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代。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参考资料:
1、葛杰 仓阳卿选注,绝句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07月第1版,第201页
2、张志兴注,绝句精选,学林出版社,2005年08月第1版,第282页
3、陈昊,若松,赵晗注译,白话绝句三百首,三秦出版社,1992.11,第302页
这首诗通过清明节没人祭扫荒坟的一个生活面,写出经过元末大战乱后,农村萧条凋敝的情景。此诗前两句写陈秀才还乡的情景,之后诗人自己也免不了悲从中来;后两句想象清明节墓地上的情景,反映了元末战乱后的萧条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全诗由此及彼,由个别到一般,意境渐宽,感人至深。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两句写此时此地,写诗人送陈秀才“还乡”之景。“满衣血泪与尘埃”表现了陈秀才本人的形象,陈秀才劫后余生,还乡时的形象,很是悲哀。“乱后还乡”点题,交待了时间背景,继而引出后两句。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两句写彼时彼地,是诗人想象清明节广大农村墓地上的情景。乱后家乡,百姓家破人亡,没有后辈到尊长的墓前来祭扫家乡,已经满目荒凉。这两句反映出战乱后萧条破败的乡村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这首诗写战乱后,人生悲伤,农村荒凉之场景,感叹了元末大战“乱后”广大百姓家破人亡的惨象,诗笔由近及远,由个别及一般,意境由浅入深,由窄变阔。全诗表现了诗人同情民生疾苦的心境。诗笔由近及远,由个别及一般,意境由浅入深,由窄变阔,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迟乃义著,明人绝句的诗情画意,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06,第27-28页
2、木河主编;王金梅选注,乖孩子学名诗 明代诗歌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08,第42页
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高启。高启(1336-1373)汉族,江苏苏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字季迪,号槎轩,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挽待制杨贤可 其一。元代。吴当。才逮古循吏,名成初制科。百年存气节,五郡起讴歌。致政冰衔重,题诗秀句多。风流今已矣,洒涕望江沱。
五君咏 其一 汪司马伯玉。明代。胡应麟。桓桓司马公,文武实天授。大笔摅云雷,穹碑揭宇宙。横飞北地前,独步弇山后。伟哉词人场,百代归领袖。
咏秋夜诗。南北朝。萧绎。秋夜九重空,荡子怨房栊。灯光入绮帷,帘影进屏风。金徽调玉轸,兹夕抚离鸿。
过莆城怀别刘后村中书因以奉寄。宋代。胡仲弓。模楷丛为属李膺,皋比授业我何能。倚墙甚欲重参请,恐累龙门不敢登。
题达本庵。宋代。陆九渊。孩提无不爱其亲,不失其心即大人。从此劝君休外慕,悦亲端的在诚身。
师绎诺湖庄之约畏风色不果来以诗见饷次其韵。宋代。曹彦约。宴集惭非左氏庄,妄行村落似猖狂。人生适意真难遇,天意悭晴未易量。可但客衣吹杲杲,只愁春色去堂堂。辍行句好犹追逐,驽蹇奔波怯乘黄。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宋代。释惟一。惠力不宝藏,日转万亿匝。一万意亿匝,千日千万亿。原以转轮数,仰祝天子寿。惟原天子寿,复倍转轮数。繁开玉叶茂金枝,永与法轮无尽时。
题十美图 其三。清代。李学慎。绝世天姿出自然,碧苔阶畔晓风前。相看似欲盈盈下,石上三生证夙缘。
除夕前一日归舟夜泊曲涡市宿治平寺。宋代。杨万里。江宽风紧折绵寒,滩多岸少上水船。市何曾远船不近,意已先到灯明边。夜投古寺冲泥入,湿薪烧作虫声泣。冷窗冻笔更成眠,也胜疏篷仰见天。市人歌呼作时节,诗人两滕高於颊。还家儿女问何如,明日此怀犹忍说。
闻官军破吉浪戎小而固虑史氏遗忽因记为二章 其二。唐代。薛能。泸水断嚣氛,妖巢已自焚。汉江无敌国,蛮物在回军。越巂通游国,苴哶闭聚蚊。空馀罗凤曲,哀思满边云。
盩厔县北楼望山(自此后诗为畿尉时作)。唐代。白居易。一为趋走吏,尘土不开颜。孤负平生眼,今朝始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