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宋代。姜夔。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
参考资料:
1、史杰鹏 .《宋词三百首正宗》.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14.3 :19-21
这首词作于淳熙十三年(1086年),作者客居长沙之时。潭州就是今天的湖南长沙,南宋时盛产红梅。这首词名为咏梅,实为写怀人之情,抒发自己的离愁别恨。
参考资料:
1、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695-1697页
这是一首咏物词。白石的咏物词所咏最多的是梅、柳,这是因为其中关合着他的一段“合肥情事”,他与合肥情侣相遇于合肥赤兰桥,其地多柳树,而分手时为梅开时节。夏承焘先生的考证即为:“白石客合肥,尝屡屡来往……两次离别皆在梅花时候,一为初春,其一疑在冬间。故集中咏梅之词亦如其咏柳,多与此情事有关。”(《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行实考》)
张炎说:“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词源》卷下)并标举了咏物词的几条原则:第一,求神似而不求形似;第二,结构上要能放能收,浑然天成;第三,所用典故必须符合题旨;第四,结句必须点明“一段意思”。若用以上原则衡量此词,可谓处处吻合。这首词在调下标明“赋潭州红梅”,潭州(今湖南省长沙市)盛产红梅,以“潭州红著称于世。词中从咏红梅入手,但又不拘泥于纯粹写梅,写梅写人,即梅即人,人梅夹写,梅竹交映,含蕴空灵,意境深远,收放自如,达到似花非花,似人非人,花人合一的朦胧迷离的审美境界。
起句“人绕湘皋月坠时”,点明人物、地点、时间。湘皋,湘江岸边。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注:“泽曲曰皋。”水滨江岸往往是情人幽会的理想场所,加之红梅掩映,更富诗情画意的美感。然而此刻词人写的不是相聚时的欢乐,而是写离别后的哀愁。一个“绕”字,写出百般无奈,万种离愁。绕者,徘徊也。“月坠”二字说明其“人”(抒情诗中的主人翁常常是作者自己)已在此徘徊良久。月坠湘皋,环境凄清,以此烘托心境,其愁苦悲凉可以想见。第二、三两句由人及梅,正面点题。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然词人不是写梅影映照于水面,而是写梅影浸透在水中,着一“浸”字,感情已很强烈,再以“愁”字形容涟漪,将涟漪拟人化了。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愁人观物,触目皆是愁色,这在美学和修辞上叫做移情。诗人写梅多写其横,写其斜。如苏东坡《和秦太虚忆建溪梅花》诗云:“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词人这里不仅写其疏影横斜,而且突出一个“小”字。“花树小”,一作“花自小”。小字有娇小纤弱意。唯其娇弱,更显得楚楚可怜,让人顿起爱心。以上三句用写意的笔法,描绘出潭州红梅独特的品格风貌,奠定了全篇离别相思的基调。
“一春”三句既是写人,也是写梅。它既承上句,进一步写梅之愁,又从“幽事”渐渐逗引起无限伤心往事,暗暗点出心目中那个“人”来。梅的“一春幽事”是什么?是“嫁与车风春不管”,转眼间“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白石《暗香》)春残花落,惆怅自怜,除清风明月外,亦复谁知?“香远茜裙归”,是以茜裙女子的归去,象征梅花之飘零。茜裙,即红裙。香气被寒冷的东风吹远了,而落花仍依恋残枝,在树下回旋。此句充满了奇妙的想象,“香”犹花魂,缥缈而去;茜裙则是由花瓣幻化出来的形象,如在眼前。这个幻化出来的形象,即是白石魂萦梦牵的合肥情侣,这是白石一生的“情结”所在,所以看到了梅花,会马上联想到分离的情人。那时节春寒料峭,红梅绽放,他与穿着红裙的女子在江边分别。词人渐行渐远,回首岸边,只见那红裙渐远渐小,以至成为一个红点,就像江边的一朵红梅。……此时此刻,词人又深情地望着湘江边上的红梅,双眼渐渐模糊,幻化出当年江边的“茜裙”来。人耶?梅耶?真耶?幻耶?这样的描写,是写物而不凝滞于物,符合上面张炎所标举的第一个标准。
过片一笔宕开,以“鸥去”结束对往事的回忆。词中本咏红梅,为何一下子又扯到江鸥?此法即张炎所云“收纵联密”中的一个纵字,也就是说不拘泥于故实,而要从远处着笔。鸥是眼前的景物,符合湘皋这一特定地点。词人在江皋徘徊,惊起一滩鸥鸟;而鸥鸟的拍翅声又惊醒词人,使他从迷惘的回忆中回到当前。啊,这一切原来都是幻觉,往昔的情事就象鸥鸟一样飞去了。词写到此处,如果继续从远处着笔,则失其收纵自如之妙,于是“遥怜”二字又把它收回本题,并与上阕的“香远”遥相绾合,从而构成一体,深得“联密”之致。“花可可”,与前面的“花树小”遥相呼应。可可,小也,形容梅朵小如红点。“可可”和“依依”俱为叠字,且平仄相谐,声韵极美。
《词林纪事》引楼敬思语,说姜白石词“能以翻笔、侧笔取胜”。这首词上阕由梅及人,写己之相思,下阕始则宕开,几经翻转,写对方之相思。从对方写来,将两地相思系于一树红梅,故其相思之情,愈翻愈浓,益转益深。细细品味“遥怜”以下诸句,即可探知个中消息。“九疑”三句,看似写竹,实为写梅。
在词人看来,这红梅之红,分明是娥皇、女英二女的相思血泪染成的,也即自己恋人的相思血泪染成的。这里用湘妃的典故,既关合潭州湖南之地,又借斑竹暗喻红梅,以娥皇、女英对舜帝之相思,比作合肥恋人对己之相思,虽从对方写来,并以侧笔刻画,然却“用事合题”,非常精当。因为其中“相思血”三字,是牵合梅与竹的媒介。这也可见白石用典的妙处。前人用典,用其本意,有时显得呆板、平直;白石用典,只是取其所需,只取其大意,不拘泥于故实,用的非常灵活
这首词在审美价值上是创造了一种含蓄朦胧的美。清人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一中说:“所谓沈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此词没有像一般的咏物词那样,斤斤于一枝一叶的刻画,而是着重于传神写意。从空处摄取其神理,点染其情韵,不染尘埃,不着色相,达到“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张炎《词源》的妙境)。它通过“月坠”、“鸥去”、“东风”、“愁漪”以及“绿筠”的渲染烘托,通过“茜裙归”、“断魂啼”、“相思血”的比拟隐喻,塑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风采的、充满愁苦、浸透相思情味的红梅形象,借以表达对心上人的深深眷恋。
参考资料:
1、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 第1695-1697页
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姜夔。姜夔[kuí](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宋代。刘克庄。性癖多幽事,尤于爱月偏。远从天际待,迟至夜深眠。方恨冰轮缺,俄欣玉镜圆。且哦丹桂下,未傍人槐边。快欲骑鲸去,轻如化蝶然。徘徊惜馀景,窗下映陈编。
送汤岐公镇会稽。宋代。陆游。吴越东西州,浙江限其中。黄旗高十丈,大舟凌虚空。都人送留守,郡吏迎相公。江心波涛壮,帐下鼓角雄。乐哉公何憾,廷论则未同。永怀前年秋,群胡方啸凶,闾左发蓟北,戈船满山东。旧盟顾未解,谁敢婴其锋?公时立殿上,措置极雍容。南荒窜骄将,京口起元戎。旧勋与宿贵,屏气听指踪。规模一朝定,强虏终归穷。当时谓易耳,未见回天功;及今始大服,咨嗟到儿童。天心佑社稷,主圣肖祖宗。旌节早来朝,笑谈折遐冲。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唐代。钱起。二十为郎事汉文,鸳雏骥子自为群。笔精已许台中妙,剑术还令世上闻。归觐屡经槐里月,出师常笑棘门军。莫言来往朝天远,看取鸣鞘入断云。
燕山送黄千户之旴江。宋代。汪元量。万里关河道路迂,出门一笑意何如。来时雨雪侵驼褐,归日风云蔼驷车。玉座喜闻黄石策,金台荣拜紫泥书。野人无以效芹献,一斗酒边双鲤鱼。
和仲巽过度云岭。宋代。苏颂。磴道青冥外,跻攀剧箭飞。朔风增凛冽,寒日减清晖。使者手持节,征人泪湿衣。此时仁杰意,心向白云归。
九日雨。宋代。虞俦。满城风雨不禁秋,宁是先生懒出游。采菊未成三径约,看囊尚有一钱留。催租有底关诗思,落帽何妨付酒舟。今岁重阳还是客,湖山信美岂吾州。
大雨水忧三堰决坏且念吾挺之在病无与共此忧。宋代。李石。君今已作十日病,我去颇觉三秋迟。俸钱不来水破灶,君自不饱我忍饥。
柳梢青(季女生日)。宋代。朱敦儒。秋光正洁。仙家瑞草,黄花初发。物外高情,天然雅致,清标偏别。仙翁笑酌金杯,庆儿女、团圆喜悦。嫁与萧郎,凤凰台上,长生风月。
题画。明代。朱朴。有美人兮山中,被素发兮颜童。衣薜荔兮冠芙蓉,饮碧涧兮抚长松。陟高冈兮舒啸,振林谷兮天风。
杂诗三首。宋代。罗公升。叔夜七不堪,投笔窜耕垄。被毛学新鄙,暴虎悔旧勇。敛身蜗壳间,榻外即关陇。□无奏记手,门绝问奇踵。人言明府骄,我欲廷尉重。可人忽东来,明月云乐拥。
谢仲谋示新诗。宋代。黄庭坚。赠我新诗许指瑕,令人失喜更惊嗟。清於夷则初秋律,美似芙蓉八月花。采菲直须论下体,链金犹欲去寒沙。唐朝韩老夸张籍,定有云孙作世家。
西湖二首。宋代。葛绍体。年年春色客中看,不管今年行路难。行到西湖春正好,万重杨柳傍栏干。
浙东参政寄示会稽蓬莱阁诗轴,次韵寄题。宋代。范成大。鳌背飞来绀碧浮,人间还有小蓬丘。不须击水三千里,已压中天十二楼。羽驾旧曾将梦到,芝田今合为公秋。玉霄有客方东望,竟欲乘风驭气游。
悯时。明代。祝允明。巡游方罢乱离平,岂谓凶饥岁二更。桂玉断来钱货废,糟糠空后析骸争。焉知卜史言天道,尽望仁人辅圣明。三户可怜疮痏在,欲凭开凿了馀生。
杂诗,己卯自春徂夏,在京师作,得十四首 其四。清代。龚自珍。手种江山千树花,今年负杀武陵霞。梦中自怯才情减,醒又缠绵感岁华。
和原甫舍人阁下午寝归有作。宋代。欧阳修。遥知好睡紫微郎,枕簟消薰绿蕙芳。五色诏成人不到,万年风动阁生凉。平时下直归宜早,陋巷相过意未忘。杨子不烦多载酒,主人犹可具黄粱。
赠郑尊圣。宋代。释居简。束发亲前辈,三朝习旧闻。橐虚藏缺研,刻断缀残文。耆古寻无迹,嗟今独有君。怜君贫似我,分赠只溪云。
善哉行。唐代。齐己。大鹏刷翮谢溟渤,青云万层高突出。下视秋涛空渺瀰,旧处鱼龙皆细物。人生在世何容易,眼浊心昏信生死。愿除嗜欲待身轻,携手同寻列仙事。
中庭霜夜月明如昼效李长吉体。宋代。释宝昙。 庭空若无地,霜月不自寒。姮娥天上人,腊月犹冰纨。放开玻璃镜,转向碧玉盘。人间水晶域,万象梨花团。骨冷不成寐,起行自槃珊。巡檐不敢下,恐堕江海宽。沆瀣入毛骨,清风生肺肝。有鹤东南来,飞鸣堕我前。吾与汝仙去,仙家无岁年。
泊挂剑坟。明代。释今无。今夜维舟处,前贤挂剑坟。树声流暝色,庙貌老徐君。生死情何洽,豪雄世所闻。至今村父老,伏腊荐溪芹。
河传 其二 宫辞。清代。邹祗谟。新衔花史。药栏烟重,花枝娇倚。戏抛红豆打莺儿。笑指。犀奁占喜子。影入青铜红窈窕。炉烟绕。望断羊车悄。玉鱼凉绣鸳藏。宫装。尘生金缕箱。
赠江华长老。唐代。柳宗元。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至正戊戌九日感怀赋 其一。元代。叶颙。吴枫初冷水痕收,塞雁南飞渡远洲。岁月无情天地老,江山不尽古今愁。黄华谩引杯中物,白发空惊镜里秋。却笑桓温清宴后,终然无梦到神州。
筠石篇。明代。徐渭。片石插寒塘,泠泠箭竹黄。谁提数寸管,坐到一秋长。我亦耽清致,传闻今几霜。翻飞乏羽翼,那得到君旁。想见莓苔绿,坐令毛发苍。叠膝嘉肺中,望断云根觞。令我操题处,青棘披孤墙。日影淡无色,十月梅早芳。欲折以寄远,无此长臂攘。料理竹下人,应少寒枝香。
铜雀伎二首 其二。明代。王立道。漳河流日夜,歌舞未能休。艳色今谁妒,馀香空自留。朝云不作雨,陵树早生秋。满目多疑冢,君灵在此不。
席上劝仲元著作勿辞酒。宋代。韦骧。百盏先尝一盏醇,三分才破一分春。花间剔火香烟细,竹外垂缣画笔新。落日穿林照檐额,绪风吹草动阶唇。莫愁酩酊辞公劝,金斝空时迹已陈。
别慧岩。明代。韩邦奇。满江风雨解离舟,病客难禁万斛愁。欲去为君仍水宿,重来共我一山游。多情衢婺诗篇在,过眼莺花岁月浮。脉脉尊前不成醉,海天苍莽是杭州。
挽郑都护。明代。郑琰。中兴功业更谁论,万里摧残百战身。宠虎旧衣分爱卒,麒麟新冢哭佳人。金羁尽蚀燕支血,宝剑从吹?鹈尘。塞外长星沉碧海,五原西望泪沾巾。
金人捧露盘(越州越王台)。宋代。汪元量。越山云,越江水,越王台。个中景、尽可徘徊。凌高放目,使人胸次共崔嵬。黄鹂紫燕报春晚,劝我衔杯。古时事,今时泪,前人喜,后人哀。正醉里、歌管成灰。新愁旧恨,一时分付与潮回。鹧鸪啼歇夕阳去,满地风埃。
鄂忠武王书简帖赞。宋代。岳珂。昔李西平之在凤翔,尝以直道致主。慕魏郑公,虽叔度之进言,犹毅然而不从。谓幸备于将相,讵爱身而苟容。猗欤先王,亦师文忠。凡引笔而行墨,皆刻志而比踪。今观碑刻之在天下,虽小大真行之异工,视此帖之所传,盖不约而皆同。然则有犯无隐,挺焉直躬。唾当道之豺狼,婴九渊之神龙。盖当心摹手追之时,已有之死不顾之遗风矣。
宿楚国寺有怀。唐代。赵嘏。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寒生晚寺波摇壁,红堕疏林叶满床。起雁似惊南浦棹,阴云欲护北楼霜。江边松菊荒应尽,八月长安夜正长。
十洲三岛曾行处,离情几番凄惋。坠叶重题,枯条旧折,萧飒那逢秋半。登临顿懒。更葵箑难留,苎衣将换。试语孤怀,岂无人与共幽怨。迟迟终是也别,算何如趁取,凉生江满。挂月催程,收风借泊,休忆征帆已远。山阴路畔。纵鸣壁犹蛩,过楼初雁。政恐黄花,笑人归较晚。
齐天乐·十洲三岛曾行处。宋代。王沂孙。十洲三岛曾行处,离情几番凄惋。坠叶重题,枯条旧折,萧飒那逢秋半。登临顿懒。更葵箑难留,苎衣将换。试语孤怀,岂无人与共幽怨。迟迟终是也别,算何如趁取,凉生江满。挂月催程,收风借泊,休忆征帆已远。山阴路畔。纵鸣壁犹蛩,过楼初雁。政恐黄花,笑人归较晚。
对酒歌。南北朝。庾信。春水望桃花。春洲藉芳杜。琴从绿珠借。酒就文君取。牵马向渭桥。日曝山头脯。山简接{罒/离}倒。王戎如意舞。筝鸣金谷园。笛韵平阳坞。人生一百年。欢笑惟三五。何处觅钱刀。求为洛阳贾。
寄问喻邦相病时中秋前二日。明代。胡应麟。咫尺牙旗越水头,招寻犹滞木兰舟。羊裘万里归风雪,龙剑三旬隔斗牛。沈约病馀偏瘦损,虞卿书就任穷愁。生憎后夜双溪月,独照胡床八咏楼。
怀园秋兴。清代。车万育。爱与吾庐近,开扉步即舒。傍云朝选石,趁月夜摊书。深树鸣蝉处,高楼过雨初。悲秋人已往,痛饮说三闾。
奉和圣制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百僚。唐代。权德舆。玉醴宴嘉节,拜恩欢有馀。煌煌菊花秀,馥馥萸房舒。白露秋稼熟,清风天籁虚。和声度箫韶,瑞气深储胥。百辟皆醉止,万方今宴如。宸衷在化成,藻思焕琼琚。微臣徒窃抃,岂足歌唐虞。
重宿磨刀石。明代。吴与弼。缘岸人家富竹林,猗猗偏称客哦吟。若为觅得梅花伴,好结岁寒三友心。
次韵子由书王晋卿画山水一首,而晋卿和二首。宋代。苏轼。此境眼前聊妄想,几人林下是真休。我今心似一潭月,君已身如万斛舟。看画题诗双鹤鬓,归田送老一羊裘。明年兼与士龙去,万顷苍波没两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