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阙三秋迥,山川四望通。杯分承露椀,地接望仙宫。
碧树含斜日,丹楼挂断虹。高凭天路近,平眺帝图雄。
捉帽风偏落,登台赋渐工。羽觞遥可泛,留醉菊花丛。
九日偕诸客登显灵宫阁。明代。区大相。城阙三秋迥,山川四望通。杯分承露椀,地接望仙宫。碧树含斜日,丹楼挂断虹。高凭天路近,平眺帝图雄。捉帽风偏落,登台赋渐工。羽觞遥可泛,留醉菊花丛。
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区大相。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区益子。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万历十七年进士。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掌制诰。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吴方伯苏原先生见寄佳作次韵酬答。明代。饶相。负谴南州宦况寥,喜君湖上每相邀。柳阴对景如看画,竹外闻歌似听韶。燕石自呈惭赵璧,木瓜何幸报琼瑶。风骚动我沧州兴,安望冥鸿附碧霄。
水调歌头 其二 中秋饮南楼呈范宣抚。唐代。王质。细数十年梦,十处过中秋。今年清梦,还在黄鹤旧楼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锦倚空浮。带秦烟,萦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笑,笑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把酒问清影,肯去伴沧洲。
江城子 辛未夏日。清代。周贻繁。名花开后锦屏空。草濛茸。树□松。扶杖闲吟、何事意忡忡。忆到衷肠无限泪,流不下,揾难穷。吴虫三起欠成功。问天公,叹无从。拌此孤魂、销尽酒千钟。化作纷纷蝴蝶去,随上下,任西东。
送上蔡谢梅斋赴召。宋代。葛绍体。诏趣朝天去,春风半月程。西湖花锦重,东越柳绵轻。趋走输年少,谋猷让老成。边烽半明灭,亩亩一关情。
九月六日宿宝集寺。元代。张翥。来借禅房宿,悠然空客心。残僧几人在,古殿一灯深。檐铎能蕃语,斋居发海音。重阳又已近,聊复此登临。
桂水飘零作赋才,祇今东阁为谁开。宦情肯厌莲花府,离思难禁竹叶杯。
青玉共看燎火近,紫关犹阻捷书来。清歌恋赏俱词客,江海能无远梦回。
张司理羽王将之雷阳携酒见过招姚元白苏子川吴化卿欧桢伯黄定甫同集。明代。黎民表。桂水飘零作赋才,祇今东阁为谁开。宦情肯厌莲花府,离思难禁竹叶杯。青玉共看燎火近,紫关犹阻捷书来。清歌恋赏俱词客,江海能无远梦回。
喜克超袁君至。明代。金幼孜。远道逾三月,今朝抵玉京。相持喜不定,倾倒若为情。问事知乡曲,因风想弟兄。灯前谩酬劝,不觉过深更。
原蝗。宋代。王令。蝗生于野谁所为,秋一母死遗百儿。埋藏地下不腐烂,疑有鬼党相收持。寒禽冬饥啄地食,拾掇谷种无馀遗。吻惟掠卵不加破,意似留与人为饥。去年冬温腊雪少,土脉不冻无冰凘。春气蒸炊出地面,戢戢密若在釜糜。老农顽愚不识事,小不扑灭大莫追。遂令相聚成气势,来若大水无垠涯。蓬蒿满眼幸无用,尔纵嚼尽谁尔讥。而何存留不咀嚼,反向禾黍加伤夷。鸱鸦啄衔各取饱,充实肠腹如撑支。儿童跳跃仰面笑,却爱甚密嫌疏稀。吾思万物造作始,一一尽可天理推。四其行蹄翼不假,上既载角齿乃亏。夫何此独出群类,既使跃跳仍令飞。麒麟千载或一见,仁足不忍踏草萎。凤凰偶出即为瑞,亦曰竹食梧桐栖。彼何甚少此何众,况又口腹害不訾。遂令思虑不可及,万目仰面号天私。天公被诬莫自辨,惨惨白日阴无辉。而余昏狂不自度,欲尽物理穷毫丝。要袪众惑运独见,中夜力为穷研思。如知在人不在天,譬之蚤虱生裳衣。扪搜剔拨要归尽,是岂人者尚好之。然而身尚不绝种,岂复垢旧招致斯。鱼朽生虫肉腐蠹,理有常尔无何疑。谁为忧国太息者,应喜我有原蝗诗。
中卫道中口占 其一。清代。顾光旭。嶂叠峰攒未可攀,清时犹戍胜金关。唐宗宋代干戈里,此地何人饱看山。
涂侍御同年邀饮观海楼 其一。明代。王渐逵。西城佳丽地,名与使君流。一水晴依郭,万峰春入楼。孤怀还伏酒,多病只群鸥。长陌浮埃合,宁知杜若洲。
风泉阁为德兴项德懋题。明代。罗玘。阁外寒泉原自清,泠泠惯与夜风争。阁中默听人何在,今日新添一两声。
偶成简钱曲江。明代。陶宗仪。坐看凉月上溪楼,桐叶晶荧露气浮。恋阙近瞻天北极,怀亲遥隔海东头。寓形宇内一身老,濯足沧浪万里流。安得神飙驾轻毂,白云直下即丹丘。
渔父咏 赠友人 此首原误作渔家傲。金朝。王哲。名宦为盐判。室内同公案。闲心各一半赞。分过如何断。好将云水伴。夫妇山头看。清风明月唤玩。结就无涯算。
汉武帝于宫中宴西王母。唐代。曹唐。鳌岫云低太一坛,武皇斋洁不胜欢。长生碧字期亲署,延寿丹泉许细看。剑佩有声宫树静,星河无影禁花寒。秋风袅袅月朗朗,玉女清歌一夜阑。
秋日赴友人席修微有作同赋。明代。娄坚。移舟漾涟漪,得凉乍如沐。所爱前溪风,清音度修竹。一见意已消,少焉神更穆。譬如珠在渊,自是鸾之族。我友具壶飧,相邀曳绡縠。挥杯逗轻釭,洒翰低华烛。欲别徐裴菼,深心寄眉目。岁月倏已赊,诗篇寄幽馥。吾犹愧良媒,子其慎穆卜。毋以躯千金,等之棋一局。
天仙子。宋代。苏轼。走马探花花发末。人与化工俱不易。千回来绕百回看,蜂作婢。莺为使。谷雨清明空屈指。白发卢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还对断肠红,人有泪。花无意。明日酒醒应满地。
沧洲阁集句二首。宋代。王阮。洲岛骤回合,冥冥菰蒲中。清流中落乌,遵渚有归鸿。水作青罗带,脚踏赤鯶公。蓬莱虽辽绝,长啸激清风。
送传龙图帅秦。宋代。孔武仲。公才卓牵有施为,镇俗安边正及时。东壁图书迁秩峻,西州父老叹来迟。门开细柳军无匹,剑下楼兰敌未知。闻道秦州多胜迹,登高能广少陵诗。
夜月如昼与仲退坐松巢煮茶。宋代。徐瑞。河淡星欲无,碧展天一幅。天孙分锦章,荐此半规玉。明入千家窗,此兴几人足。慷慨商声歌,主客俱不俗。泠泠古松根,枯樵煮寒瀑。清啸拍阑干,悲猿挂高木。
雷阳道中即事 其五。明代。李之世。独携襆被走曾峦,阅尽畏途风雨残。面带烟霞长作客,身依云水强名官。三杯浊酒浇肠热,五夜青萍慑胆寒。酬世近知儒术拙,迂疏徒窃进贤冠。
五日天坛社集 其三。明代。张萱。朝回花下鸟嘤嘤,夹路笙歌沸锦棚。遗俗又看悬虎艾,殊恩久已罢枭羹。九天紫府开中箓,五字丹书乞上清。日永坛花闲不扫,香风时送步虚声。
得郑二宣海南手札。明代。高棅。番禺天外古交州,念子南行恋旧游。故国又经花落后,远书翻寄雁来秋。梅边野饭逢人少,海上青山对客愁。为报罗浮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
和姑苏刘工部昌无题三首 其一。明代。丘吉。落花空怨五更风,江水无情日自东。只解诗中嘲阿软,宁知花里活秦宫。进来荔子枝犹绿,洗去胭脂井尚红。多少风流多少恨,玉笙吹断月明中。
渔父词一十八首·灿烂。唐代。吕岩。四象分明八卦周,乾坤男女论绸缪。交会处,更娇羞,转觉情深玉体柔。
山茶。宋代。苏轼。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能传岁寒姿,古来惟丘翁。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何须夸落墨,独赏江南工。
和吕别驾九日登姑苏台韵。明代。史鉴。偶遇登高节,相为吊古游。砧声吴苑暮,雁影太湖秋。得句频催和,行杯更旅酬。风流堪入画,妙手学营邱。
夜游宫 秋怀四首(选二)。清代。陈维崧。一派明云荐爽,秋不住,碧空中响。如此江山徒莽苍。伯符耶?寄奴耶?嗟已往。十载羞厮养,孤负煞,长头大颡。思与骑奴游上党。趁秋晴,(足庶)莲花,西岳掌。耿耿秋情欲动,早喷入霜桥笛孔。快倚西风作三弄。短狐悲,瘦猿愁,啼破冢。碧落银盘冻,照不了,秦关楚陇。无数蛰吟古砖缝。料今宵,靠屏风,无好梦。
寿阳罢郡日有诗十首与追怀…兼纪瑞物物。忆东湖。唐代。李绅。菱歌罢唱鹢舟回,雪鹭银鸥左右来。霞散浦边云锦截,月升湖面镜波开。鱼惊翠羽金鳞跃,莲脱红衣紫菂摧。淮口值春偏怅望,数株临水是寒梅。
答周梅泉。清代。郑孝胥。雾雨冥濛春暗回,柳芽未吐已含苔。池鱼久伏犹思动,石壁和云亦渐开。运会或随枢斗转,阴寒休怯越兵来。高情谁似周居士,参透天心向早梅。
余在北门时每立春必前索宫中春词十馀解今逢。宋代。宋祁。星杓夜压禁城东,葭縠晨飞玉管中。扑扑烟花千户暖,嘈嘈歌吹九门风。
谢三提干召饮三首。宋代。陈造。坐上红衣未放歌,客间冷面釂金荷。惊飞可待闻檀板,拟奈吾家故事何。
观李伯时阳关图二首 其一。宋代。谢薖。坐对丹青伤别离,泪和朝雨想频挥。道边垂柳年年在,看尽行人长不归。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宋代。刘克庄。莫爱于公主,情钟掌上珠。是谁误天子,遣嫁与单于。帝女生而贵,王姬礼亦殊。竟令乘凤侣,远适牧羊奴。不信和戎者,真能保塞无。如何丈人行,金絮奉胡雏。
清源寺中戏效晚唐人五言近体二十首 其二。明代。胡应麟。大地悬香刹,中天筑化城。重檐飞岳色,古壁撼河声。法座琪花暗,经坛贝叶明。异时斋绣佛,帝释下瑶京。
助甫宅见盆梅同子藩赋之得东愁二字。明代。宗臣。径尺苍虬坠碧空,天风吹作玉玲珑。尊前明月争相拾,恐逐仙人过海东。
小松。唐代。齐己。发地才过膝,蟠根已有灵。严霜百草白,深院一林青。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谁于千岁外,吟绕老龙形。
寄题舒州宿松知县戴在伯重新紫霄亭。宋代。杨万里。高高亭耸紫霄端,借榻高眠廛市间。轮奂重新无俗□,何如来此伴云闲。
赵达明太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其七。宋代。杨万里。和靖先生坟已荒,空馀松竹故苍苍。王孙自洗鸬鹚杓,满酌真珠酹一觞。
寄无相禅师。唐代。罗隐。老住西峰第几层,为师回首忆南能。有缘有相应非佛,无我无人始是僧。烂椹作袍名复利,铄金为讲爱兼憎。何如一衲尘埃外,日日香烟夜夜灯。
山居用韵答凤川朱先生。明代。朽庵林公。秋冷啼蛩入讲床,夜深饥鼠搅眠床。山厨食尽松花饼,瓦鼎烟消柏子香。半壁绿苔乘宿雨,满阶红叶醉新霜。幽居渐喜三冬近,竹几蒲团雪夜长。
杂诗(三十三首)。明代。刘基。愚公志移山,精卫思填海。山高海茫茫,心事金石在。松柏冒雪霜,秀色终不改。春阳熙幽林,卓立有光彩。¤
题胡给事中画。明代。王汝玉。碧梧翠竹两清妍,阴落閒庭古石边。未引丹山仪凤宿,画长盖我读书眠。
秋日游顶山寺。明代。筠隐遂。山下顶山寺,凄凉丹雘无。不因逢老衲,将谓住樵夫。桥水石啮齿,门松藓剥肤。岩深霜信早,晚菊露黄须。
次韵喜雨兼简彝老。宋代。陈棣。此身阅世一浮沤,无地安巢拙胜鸠。击节闻君歌喜雨,裹粮知我迫填沟。凉宵自足庄生梦,丰岁仍宽子美忧。遥想高人禅寂处,娟娟窗竹不胜幽。
清凉寺。唐代。温庭筠。黄花红树谢芳蹊,宫殿参差黛巘西。诗閤晓窗藏雪岭,画堂秋水接蓝溪。松飘晚吹摐金铎,竹荫寒苔上石梯。妙迹奇名竟何在,下方烟暝草萋萋。
卜算子。宋代。辛弃疾。欲行且起行,欲坐重来坐。坐坐行行有倦时,更枕闲书卧。病是近来身,懒是从前我。静扫瓢泉竹树阴,且恁随缘过。
和郭平巘别驾山中招饮原韵。清代。施谦吉。荼蘼香里又残春,雨歇林园树色新。节物已过修禊事,风光犹似永和人。放衙蜡屐登临晚,载酒题诗赏识真。知是细侯怜竹马,咏归灯火避行尘。
与杨志行郭斗南马德润屠存博吕公弼僧义庆游。元代。仇远。昔读宝公传,今作钟阜游。缓行万松间,直上千峰头。古塔表木末,寒泉貯岩幽。遥观江流奔,始知此生浮。甚爱雪竹庵,逸驾吾将休。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先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 通:性)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湿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 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 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顺者不可胜数也。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故隆礼,虽未明,法士也;不隆礼,虽察辩,散儒也。 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彼交匪纾,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