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朗读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夹带着暮雨流的湍急,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在水面。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幽草:幽谷里的小草。幽,一作“芳”。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深,《才调集》作“远”。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横:指随意飘浮。

参考资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义务教育标准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14

2、孙望.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2:204-205

3、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8-200

滁州西涧创作背景

  一般认为这首诗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作者非常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小诗。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8-200

2、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625-626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这里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后二句,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而郊野渡口,本来行人无多,此刻更其无人。因此,连船夫也不在了,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浮泊,悠然漠然。水急舟横,由于渡口在郊野,无人问津。倘使在要津,则傍晚雨中潮涨,正是渡船大用之时,不能悠然空泊了。因此,在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里,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在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

  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但是,诗人为什么有这样的寄托呢?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说有兴寄,诚然不错,但归结为讥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失于死板;说偶然赋景,毫无寄托,则割裂诗、人,流于肤浅,都与诗人本意未洽。因此,赏奇析疑,以知人为好。

参考资料:

1、孙望.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2:204-205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七).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98-200

3、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625-626

赏析二

  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诗写暮春景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 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只有空舟随波纵横。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欲啭不啭意自娇",此写莺啼。"恬然自安流",此咏百川分流。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野渡"句当作如是解。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

  这两句在结构安排上也很精当。"春潮带雨晚来急",构成典型环境,与下文形成因果关系;"急"与"自"两字互为照应,准确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意识,把客观景物和抒情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状出难写之景,达出难言之情。

  旧注以为这首诗有政治寄托,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朗读
()

猜你喜欢

为尔多情数举觞,七人对此兴偏长。日临佳色通青琐,风引清香散玉堂。

已喜四民皆暇豫,更看百辟尽才良。自惭老去成疏懒,未信餐英力更强。

()

天一生兮上浮,羽上俟兮丹丘。
逆儋耳兮东注,夹昆仑兮倒流。

()

阴阴四山合,杳杳一川平。暮色杂歌哭,年光催死生。

灶陉芬糗饵,家庙洁粢盛。骨肉望归切,何由风翮轻。

()
文者道之器,诗者文之精。
世儒失本原,谓以一枝鸣。
仆昔颇好学,不与时俗并。
始求为已事,中胡济物情。
()

而翁双鬓早星星,膝下儿郎得宁馨。长忆杜陵怜骥子,不惭周雅赋螟蛉。

衔哀欲诉心如割,舐血多闻舌尚腥。见说宛丘存谱牒,还家终不负幽冥。

()

南徐好,桥下渌波平。画柱千年尝有鹤,垂杨三月未闻莺。行乐过清明。南北岸,花市管弦声。邀客上楼双榼酒,舣舟清夜两街灯。直上月亭亭。

()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
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
()

谁言不相忆,见罢倒成羞。情知不肯住,教遣若为留。

()

露磴盘纡郁万岑,碧山飞映翠华临。鳌飞玉栋浮云烂,鹊隐琼岩封雪深。

石顶有泉时滴滴,洞门无日昼阴阴。簿书多暇偏乘兴,潦倒尊中月满簪。

()
主人意重出霓裳,客子愁多欲断肠。
眉黛暗传春去恨,脸红犹带夜来妆。
竹根稚子肌肤滑,叶底荷花语笑香。
多少行云在巫峡,谩将诗思恼襄王。
()
万国贺唐尧,清晨会百僚。
花冠萧相府,绣服霍嫖姚。
寿色凝丹槛,欢声彻九霄。
御炉分兽炭,仙管弄云韶。
()
天孙司经纬,专巧上帝旁。
星缕日月针,几经补苍苍。
弭节游人间,帝服无文章。
寒女一机素,未知作衣裳。
()

凤凰有五色,鸡亦有五德。鼓翼不妄啼,一声天下白。

()

玄枵日雨雪,羲御如潜匿。
庭树凄以摧,朔风吹不息。
晨起拥孤衾,咄嗟已昏黑。

()

冰褪铅华临雪径。竹外清溪,拂晓开妆镜。银烛铜壶斜照影。

小楼遮断江云冷。

()

青柳高楼白马驹,五陵春醉酒家胡。君家新市长安少,臣里佳人楚国无。

在下愿为莞蒻席,与郎侬作博山炉。东风门外蘼芜晚,更折瑶华向路隅。

()
生身既得逢真主,立事何须作假王。
谁谓祸{左阝右皆}从此始,不宜回首怨高皇。
()
稽古衰犹力,翻书夜达晨。
思人频掩卷,感事忽沾巾。
世阅几春梦,身今一老民。
忍穷端已惯,蔬食又经旬。
()
荧荧枯蚌中,急雪洒不灭。
西风明日晴,双花为侬结。
()
闻道河神解造冰,曾扶阳九见中兴。
如今烂被胡膻涴,不似沧浪可濯缨。
()
坤舆载五岳,乾象垂三光。
术极宰元化,俯仰无低昂。
一理贯万有,形色皆停当。
晋风竞清谈,幽眇夸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