终难不上堂。鸡鸣理箴帨,对镜著衣裳。

薰沐再至三,稍觉有容光。长跪问起居,顾影尚徬徨。

()

纳凉依静院,连辔喜经过。飞盖思京国,寻踪到薜萝。

梦回青琐远,地迥白云多。坐隐追仙躅,何人烂斧柯。

()
圣世宗儒重设料,名公硕德总搜罗。
近年底事摧颓甚,士气都比斩丧多。
忧世情词常恳恻,喜君事业久研磨。
不才但有山林兴,洗耳专听奏凯歌。
()

幽卧不知晴,樯梢见斜日。
披衣起四望,天际山争出。
光辉渚蒲净,意气沙鸥逸。

()
满箔春蚕得茧丝,家家机杼换新衣。
五风十雨天时好,又见西郊稻秫肥。
()
览遍溪山最上头,琳宫贝阙更清幽。
虽然未得长生诀,也道曾从天上游。
()

传舍清幽地步宽,晨炊未熟且凭栏。秋花不改真颜色,留待天朝使者看。

()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