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信与点,赐也敢望回。遥知成春服,复此登春台。
一水近清浅,众峰远崔嵬。林端白云暝,竹下清风来。
谷深莺徐啭,川迥雁仍哀。宾至赋乐胥,觞行咏康哉。
词锋与醉墨,馀响若底颓。何以喻珍奇,繁露将玉杯。
次韵和原甫登禅智寺上方院二首 其二。宋代。刘攽。夫子信与点,赐也敢望回。遥知成春服,复此登春台。一水近清浅,众峰远崔嵬。林端白云暝,竹下清风来。谷深莺徐啭,川迥雁仍哀。宾至赋乐胥,觞行咏康哉。词锋与醉墨,馀响若底颓。何以喻珍奇,繁露将玉杯。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正月十五日与兄弟清坐灯下不饮取黄精荔子甘实食之童稚绕膝嬉笑喧杂亦足慰岑寂戏作三绝句纪之 其一。宋代。李弥逊。满床缃帙照青灯,碧眼相看老弟兄。不见柳枝罗酒脯,旋烧榾柮煮黄精。
早春寄东郡旧同僚。宋代。司马光。灵台带余雪,寒色未他收。久负入关意,空为同吉羞。清樽接胜友,飞盖从贤侯。应恨春来晚,烟林已数游。
东都酺宴。唐代。张说。尧舜传天下,同心致太平。吾君内举圣,远合至公情。锡命承丕业,崇亲享大名。二天资广运,两曜益齐明。道畅昆虫乐,恩深朽蠹荣。皇舆久西幸,留镇在东京。合宴千官入,分曹百戏呈。乐来嫌景遽,酒著讶寒轻。喜气连云阁,欢呼动洛城。人间知几代,今日见河清。
宫词一百首 其七十六。宋代。岳珂。洛京韫椟起儒珍,进讲忠规德日新。禁苑金丝舞垂柳,万方已被发生仁。
苏幕遮。宋代。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1]追旅思,[2]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闻汝相随入翠微,归时晚色已凄迷。樱桃为喜筠笼重,燕子休嫌茅屋低。
我老恐妨儿辈乐,新诗欲继古人题。年高自觉摧颓甚,送客何嫌过虎溪。
七儿应复同客饮樱桃园摘新归以遗亲用其诗韵识所感 其一。宋代。牟巘。闻汝相随入翠微,归时晚色已凄迷。樱桃为喜筠笼重,燕子休嫌茅屋低。我老恐妨儿辈乐,新诗欲继古人题。年高自觉摧颓甚,送客何嫌过虎溪。
感秋呈宏父兼呈周楚望三首。宋代。张耒。浮云无停阴,急雨来清秋。飒飒水上风,吹我千里舟。二年客淮楚,乞米充饥喉。空堂堆诗书,冷落妻子羞。操舟将何之,漫浪为西游。岂不厌奔走,贫贱无良谋。人生天地间,如萍水中浮。安得必所往,南北但随流。达者知其然,委己任去留。止若寄渚雁,行奴浮海桴。万物本无事,百年漫多忧。冥怀付造物,俯仰予何求。
黄宽夫示诗不已自和前二首答之。宋代。刘克庄。精思巧斩诗家事,缪敬阳尊市道交。杜说新诗犹费改,韩评推字不如敲。衣传曾饮先师乳,弦绝今无异域胶。欲引蔺卿怀内璧,吾贫未免以砖抛。
逍遥咏。宋代。宋太宗。精心求一善,一善许相宗。利物无穷尽,分明理道通。正邪名恍惚,晓悟见真空。象外行持法,玄言显圣功。
颂古一○一首。宋代。释子淳。宝杖亲携挂翠缨,徘徊常绕玉阶行。转身就父无标的,拈却花冠不得名。
二风诗。乱风诗五篇。至惑。唐代。元结。(古有惑王,用奸臣以虐外,宠妖女以乱内,内外用乱,至于崩亡,故为《至惑》之诗二章六韵二十句)贤圣为上兮,必俭约戒身,鉴察化人,所以保福也。如何不思,荒恣是为?上下隔塞,人神怨奰;敖恶无厌,不畏颠坠。圣贤为上兮,必用贤正,黜奸佞之臣,所以长久也。如何反是,以为乱矣?宠邪信惑,近佞好谀;废嫡立庶,忍为祸谟。
慰陈振狂失钓艇 其三。明代。徐熥。青钱费几缗,买棹作渔人。岸火焚孤缆,秋风罢钓纶。飘零疑海怪,去住听波臣。不返缘何事,君其问水滨。
秋夜山中别友人。唐代。施肩吾。独鹤孤云两难说,明朝又作东西别。知君少壮无几年,莫爱闲吟老松月。
元献晏公挽辞三首。宋代。王安石。终贾年方妙,萧曹地已亲。优游太平日,密勿老成人。抗论辞多秘,赓歌迹已陈。功名千载下,不负汉庭臣。
秋晚。清代。济哈纳。云山何处望神州,独坐高窗俯碧流。野寺钟声斜照里,荒村烟火小溪头。晚风冉冉侵藤榻,边树萧萧隔戍楼。客梦今宵应未稳,一轮新月到帘钩。
题南海尹祷雨辄应卷集杜二首 其二。明代。吴琏。皇天久不雨,百谷亦已弃。邑有佳主人,飞雨霭而至。举意八极周,赖此禾黍收。所重王者瑞,一洗苍生忧。
吴中舟行口号七首 其三。宋代。周紫芝。西来蕃使换毡裘,渡海风帆入帝州。醉里宫花红压帽,千年今日记千秋。
送澄古潭由豫章归鉴湖。宋代。赵汝礩。数椽书屋守蛛丝,一出三年梦见稀。寄语家僮日开户,莫妨燕子认巢归。
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巴民亦呼为黄心树,大。隋代。未知。仅二十日。忠州西北十里,有鸣玉溪,生者秾茂尤异。元和十四年夏,命道士丘元志写,惜其遐僻,因题三绝句云】白居易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抛芍药挂高枝。云埋水隔无人识,唯有南宾太守知。红似燕支腻如粉,伤心好物不须臾。山中风起无时节,明日重来得在无。已愁花落荒岩底,复恨根生乱石间。几度欲移移不得,天教抛掷在深山。
苗民道中。明代。祁顺。半束琴书一布袍,穿岚度箐不知劳。群儿错讶并州郭,大姓全非涿郡高。林木蔽空云拥盖,边山极望海翻涛。豗隤五马成何用,岁月虚驰禄谩叨。
清平乐 寄徐都司。元代。曹伯启。昨朝*诺。世事真难托。旅舍淙淙冬雨恶。怎地觥筹交错。东篱尚有花丛。他时不避悭风。传语徐卿二子,佳怀足慰衰翁。
与野人散策门外。宋代。陆游。春意侵寒律,川云结夕阴。闲人了无事,邻叟偶相寻。废沼萍黏块,孤村雀满林。世间真梦耳,何物可关心?
过崇德访朱可大留饮吕明府园亭二首 其二。明代。胡应麟。寒云一径入烟萝,斗酒相逢意若何。捧日乍看威凤举,垂天谁问大鹏过。千门树色深桃李,十里花香散芰荷。经国文章吾汝在,肯缘华发叹蹉跎。
中秋玩月次韵胡鼎文别驾。明代。董纪。碧天飞上烂银盘,此夜清光到处看。云絮逐风还片片,露珠垂叶正漙漙。尊前香喷黄金鸭,空外笙来白玉鸾。欲诣姮娥一问讯,只疑高处不胜寒。
题王山仲所藏潇湘八景图卷走笔作 其三 平沙落雁。元代。揭傒斯。天寒关塞远,水落洲渚阔。已逐夕阳低,还向黄芦没。
次韵季直小疾初愈见寄。宋代。喻良能。暌违才一日,怀想似三秋。忽得五字句,真成百不忧。荷花要同赋,竹径拟清游。明夜月华满,杖藜能过不。
倦去休雨风还作,交相醒花苏柳。字满吟灰,痕添坐席,赢得新愁痴守。归期未有。负小院移兰,故园尝韭。谩道春来,沈腰惟觉似秋瘦。
烧灯时候是也,楚津留野艇,曾趁芳友。问月赊晴,凭春买夜,明月添香解酒。□知别久。怅帝陌论心,客尘侵首。戏鼓声中,旧情犹在否。
齐天乐(庚戈元夕都下遇赵立之)。宋代。丁默。 倦去休雨风还作,交相醒花苏柳。字满吟灰,痕添坐席,赢得新愁痴守。归期未有。负小院移兰,故园尝韭。谩道春来,沈腰惟觉似秋瘦。烧灯时候是也,楚津留野艇,曾趁芳友。问月赊晴,凭春买夜,明月添香解酒。□知别久。怅帝陌论心,客尘侵首。戏鼓声中,旧情犹在否。
小酌敬岩梅下和立斋韵。宋代。王柏。平生手种梅,不作和羹念。其所起予者,岁寒心一片。孤芳以气传,万物自形禅。暗香疎影句,知心亦已浅。虽以乾{上艹下橑}余,亦可清庙荐。今年花最蚤,思之心胆战。花蚤岂不佳,当开时尚远。阴阳贵顺序,难与俗人办。我岂事远观,急欲识春面。此意与谁论,珠玑谩堆案。
江城子 韩平叔园亭赏荷。清代。万锦雯。空庭雨过暑全收。树阴稠。鸟声幽。四面帘垂、闲挂小银钩。门外好山浑似画,看未足,又登楼。凉飔微度藕花洲。暗香浮。入杯流。向晚泠泠、急管促清讴。倚醉不愁归路暝,有明月,更相留。
鹧鸪天。宋代。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次韵晚眺。元代。周权。翠润侵衣竹满阑,雨馀爽气挹西山。一声孤鹤归何晚,带得閒云作伴还。
绛都春 其一 太师生辰。宋代。毛滂。馀寒尚峭。早凤沼冻开,芝田春到。茂对诞期,天与公春向廊庙。元工开物争春妙。付与秾华多少。召还和气,拂开霁色,未妨谈笑。缥缈。五云乱处,种雕菰向熟,碧桃犹小。雨露在门,光采充闾乌亦好。宝熏郁雾城南道。天自锡公难老。看公身任安危,二十四考。
陈明卿觅瓦盖屋。宋代。姚勉。玉川幸有数间屋,子美怕卷三重茅。为君觅费易陶瓦,夜窗写诗听雨敲。
游白兆山寺。宋代。宋祁。地枕层岑面势斜,蔽亏原隰在烟霞。璇题衒目三休阁,宝树沿云四照花。结社高风思惠远,忘言真理寄毗邪。铜莲漏永螟风细,不觉西陂转若华。
鹧鸪天。宋代。赵长卿。绰约肌肤巧样妆。风流元自有清香。未应传粉疑平叔,却笑荷花似六郎。浮蚁瓷,入诗囊。学人消瘦怯风霜。午窗一枕庄周梦,甘作花心粉蝶忙。
观选淑女。明代。沈一贯。长安女儿巧伺人,手持纨扇窥芳尘。姊妹相私择佳丽,无过愿得金吾婿。如何天阙觅好逑,翻成凌乱奔榛丘。吏符登门如索仇,斧柱破壁怒不休。父母长跪兄嫂哭,愿奉千金从吏赎。纷纷宝马与香车,道旁洒泪成长渠。人间天上隔星汉,天上岂是神仙居。吁嗟!天上岂是神仙居。
书东山草堂扁 其一。明代。庄昶。封题云卧东山扁,歌咏司空表圣诗。天阙星辰遗旧履,橘洲岁月有残棋。石横流潦潜虬角,梅迸垂萝屈铁枝。自笑野人閒袖手,云烟浓淡忽交驰。
夷齐采薇图。宋代。邓林。死生旦暮理之常,休叹斯人饿首阳。叩马数言虽不用,君臣大义凛如霜。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方山子传。宋代。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