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雁。清代。朱彝尊。结多少悲秋俦侣,特地年年,北风吹度。紫塞门孤,金河月冷,恨谁诉?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别浦,惯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渐欹斜、无力低飘,正目送、碧罗天暮。写不了相思,又蘸凉波飞去。
参考资料:
1、唐达成.文艺赏析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04月第1版:第132页
朱彝尊由于抗清失败,生计艰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飘零四海。这种漫长的羁旅生涯,加上时时要担心清廷的追捕,不能不使他既感到厌倦。正因为如此,所以他看到秋天南飞的大雁,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忍不住发出了“也只恋、江南住”的慨叹,只是大雁尚能南飞,人却不能自主,有家难归。
参考资料:
1、唐达成.文艺赏析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04月第1版:第132页
这首词是朱彝尊咏物词中最著名的一首。它题咏的是雁,说 得具体一点则是秋雁。全词字面,均扣住“雁”字来写:既有对群雁憩息时的静态描述,如“随意落平沙,巧排作、参差筝柱”,又有对雁 阵飞行时的动态勾勒,如“一绳云杪,看字字、悬针垂露”;既有形象的外观描写,如“渐欹斜、无力低飘”,也有逼真的心理刻画,如“惯 惊移莫定,应怯败荷疏雨”;既有一般的白描手法,如“回汀枉渚,也只恋、江南住”,还有曲折的典故运用,如“紫塞门孤,金河月冷” ……从而生动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大雁南飞的画图。而时当金秋,却是满眼的北风、冷月,孤门、败荷,疏雨,暮色,成群的大雁排 成不同的队形,在略作休息之后又疲倦地向南飞去,这里面充满着 苍凉悲凄的气氛。
然而,咏雁只是这首词的表层现象,作者的用意显然在于以雁 喻人,通过咏雁来表现自己的身世之悲。如同朱彝尊《解佩令‘自题词集》“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云云所反映的 那样,他由于抗清失败,生 计艰难,在很长一段时期 内飘零四海,客游幕府,先后到过山西、山东、北京等 地。这种漫长的羁旅生 涯,加上时时要担心清廷 的追捕,不能不使他既感 到厌倦,又感到惊恐,梦想着能够回到自己江南的家 乡,过上安定的日子。正 因为如此,所以他看到秋 天南飞的大雁,心中产生 了强烈的共鸣,忍不住发出了“也只恋、江南住”的 慨叹;而大雁尚能南飞,人 却不能自主,有家难归,有 “恨”也不知道向谁倾诉 ! 难怪乎这样一首秋雁词会充满着如此悲凉的气氛。
更有可说者。朱彝尊的身世之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明清改朝换代。因此,这首词在叙述秋雁南飞的背景时,也特地点出了是 “北风吹度”。这里的“北风”,以及下文的“紫塞”、“金河”,事实上都象征着来自北方的满清贵族势力。而与此相反,下面“也只恋、 江南住”的“江南”,则自然象征着明朝故国。词的结拍“写不了相思”云云,脱胎于南宋词人张炎的《解连环·孤雁》:“写不成书,只寄 得相思一点。”然而如今故国久已灭亡,连“相思”也“写不了”了,其感情显然更为沉痛。如果说这首词有更深层的寓意的话,那么就 在这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说此词“感慨身世,以凄切之情,发哀婉之调,既悲凉,又忠厚”,所谓“忠厚”,恐怕也就是由个人 进而想到家国吧。
纵观全词,它的主题思路由雁及人,又由人而推及故国沦亡的 背景,从而形成了一个近远浅深逐层递进的多层面体。这即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又使作品产生出强烈的立体感,增加了作品 的艺术感染力。只是我们在阅读这类作品的时候,需要细心辨析它写的究竟是景耶情耶,抑或人耶物耶……
参考资料:
1、孔丘等.婉约词: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1页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朱彝尊。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秋夜雨。清代。张玉珍。灺莲欲坠红欹侧。桐阴吹下轻碧。疏疏微雨后,似洗出、新秋颜色。年年触忤吟腰瘦,白苧凉、还自怜惜。夜静人更寂。早有个、虫儿催织。
冬孟驾出亲享太庙连日雨是朝大霁都人云凡四。宋代。王迈。谷旦街尘净,满城春意我。威仪清警跸,卤簿扈鉴和。从骑黄金勒,回班白玉珂。恩荣谁不羡,报上合如何。
乌鲁木齐杂诗之典制 其七。清代。纪昀。戍楼四面列高峰,半扼荒途半扼冲。惟有山南风雪后,许教移帐度残冬。
挽拙庵杨居士。宋代。刘过。前辈晨星似,如公抑又希。榆边游已倦,菊径晚方归。听雨兄同老,冲天子欲飞。伤心弹旨顷,一梦故人非。
次韵耿荐可催菊三首。宋代。仲并。年来花意亦难猜,陶令东篱独未开。伴赋落英吾岂敢,狂言聊复为君催。
赠萧山苏大尹。宋代。邓林。太薇移次郎星见,执法来为百里侯。笔下霜寒惊吏胆,琴边善政起民讴。功名不负男儿志,宵旰能分圣主忧。他日循良如见传,萧山端可继中牟。
送周架阁以浙东提干归平江。宋代。魏了翁。共惟仁义心,无贤愚圣狂。纷纷万弓箭,独以寸铁当。毫氂有不察,居然失其乡。察则我固有,而失岂真亡。周君海内秀,清姿竞球琅。牛刀十九年,犹雇善而藏。用世无内外,意行独安详。乃知旦昼物,特为弱者强。许时京尘中,解后两匆忙。前日同李郭,它日盟范张。岂谓客逢客,乃或得相羊。此道日寥落,此意谁平章。为人作生活,悠悠老扶桑。勉哉迪嘉猷,岁晚垂令芳。我亦从此去,后会丘之阳。
申胡子觱篥歌。唐代。李贺。颜热感君酒,含嚼芦中声。花娘篸绥妥,休睡芙蓉屏。谁截太平管,列点排空星。直贯开花风,天上驱云行。今夕岁华落,令人惜平生。心事如波涛,中坐时时惊。朔客骑白马,剑弝悬兰缨。俊健如生猱,肯拾蓬中萤。
拜敕口号。宋代。陆游。扶病中庭拜,君恩抵海深。顿增新禄格,暂拂旧朝簪。心欲先营酒,儿言且赎琴。人生奉祠贵,喜色动山林。
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 其八十八。清代。朱仕玠。彷佛沧溟见玉人,合茹珍重口生春。谁云分体吴宫里,不及江妃罗袜尘。
丁未立春日小憩窑头公馆有感 其二。明代。张萱。春色何迟莫,客心殊郁陶。停镳投野馆,拨火煮村醪。细雨酿花气,凄风屯土膏。自怜同候雁,岁岁北行劳。
庚申元日口号。宋代。陆游。数行晴日照青鸳,春入屠苏潋灩樽。儿报山僧留刺去,未为无客到吾门。
明月几回满。元代。范梈。明月几回满,待君君未归。中庭步芳草,蝴蝶上人衣。谁念同袍者?闲居与愿违。
次韵答陈殿丞。宋代。李覯。不能随薄俗,非是向深山。自喜道无屈,所嗟心未闲。酒乡贫更入,诗债病犹还。一字成虚美,通宵只厚颜。
浣溪沙。宋代。欧阳修。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眉。老来游旧更同谁。浮世歌欢真易失。宦途离合信难期。尊前莫惜醉如泥。
登云汉阁。宋代。释斯植。高阁势凌虚,天涯入望微。云藏山鸟影,春满野人衣。积雨催花尽,寒樵背日归。焚午端坐处,似觉世尘稀。
秋日述怀。宋代。王中。天下兵常斗,山中客未归。塞鸿南度早,星使北来希草草年光度,悠悠世态非。自悲同社燕,几处傍人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