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万顷风涛不记苏。宋代。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参考资料:
1、唐圭璋.《唐宋词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4月第一版:第192页
《万顷风涛不记苏》创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苏轼被贬黄州时无田产苏州,只熙宁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兴置田产。苏轼此词乃徐君猷过访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见大雪纷飞时所作。
参考资料:
1、唐圭璋.《唐宋词选注》.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年4月第一版:第192页
整首词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词的首句,“万顷风涛不记苏”的“苏”,当指苏州,旧注中的“公”,当指苏轼。这一句说的是苏轼未把苏州为风灾荡尽的田产记挂心上。
词上片写词人酒醉之后依稀听见风声大作,已记不清何时苏醒过来,待到天明,已是一片银装世界。词人立刻从雪兆丰年的联想中,想象到麦千车的丰收景象,而为人民能够饱食感到庆幸。下片回叙前一天徐君猷过访时酒筵间的情景。歌伎的翠袖柳絮般洁白、轻盈的雪花萦绕中曳,她那红润的嘴唇酒后更加鲜艳,就像熟透了的樱桃。而词人却酒筵歌席间,呵着发冻的手,捋着已经变白了的胡须,思绪万端。
词人摄取“呵手镊霜须”这一富有典型特征的动作,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和含蓄性,深刻地揭示了抒情主人公谪贬的特定环境中的忧思。这一忧思的形象,衬以白雪萦绕翠袖和鲜艳的绛唇对比强烈,含蕴更丰。
上片比较明快,下片更显得深婉,而上片的情思抒发,恰好为下片的无声形象作提示。上下两片的重点是最末的无声形象。它们彼此呼应,互为表里,表现了词人一个昼夜的活动和心境。遣词、用字的准确形象,也是这首词的特点。如“不记”二字,看来无足轻重,但它却切词序“酒醒”而表现了醉中的朦胧。“但令”一词,确切地表达了由实景引起的联想中产生的美好愿望。“烂樱珠”,着一“烂”字,活画出酒后朱唇的红润欲滴。
参考资料:
1、《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731页
2、郭彦全.《历代词今译》:中国书店,2000年版:第200-203页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赠燕。金朝。李晏。王谢堂前燕,秋风又送归。向人如惜别,入户更低飞。海阔迷烟岛,楼高近落晖。不知从此去,几日到乌衣。
吾道。宋代。舒岳祥。闻恶休三唾,怀贤赋七哀。衰年催白发,细雨足红梅。江海归诗卷,乾坤换劫灰。老儒何所用,吾道自须回。
哭吴都督。明代。夏完淳。知己功名尽,伤心叩九阍。余光留日月,遗恨满乾坤。湖海门生谊,荆榛国士恩。滔滔江水阔,万里独招魂。
过弇园澹圃志感二首 其二。明代。屠隆。名园楼榭郁参差,客满华堂酒满卮。天外群峰攒落日,镜中双桨荡文漪。虫丝曲几残书帙,鸟迹空庭绝履綦。感慨沧桑眼前事,雍门琴罢不胜悲。
题东坡墨竹 其二。明代。郑真。飒飒凉声欲暮,萧萧劲气先秋。笑问黄茅冈上,谁知太守风流。
明叔惠洛中花走笔为谢。宋代。韩维。弱枝秾艳逐归轮,装出雕盘露色新。满酌酒卮聊自庆,一年齐见两邦春。
磻溪钓图二首 其二。元代。叶颙。白发荒凉钓渭滨,宅心非是为金鳞。不知丝线长多少,牵掣江山八百春。
浔阳歌十首 其一。明代。孙一元。半夜烟飞杀气横,水军攻破九江城。天子垂衣正南面,殊方逆贼敢称兵。
寄家中诸兄弟十首 其九。明代。郭之奇。半载鱼书万里程,寻常来往赖时清。行云似欲添愁客,又向关河暗戟旌。
侍郎唐公。宋代。孙觌。危言屡伏青蒲上,直笔犹存白简中。但见刳蟆救月蚀,孰知炼石补天空。牛鸣尚斗床头蚁,蛇影犹悬屋底弓。一代风流今顿尽,佳城白日卧滕公。
百一诗 其七。两汉。应璩。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馀岁。相与锄禾莠。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室内妪貌丑。中叟前置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卧不覆首。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丰城虑囚和滕倅壁间韵。宋代。萧立之。略彴横波压石安,小亭谁占此溪湾。晨装带月犹长道,久梦随云又别山。不敢告劳怜岁晚,未能免俗觉诗悭。梅花树下春风酒,小醉归来未掩关。
杂曲歌辞。古别离。唐代。李益。双剑欲别风凄然,雌沉水底雄上天。江回汉转两不见,云交雨合知何年。古来万事皆由命,何用临岐苦涕涟。
南乡子 夜寒无寐仍就韵凑来粗语,以供一粲。元代。许有壬。鸟鹊欲填河。**多持更上坡。虫鸟无知徒自苦,谁呵。恰似贪人少已皤。市也好婆娑。要染先生面色酡。有口难言今只可,狂歌。终岁陶陶
挽奉议刘公度四首。宋代。陈棣。风鉴高明世少双,衮荣挞辱擅雌黄。须知柱下书言手,元是东床坦腹郎。
丙子诏后需捷四绝。宋代。王迈。胜负相持日已多,看棋人已烂仙柯。淮淝非久捷书到,还折门前屐齿麽。
午睡。宋代。廖行之。暑日薰蒸睡思浓,黑甜真处世情空。那知一枕窗前梦,无限尘缘在眼中。
偈颂八十七首。宋代。释慧开。翠岩绝嶮巇,元不涉阶梯。去来无窒碍。珍重洪源湖海众,个中不隔一毫釐。
好事近·洪武本高青邱姑苏杂咏,为傅沅叔题。清代。吴昌绶。少小住吴中,故事依稀能说。回想泰娘桥畔,负莺晨蟾夕。亲栽弱柳早飞棉,丝鬓更谁惜。未到绿阴吟望,又沧桑一瞥。
会昌号湘江岸有小岘亭癸卯六月与瑞金吴丞饮。宋代。曾丰。占断江西景,临川拟岘台。今犹千里隔,我更几时回。幸此亭相似,非公坐莫陪。古今随水去,风月送诗来。
感事 其一。清代。张问陶。常鳞安分守泥沙,身外浮名画足蛇。抛去岁华轻似瓦,攒来乡梦乱如麻。云山行脚疑前世,贫贱依人感故家。谀墓无金猵獭笑,不须胠箧避刘叉。
丁明府陈主簿同谒原陵晚酌道院有感。明代。谢榛。汉陵谒罢命车行,聊憩丹房待赋成。绿酒黄花衰老兴,浮云落日古今情。狂夫欲驾蓬山鹤,道士能吹缑岭笙。忆昔豪华总消歇,北邙松柏起悲声。
元驭学士于新观种花挑野菜前后戏呈得十二首 其十一。明代。王世贞。六月十八阳侯狂,老树草偃蛙窥床。老夫拥被卧三夕,竟有红日翔扶桑。
嵩山下至德祠。宋代。吴文忠。脱蹤岐阳迹已幽,默全忠孝复何求。文身幸获辞姬祚,端委犹能化列侯。无语存商先叩马,有心迓命待归牛。象贤再见延陵季,十字碑题至德俟。
寄题黄应亨东明斋二首。宋代。刘子翚。斋居雅意与谁论,会见依光沐宠恩。惭愧野人欺我懒,相招炙背坐松根。
偈颂一百五十首。宋代。释心月。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以大愿力出世间,示梵王身宣正法。三十六旬有六日,惟有此日最吉祥。稽首殷勤一瓣香,万岁千秋为寿考。
赠督学潘完朴公二首 其一。明代。韩上桂。清朝礼乐几人优,间代文章属胜流。持鉴务题天下士,乘轺先到日南州。一江春浪鱼从变,万里云罗鸟尽收。愚自不材无可见,但承郢琢复何求。
次韵子瞻题仙游潭中兴寺。宋代。苏辙。潭边沙水不成泥,潭上孤禽挂险啼。缭绕飞桥能试客,蒙茸翠蔓巧藏溪。云为绛帐马融室,石作屏风玉女闺。仙果知君今未足,临潭脚战怕长梯。
寒食寓兴次黄宗鲁二首 其二。元代。陈高。去岁清明节,天台看杏花。凄凉今日事,漂泊野人家。淮楚风尘暗,乡山道路赊。倚门亲白发,反哺愧林鸦。
沁园春 题陈其年乌丝词。明代。宋琬。天上张星,游戏人间,我幸见之。羡高阳里第,门才旋马,西园公子,赋必采骊。八斗才华,五陵逸气,齑臼争传绝妙辞。旗亭上,有诸伶按拍,玉笛金徽。奚囊白雪霏霏。信此曲从来和者稀。似秦邮太史,风流旖旎,渭南老子,浑脱雄奇。扬子涛深,洞庭月冷,应有鱼龙骇且飞。观止矣,待曹王敌手,险韵重题。
李楚老尚书挽歌词三首 其三。宋代。葛胜仲。得谢恩重起,追荣爵更崇。龙蛇新岁忌,鹓鹭旧行空。图象人怀惠,尊名帝念功。遭时淹陈寔,大耋偶相同。
洛阳陌。明代。李梦阳。严飙卷枯藿,霜隼厉狄翮。翩翩骝马子,意气一何赫。朝驰上东门,暮遍洛阳陌。臂弯两角弓,宝刀雪花白。借问此谁子,无乃汉相如。昔挈一束书,今乘驷马车。虎士为执鞭,县令皆前驱。倾城莫不叹,观者填路衢。举手谢乡人,荣耀但区区。丈夫树名勋,所志在唐虞。扬袂径北去,万里谁能拘。
赠术者。宋代。曾丰。莫办田为活,犹贪禄代耕。区区营一饱,仅仅了余生。幸脱蛇惊犬,休谈戊食庚。他逢豪杰士,口莫惜公卿。
骝马。明代。张元凯。紫骝元异种,剪拂倍光辉。但遣衔金勒,何知有铁衣。骄嘶承顾盼,踠足恋芳菲。笑杀征西骑,沙场百战归。
海水不扬波。唐代。李沛。明朝崇大道,寰海免波扬。既合千年圣,能安百谷王。天心随泽广,水德共灵长。不挠鱼弥乐,无澜苇可航。化流沾率土,恩浸及殊方。岂只朝宗国,惟闻有越裳。
移居新卜草堂。明代。董纪。为爱林塘好,移家向瀼西。半生乌绕树,一旦燕衔泥。花径偏宜曲,茅堂不厌低。犹烦车马客,时复问幽栖。
喜到镇江复用前韵。宋代。史浩。试于京口驻旌麾,仰觇清光在日围。浮玉林峦随指顾,平山栏槛尚依稀。烟尘已逐胡奴去,城郭空惊丁令归。摩抚正须烦恺悌,进攻初不碍乘机。
阙题。明代。陈应奎。峡山山水称奇胜,万壑烟笼禅宇靓。双峰削出天门寒,一泓绿绕神仙境。何年古殿自飞来,参差楼阁凌空开。朱甍入云莽欲坠,山光树色相崔巍。福地人间传十九,疏钟朝暮螭龙走。层峦蹲踞隐蓬莱,猿环犀锁应疑否。我来飞锡问其真,孤高直上迥无尘。酣歌一笑振林木,昙花乱落明芳春。抠衣直欲访安期,云根煮石烹琼脂。和光洞口窥禅定,争奈舟师促去岐。古来丈夫何定处,得意江山随去住。胜地应教待再来,片帆且逐天风去。
次韵天官韩尚书七月十八日风雨中观潮予内直。宋代。周必大。禁直惟闻漏鼓催,潮声遥听讶蛟雷。忽传杰句天边得,如对洪涛海上来。
哀猿。清代。郑孝胥。母猿中寒死,活汝苦无方。其子抱母首,见之断人肠。世间有情物,忽然异存亡。生者何以生,视天空茫茫。
偈颂一百零二首。宋代。释绍昙。平如镜面,险似悬崖。不容拟议,岂属安排。闪电光中行活路,大悲院里赴村斋。
三月在旌德次姜二守壁间韵。明代。范嵩。羸马山行到日斜,寒鸦几点度残霞。半帘霁色烟初暝,满耳莺声兴未涯。淡绿远红村外景,小桥流水野人家。驱驰不觉春光老,醉倚东风看落花。
赠律师。宋代。陈允平。传来二十五条衣,昼夜修行昼夜持。老去任教零落尽,猕猴偷□□□□。
浣溪沙 其一 和病山、蕙风即席之作。清代。朱祖谋。解道伤心是小颦。分明怨恨曲中论。世间原有蕊珠人。妙舞折腰翻地锦,清吭飘泪簌梁尘。满衣犹是故山云。
鹧鸪天。金朝。元好问。好梦初惊百感新。谁家歌管隔墙闻。残灯收罢空明月,腊雪消融更暮云。莺有伴,雁离群。西窗寂寞酒微醺。春寒留得梅花在,剩为何郎瘦几
瑞香花。元代。杨维桢。一团华盖翠亭亭,万个丁香露欲零。日炙锦薰眠不得,玉人扶起酒初醒。
李公佐归汉东。宋代。宋庠。门有联瓜懿,人伤掺袂分。新篇稽奏牍,故社恋乡枌。桂魄离怀苦,兰苕夕膳薰。芳音毋自宝,西北足归云。
夜入乐清分司晓起有感。明代。钟渤。夜鼓催行省,朝歌玩物华。清流分雁宕,叠嶂合人家。双塔耸山表,孤军悬水涯。却怜民健讼,平地浪飞花。
和中丞徐容斋贯户维扬。元代。王奕。岳到东原掌样平,南州师友树高名。圣人门户三千教,老子胸怀百万兵。学要绝时须著继,道逢夷处不消争。凤池乌府皆余事,急拯苍生作九京。
红梅花。明代。朱诚泳。自是孤山玉雪标,东风吹暖上林梢。夜深误入罗浮梦,两颊馀酣晓未消。
挽龚敬五 其二。清代。毛序。天意原难问,龙蛇厄运过。青衫仍落魄,白发意如何?讲诵生徒散,丛残著述多。黄垆感存殁,回首邈山河。
水竹图。明代。张宁。漠漠孤烟合,盈盈一水深。汗青谁涉采,猗菉自行吟。野色将秋思,江声并夕阴。可怜桃李月,风雨断幽寻。
浣溪沙(寿程将)。宋代。管鉴。小小梅花巧耐寒。曛曛晴日醉醒间。茶瓯金缕鹧鸪斑。三寿作朋须共醉,一杯留客未应慳。酒肠如海寿如山。
送郑司徒致仕还乡。明代。罗钦顺。老至飘然谢宠荣,诏书优进地官卿。从知去国心犹赤,见说还山梦已清。驿路暂依红树宿,海邦重订白鸥盟。维驹不尽今朝意,仰斗徒悬后夜情。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宋代。杨万里。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
呈程可久。宋代。赵蕃。微风送落日,余霞杂停云。陟彼山之巅,谁识我与君。彭蠡咫尺见,匡庐毫发分。波澜似吴淞,冈巘殊胜云。是间岂无诗,愧我初不文。图画亦足写,摩诘居离群。裴回竟何得,拂噗徒加勤。回憩僧所庐,幽闃令人欣。谈锋壮鏖战,茗碗频策勋。交游数伯厚,文字从右军。我是漫瞠若,莫能窥厥垠。少焉复来过,凛然落衣帉。江山恍疑非,林空月纷纭。旁有博士湖,姓名未前闻。何年隐君子,高栖辞世氛。得非羊裘渔,当是植杖耘。至今宴息地,离离幽草薰。人生七十稀,过眼俱虻岷蟁。适意何必多,悠悠几朝曛。君明履霜畦,我正坐水濆。会合且不常,使我生忧慬。何当十日款,诵说心为醺。庶如逢豫章,其藁一以焚。
李微之闻其弟贯之西归以诗迓之刘左史和韵属。宋代。魏了翁。只期玉女是用谏,肯为金夫不有躬。想见江南两肤使,天涯憔悴鬓成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