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姝真珠。唐代。李贺。真珠小娘下清廓,洛苑香风飞绰绰。寒鬓斜钗玉燕光,高楼唱月敲悬珰。兰风桂露洒幽翠,红弦袅云咽深思。花袍白马不归来,浓蛾叠柳香唇醉。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八骢笼晃脸差移,日丝繁散曛罗洞。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玉喉窱窱排空光,牵云曳雪留陆郎。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5
这首诗写洛阳美女。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间李贺往来于长安、洛阳之间,此诗当作于他居洛阳时。
参考资料:
1、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690-693
全诗十六句,按诗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十二句为第一部分,后四句为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每两句又为一个层次,逐层推进,较为详尽地描写了女主人公真珠一夜间的活动及其复杂微妙的心情。
“真珠小娘下青廓,洛苑香风飞绰绰。”这两句开门见山,写真珠身带袅袅飘动的香风来到洛苑,有如仙姬神女自天而降。着一“下”字,又着一“飞”字,真珠飘然而至之状宛如亲睹,用字极为传神。
“寒鬓斜钗玉燕光,高楼唱月敲悬珰。”用《述异记》所载神女遗汉武帝玉钗,传至昭帝时宫人共谋欲碎之,玉钗化为白燕升天事。这两句写真珠鬓间斜簪一支晶莹闪光的玉钗,登上高楼,击悬珰以为节,对月歌唱。
“兰风桂露洒幽翠,红弦袅云咽深思。”“红弦”代指筝声,盖唐时筝弦为红色。这两句写夜渐深沉,露冷风清,真珠犹自抚筝而弹,筝声掩抑低徊,有如哽咽之声,寄托着她幽怨的情思。
对真珠的筝声何以如此哀怨的问题,第七句作了解答:“花袍白马不归来。”原来是她心上的人儿迟迟未归,故将满怀愁绪寄托在怨声之中。“花袍白马”,寥寥四字,活画出一个纨绔子弟的形象。第八句“浓蛾迭柳香唇醉”,言其蛾眉紧锁,有如柳叶之迭而不舒;香唇紧闭,有如醉酒之缄默不语。这句刻画了真珠若有所思的忧郁神态。
“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蜀山梦”,用宋玉《神女赋》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事。“鸾裾凤带”,极言真珠妆饰之华丽。这两句,上句意谓:“花袍白马”终于不归,真珠不得已倚屏风假寐,期望能如巫山神女一般,与自己的心上人在梦中相会。下句意谓:由于真珠身着鸾裾凤带,梦魂殢重难行,不能如巫山神女一般行云行雨,故终未如愿。不过这句乃是形象化的说法,其实是真珠由于忧心忡忡,终夜不能成眠,因而她所期待的梦境根本无从出现。
“八骢笼晃脸差移,日丝繁散曛罗洞。”“八骢”,王琦以为当作“八窗”,且举鲍照诗“四户八绮窗”为证(见《李长吉歌诗汇解》卷一),其说近是。这两句大意为:真珠于朦胧之中,恍惚觉得有亮光在眼前晃动,转过脸一看,只见日光透过窗纱,丝丝缕缕射进屋中,原来天已大亮了。
以上为第一部分。这十二句以真珠为主人公,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场景则似在洛苑的一座高楼之上。这十二句留下了诸多悬念:如此一位多才多艺的美人,何以遭到她心上人的冷遇?她的那位“花袍白马”彻夜不归,又究竟去了何处呢?这些问题在第二部分的四句中作了解答。
“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楚腰”用楚灵王好细腰美人事,“卫鬓”用卫子夫因发多而美深得汉武帝宠幸被立为皇后事,比处皆借指“曲陌”中妓女的妖容冶态。这两句意为:洛阳城南曲折的巷陌是妓女的聚居之地,那里一年到头热闹非常,浓妆艳抹的妓女多得如同四季盛开的鲜花。
“玉喉窱窱排空光,牵云曳雪留陆郎。”“陆郎”语出乐府《明下童曲》“陆郎乘班骓”,原指陈后主的狎客陆瑜,在此处可以理解为泛指那些时常光顾“曲陌”的纨绔子弟,或者理解为特指真珠的那位“花袍白马”亦无不可。这两句说:妓女们轻舒歌喉,歌声美妙,嘹亮入云,她们娇态毕露,拉扯着那班荡子的衣衫,殷勤地挽留他们。
以上四句,场景转换到了“市南曲陌”,主人公也换成了“楚腰卫鬓”。这四句暗示出那位“花袍白马”的行踪,而真珠失宠的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这首诗文字较为艰涩,寓意也较深曲,其主旨何在,颇费索解。当然,此诗有可能是一首纪实之作,诗人据所见或所闻,直书其事,以表达对真珠不幸遭遇之同情。如果联系李贺坎坷蹇塞的身世及其创作继承了《楚辞·离骚》“美人香草”的比兴传统等因素来考虑,则更有可能是一首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感的作品。诗人通过娼妓妖媚惑人、名姝反遭冷落这一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兰蕙摧折、萧艾方滋的社会现实,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牢骚愤懑之情。姚文燮注《昌谷集》,以史证诗,虽多穿凿附会,但他指出此诗“托言以明所遇之不偶”,可谓先得我心,故其言对理解此诗的主旨颇有启示。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有两点较为显著:
第一,结构奇突,通过反跌的手法,有力的强化了主题。
这首诗的结构很不匀称,前一部分为十二句,后一部分只有四句。前十二句诗人用浓墨重笔,从才艺出众、气质雍容、姿色美艳、妆饰华贵、感情深沉专一等各个侧面,精心地刻画出一个动人的美女形象。但后四句陡然逆转,却又把这一形象的价值轻轻地一笔勾销了。而且前十二句越是把真珠描绘得可爱可贵,其结果却是她越被反跌得可叹可悲。这种奇突的结构形式,更加深刻地突出了真珠这一人物的悲剧命运,有力地强化了全诗的主题。
第二,大量使用华丽的词藻,构成斑烂多采的艺术境界。
李贺遣词,力求华贵艳丽。在此诗中,风是“香风”,弦是“红弦”,唇是“香唇”,喉是“玉喉”,洞是“罗洞”。诗中又点缀了许多富于美感的事物,号“兰风桂露”、“花袍白马”、“浓蛾迭柳”、“金鹅屏风”、“鸾裾凤带”、“楚腰卫鬓”等等。故而诗中镂金错玉,一片珠光宝气,构成了一种斑烂多采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与女主人公真珠的身份十分相称,为更好地烘托气氛、刻画人物,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资料:
1、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690-693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李贺。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次韵王给事观殿试唱名 其二。宋代。韩驹。马革包尸誓此生,岂知今日塞尘清。强随举子论兵要,直为君王下诏明。老将犹能贾馀勇,少年未分怯先声。元戎十乘他时事,莫厌边亭夜报更。
新秋杂题六首·坐。唐代。陆龟蒙。偶避蝉声来隙地,忽随鸿影入辽天。闲僧不会寂寥意,道学西方人坐禅。
周玄初祈晴诗。明代。丘民。阏逢岁之半,白祲白如烟。野人不敢出,封户听雨眠。梦跨苍精龙,六丁相后先。手持五色石,直欲补漏天。刚风忽引去,天门方洞然。忽见一道士,青眉长娟娟。绿章褵紫霞,稽首上帝前。上陈太守辞,下述万姓癫。稌无一尺苗,潦涵累百廛。阴霓走白日,黑蜧嘘长川。百怪不自珣,三光何由宣。帝怒叱力士,磔裂无留连。即遣东王公,高掣羲和鞭。金鸡恍惊觉,日出榑桑颠。
山居七咏 其七 湛然亭。宋代。方岳。一念惟馀睡作魔,鸥閒不与世同波。迩来定力空诸妄,如以摩尼照浊河。
寄关彦长。宋代。郑獬。黄金斗印未垂腰,绕舍湖山弄翠涛。饥凤羽毛寒不铩,卧龙头角老方高。樽前襟抱生平尽,醉里文章气格豪。休论升沉向衰俗,功名到底属吾曹。
银烛摇红,兽烟喷翠,正小春时候,爱日和融。玉□法日生英杰,天付与、道骨仙风。文章冠世,词倾峡水,笔扫秋虹。更□福寿无穷。喜克家有子,孙又英雄。算人问何物,可以形容。除非后夜团圆月,年年共、皎洁相同。捧卮□寿,殷勤□□,满泛金钟。
金菊对芙蓉·银烛摇红。金朝。元好问。银烛摇红,兽烟喷翠,正小春时候,爱日和融。玉□法日生英杰,天付与、道骨仙风。文章冠世,词倾峡水,笔扫秋虹。更□福寿无穷。喜克家有子,孙又英雄。算人问何物,可以形容。除非后夜团圆月,年年共、皎洁相同。捧卮□寿,殷勤□□,满泛金钟。
上叶侍郎十二韵。宋代。徐玑。侍从西湖宅,安闲近水心。门开春郭静,桥度野池深。山翠连龙起,云楼学虎临。芙蓉通远者,槐柳步回阴。盛业时宗匠,斯文并古今。典谟存大雅,金石振馀音。畴昔留藩管,江淮拥带襟。雍容平宇宙,潇洒在园林。玉富难渊测,仙癯鹤可召。步趋垂杂组,言笑响鸣琴。补衮心无替,弹冠迹未觉。于今幽兴极,正可辩清吟。
答士奇。明代。薛蕙。能来驻车辙,不待拆书缄。上客同王粲,贫家似阮咸。清谈对云竹,缓步倚风杉。安得盈杯酒,今朝共尔衔。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宋代。杨万里。除却锺山与石城,六朝遗迹问难真。里名只道新名好,不道新名误後人。
腊月二日携家城东观梅夜归。宋代。张栻。仰看鸿雁思吾弟,连日清游只欠渠。不知千里江南路,亦有梅花似此无。
安仁道中。宋代。赵汝鐩。半月离乡井,家音杳不闻。路危多半缺,桥朽忽中分。秋尽风搜叶,日沉岩宿云。荒村店虽陋,店主颇殷勤。
雨中过喷玉岩。明代。黎民表。喷玉岩前山翠飞,千丝披拂近人衣。青林忽乱蛟龙雨,丹磴长连雪霰晖。壶榼动随高士履,桔槔争息丈人机。匡庐日暮何如此,醉卧云松未拟归。
谢安之少卿用始知安是道梯阶。宋代。邵雍。窝名安乐直堪咳,臂痛头风接续来。恰见安之便安乐,始知安是道梯阶。
吴道玄五云楼阁图。元代。邓文原。观阁嵯峨起日边,春云叆叇倚层巅。天低青海一杯水,山落齐州九点烟。百尺长松神阙外,千秋灵柏古坛前。遨游尽是蓬山侣,瑶草金芝不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