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夜起

山寺夜起朗读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飘渺。首联描写符合山中晚景特点,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眼前美景,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

  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此诗大有杜甫诗歌沉郁苍凉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轻巧和淡静,可为上乘之作。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江湜

江湜 (shí )(1818~1866)清代诗人。字持正,又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诸生。三与乡试,皆不第,出为幕友,历山东、福建等省。在京师得亲戚资助,捐得浙江候补县丞。咸丰十年,奔走避兵,忧愤而死。诗宗宋人,多危苦之言。有《伏敔堂诗录》。《吴中先贤谱》 苏文 编绘。...

江湜朗读
()

猜你喜欢

飞盖城西探早梅,僧园栏榭燕游陪。微寒始报冬初信,清艳应留腊后开。

子美英词誇雪色,赵昌精笔写香腮。此花自有天容意,迎得春阳次第来。

()

()

郁金苏合及都梁。不是金炉旧日香。懒对菱花晕晓妆。

细思量。欲话因绿恐断肠。

()
柳色花光动建章,从今步辇日寻芳。
亭亭红繖随黄屋,万里驰驱笑穆王。
()

日暮池已冰,翩翩下凫鹜。
不怕池中寒,便于冰上宿。

()

芙蓉万仞插天寒,乐府新传蜀道难。把向风流贺宾客,不知还拟谪仙看。

()

何命之薄彼载柏,岂无生处生于石。

老去根犹强自争,春来石岂能相戹。

()

少年赤手能缚虎,踏遍东华软红土。
缠头百万轻买笑,挽弓两石漫好武。
江南风月谁平分,拂衣归卧龙山云。

()

陶公爱佳节,对菊愁空杯。
日晏东篱下,竟见白衣来。
今君亦嗜饮,复有伊人才。

()

西南风劣。向花枝、划地愁先绝。寻常莫道春去,王孙未老,还堪重惜。

月上琼楼,算幽恨、飞燕能说。谩寄向、烟雨天涯,一路香、痕傍华辙。

()

堤边杨柳无穷碧,亭下芙蓉四面红。
岛影低回明镜里,荷香浮动绿樽中。
清心不厌飞山雨,动发时欣过水风。

()

秀出群芳照碧栏,世间颜色比应难。晓来露采光先泛,晚得云阴叶未残。

艳质易迷人竞赏,道心无染兴终闲。使君认取真消息,同向樽前笑里看。

()
漫漫夜气万山深,风露高寒天宇清。
檐月窥人惊白发,炉烟凝坐悟黄庭。
挑灯看剑心犹壮,欹枕听泉眼独醒。
毁誉不公随好恶,试观陸羽煮茶经。
()

人生要在行乐耳,四化相磨逝流水。
溪山佳处饱遨游,莫为羶荤亲俗子。
解龟谁顾谪仙人,玉局题墙亦遭嗔。

()

暂脱尘鞅系,结此清溪居。偶从农圃邻,时读种树书。

听瀑扫松石,眠云依草庐。韬琴自无弦,直钩不在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