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渑池怀旧。宋代。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参考资料:
1、徐培均.苏轼诗词选注:上海远东出版社,2011:5
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冬,苏辙送苏轼至郑州,分手回京,作诗寄苏轼,这是苏轼的和作。苏辙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主簿,未到任即中进士。他与苏轼赴京应试路经渑池,同住县中僧舍,同于壁上题诗。如今苏轼赴陕西凤翔做官,又要经过渑池,因而作《和子由渑池怀旧》。
参考资料:
1、霍松林著 .宋诗鉴赏举隅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60 .
诗的前四句对于人生的经历,作了一个深刻的比喻,说:人生所经历过的地方和所经历过的事情,象什么样子呢?该是象天上飞翔的鸿雁踩在积雪的地上;这雪地上因那偶然的机会,留下了脚爪的痕迹,可是鸿还得继续飞行,飞向何方,哪里还去考虑南北东西!因为这个比喻非常生动而且深刻,所以后来便成为“雪泥鸿爪”这个成语,用以比喻往事遗留下来的痕迹。
第三联写渑池当年寄宿过的那座佛寺的情况:当时接待咱们的那个老和尚已经死了,按传统习惯,他的尸体经过火化,骨灰已安放到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去了;当时在上面题诗的那堵墙壁已经坏了,因此不能再见到旧时题诗的墨迹了。就是说,多少年过去了,人变了,和尚死了,物变了,寺壁坏了,世间已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当年在雪泥上留下的鸿爪,象是雪化了,这些爪印也不见了。言外颇有为人生的短促叹息和对自己漂泊不定的感伤。
最后两句,作者自己加了个注脚:“往岁马死于二陵,骑驴至渑池。”是说:当年要去赴考时,我骑的马在渑池西边的二陵(今河南崤山)就死了,没法子,只好骑着小毛驴到渑池。所以诗中说:你还记得吗?当时我骑着小毛驴在那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走,路是那么遥远,人是那么疲乏,那瘦弱的小毛驴也累得叫个不停。诗人抚今追昔,抒发了对人生的深深感叹。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前四句一气贯串,自由舒卷,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的作用,并挑起下联的议论。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当飞鸿远去之后,除了在雪泥上偶然留下几处爪痕之外,又有谁会管它是要向东还是往西呢。作者结合生活中的情景发出对人生的见解。用雪泥、鸿爪作喻,较之一般叙事文字直叙人生飘泊不定、匆匆无常要形象、蕴藉得多。根据清人查慎行《苏诗补注》记载,这个比喻是化用《景德传灯录》中天衣义怀禅师的话:“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迹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苏轼的比喻非常生动、深刻,在宋代即被人称道,并被作为诗人“长于譬喻”的例证之一。“雪泥鸿爪”这个成语也就一直流传至今。次联两句又以“泥”“鸿”领起,用顶针格就“飞鸿踏雪泥”发挥。鸿爪留印属偶然,鸿飞东西乃自然。偶然故无常,人生如此,世事亦如此。他用巧妙的比喻,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所到之处,诸如曾在渑池住宿、题壁之类,就像万里飞鸿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着就又飞走了;前程远大,这里并非终点。人生的遭遇既为偶然,则当以顺适自然的态度去对待人生。果能如此,怀旧便可少些感伤,处世亦可少些烦恼。苏轼的人生观如此,其劝勉爱弟的深意亦如此。此种亦庄亦禅的人生哲学,符合古代士大夫的普遍命运,亦能宽解古代士大夫的共同烦恼,所以流布广泛而久远。
前四句不但理趣十足,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纪昀评道:“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
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
五、六句言僧死壁坏,故人不可见,旧题无处觅,见出人事无常,是“雪泥”、“指爪”感慨的具体化。尾联是针对苏辙原诗“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骓马但鸣嘶”而引发的往事追溯。回忆当年旅途艰辛,有珍惜现在勉励未来之意,因为人生的无常,更显人生的可贵。艰难的往昔,化为温情的回忆,而如今兄弟俩都中了进士,前途光明,更要珍重如今的每一时每一事了。在这首早期作品中,诗人内心强大、达观的人生底蕴已经得到了展示。
全诗悲凉中有达观,低沉中有昂扬,读完并不觉得人生空幻,反有一种眷恋之情荡漾心中,犹如冬夜微火。于“怀旧”中展望未来,意境阔远。诗中既有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又有对前尘往事的深情眷念。
此诗的重心在前四句,而前四句的感受则具体地表现在后四句之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先前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的底蕴。全篇圆转流走,一气呵成,涌动着散文的气脉,是苏轼的名作之一。
参考资料:
1、霍松林著 .宋诗鉴赏举隅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60 .
2、 王锺陵 .古诗词鉴赏 :四川出版集团 ,2007 :261~262 .
3、 张剑 .唐宋诗词名篇欣赏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9 :164~166 .
4、 傅明伟 .中华千古名篇赏析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6 :196~197 .
苏辙原诗的基调是怀旧,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嘉祐元年和兄轼随父同往京城应试,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他觉得,这些经历真是充满了偶然。如果说与渑池没有缘份,为何总是与它发生关联?如果说与渑池有缘份,为何又无法驻足时间稍长些?这就是苏辙诗中的感慨。而由这些感慨,苏轼更进一步对人生发表了一段议论。这就是诗的前四句。在苏轼看来,不仅具体的生活行无定踪,整个人生也充满了不可知,就像鸿雁在飞行过程中,偶一驻足雪上,留下印迹,而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那么,在冥冥中到底有没有一种力量在支配着这种行为呢?如果说,人生是由无数个坐标点所组成的,那么,这些坐标点有没有规律可循?青年苏轼对人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但是,人生有着不可知性,并不意味着人生是盲目的;过去的东西虽已消逝,但并不意味着它不曾存在。就拿崤山道上,骑着蹇驴,在艰难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的经历来说,岂不就是一种历练,一种经验,一种人生的财富?所以,人生虽然无常,但不应该放弃努力;事物虽多具有偶然性,但不应该放弃对必然性的寻求。事实上,若不经过一番艰难困苦,又怎能考取进士,实现抱负呢?这就是苏轼:既深究人生底蕴,又充满乐观向上,他的整个人生观在此得到了缩微的展示。
这首诗的理趣主要体现在前四句上,“雪泥鸿爪”也作为一个成语被后世广泛传诵。但从写作手法上来看,也颇有特色。纪昀曾评道:“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之本色。”所谓“唐人旧格”,大致上指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为七律,三、四两句本该对仗,此却一意直下,不作讲求。苏轼的“泥上”二句,也可算是对仗,但其文意承上直说,本身也带有承接关系,所以是“单行入律”。“意境恣逸”的意思,就是不仅字面上飘逸,行文中有气势,而且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不求工而自工。这正是苏轼的“本色”。
本节内容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过太平书怀。明代。范嵩。黄云漠漠楚天低,倦鸟东飞又复西。满径西风惊老叶,半窗明月误残鸡。赋归未许陶元亮,身鬻羞称百里奚。屈指光阴秋又老,沙寒雁落雨凄凄。
予谪居荆南赋诗百余篇书为两轴丙戍夏泛舟归。宋代。吴则礼。三年放逐臣,今复得归去。梦已到南徐,船回正鸣橹。
午日侍宴。明代。夏原吉。榴雨初收午日晴,九天开宴集簪缨。森森剑佩环龙衮,袅袅笙歌奏鹿鸣。酒进黄封金潋滟,花簪乌帽翠轻盈。百僚感戴欢何极,拜舞金銮谢圣明。
恻恻吟 其十八。明代。彭日贞。小乔诗思迥幽妍,断送春红共可怜。最恨病中题锦字,强扶纤手落云笺。
次韵董伯和镫夕有感二首。宋代。陈著。数枝镫火古祠门,妆点山中一哄春。俚语为求蚕麦福,队游多是布荆人。强随戏鼓看狂舞,忍听嘶鼙入小颦。见说九街罗绮地,传呼禁夜令方新。
风入松 秋思。明代。高濂。西风一枕雁哑哑。残月窗纱。梦魂惯引心头事,恨牵缠、绕遍天涯。愁共万层山叠,情怜一片云遮。银釭隐隐落灯花。空自嗟呀。半生未了相思债,到如今、尽属冤家。何日画屏中雀,晓看妆镜堆鸦。
送张曜之。宋代。真德秀。风烟千里走淮漘,寄语青油幕里人。麟阁功名须有意,乃心王室勿谋身。
晓起遣兴。元代。石岩。风扫云残霁色开,松根驯鹤舞苍苔。蚁拖榆荚缘墙去,蜂抱花须扑槛来。一雨绿盈分竹院,四山青压鼓琴台。悠然独立斜阳下,结阵乌鸢噪古槐。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楼见寄并寄子由二首 其一。宋代。苏轼。青派连淮上,黄楼冠海隅。此诗尤伟丽,夫子计魁梧。世俗轻瑚琏,巾箱袭武夫。坐令乘传遽,奔走为储须。邂逅我已失,登临谁与俱。贫贪仓氏粟,身听冶家模。会合难前定,归休试后图。腴田未可买,穷鬼却须呼。二水何年到,双洪不受舻。至今清夜梦,飞辔策天吴。
次韵周朝宗六月十日泛湖 其四。宋代。周邦彦。维舟瞰层波,未忍分练段。人间好风味,鱼鸟同聚散。儒生长窘束,书灯守幽幔。逐乐嗟已迟,蚤还犹及半。
戏作七夕词三首 其三。明代。王夫之。织锦无成上帝嗔,憨慵长夜望河津。何从更得蛛丝里,剩巧年年乞与人。
为晋宁诸子说春秋口占自笑四首 其三。明代。王夫之。南岳经声苦,东林眉宇嚬。似他添强笑,犹恐隔邻嗔。
门帖子十二首 其十 丁未年门帖子。元代。杨弘道。数岁常怀未济忧,欲迁东府与西州。厨边井浅泉甘冷,大半因循为尔留。
太原早秋。唐代。李白。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无题。宋代。陆游。轣辘毡车赴密期,追欢最数牡丹时。新春欲近犹贪喜,旧爱潜移不自知。宝镜尘生鸾怅望,钿筝弦绝雁参差。玉壼莫贮臙脂泪,从湿泥金带上诗。
嘉禾道中。明代。陆深。画旗摇曳午风多,金鼓声繁水漫波。春色二分看正好,国恩千载报如何。江天路接心逾远,花柳村深气尚和。童冠相随单袷具,康衢时听隔林歌。
紫涛频以牙痛告归若有所期诗中及之。明代。郭之奇。密坐深杯兴转赊,盘蔬再整不禁牙。多情西月低还照,解事东风暖暂加。有客床头倾柏叶,何人檐额点梅花。时逢贴帐难辜负,休把芳邻当酒家。
捉笔次前韵。宋代。杜范。晨炊浮早渡,午夜过钱清。越国移舟便,曹娥上堰轻。人言三界近,共指一山横。古剡明朝到,篮舆数去程。
转调蝶恋花/蝶恋花。宋代。沈蔚。溪上清明初过雨。春色无多,叶底花如许。轻暖时闻燕双语。等闲飞入谁家去。短墙东畔新朱户。前日花前,把酒人何处。仿佛桥边船上路。绿杨风里黄昏鼓。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宋代。汪元量。先生忘富贵,久客幸平安。发已千茎白,心犹一寸丹。衣冠前进士,家世旧郎官。醉入乌程里,吟登李杜坛。
四十咏 其七 刘佥事凤。明代。王世贞。西京祀以远,浸淫成六季。杨马虽沈沦,余波尚绮丽。子威负奇者,冥搜复傍缀。遂令一代业,灿若云锦制。所虞白凤凰,飘瞥毫端逝。
丙寅十月朔,扫墓有感。明代。李诩。蓼莪篇废几潜然,聊率儿曹展墓田。乌鸟含情悲夜夜,春晖难报痛年年。箕裘未善惭弓冶,诗礼丕承扩祖先。所幸熙熙忘帝力,及时耕凿望孙贤。
交韵秦会之题墨梅二首。宋代。张于文。南枝春色弄微温,记得清香扑酒尊。今日相逢隔烟雾,扬州残梦足销魂。
更漏子。唐代。无名氏。绛纱笼,金叶盖。向晓灯花犹在。冰未结,小琉璃。陇梅香满枝。雪无香,花有意。不是江南新寄。霜月尽,碧天寒。玉楼人倚阑。
在巴南望郡南山呈乐天(时从乐天忠州)。唐代。白行简。临江一嶂白云间,红绿层层锦绣班。不作巴南天外意,何殊昭应望骊山。
幽兴。宋代。陆游。兰渚前头湖水清,了无俗事败幽情。雨淋茅屋随时补,日射油窗特地明。庭树晚莺窥户语,邻园秋笋过篱生。芥菘渐美盐醯足,谁共贫家一釜羹?
艮岳百咏 梅岗。唐代。李质。阔连峰岭玉崔嵬,春逐阳和动地来。不似前村深雪里,夜寒唯有一枝开。
和罗养蒙见寄三首 其二。元代。郭钰。词林文物早知名,对客挥毫思不群。梁震每称前进士,灞陵谁识旧将军。清谈竹下霏晴雪,匡坐松阴管白云。见说主翁欢意洽,酒酣长共夜论文。
经朝云墓 其二。明代。欧必元。孤坟无地不凄凉,吴越何曾隔异乡。妒杀风流苏小小,梦魂知不到钱塘。
陪外舅谨斋洎雅山准轩三吴先生游西园摘新茶。宋代。黎廷瑞。云根得奇草,金芽撷芳鲜。石鼎生古澜,松风语寒烟。虽微龙凤制,而得雨露全。玉尘飞素涛,信美非其天。临风勿浪啜,侑以离骚篇。
赤壁图。元代。吴师道。沉沙戟折怒涛秋,残垒苍苍战门休。风火吉年消伯气,江山一幅挂清愁。丈夫不学曹孟德,生子当如孙仲谋。机会难逢形胜在,狂歌吊古漫悠悠。
梁宗庙登歌 三。南北朝。沈约。有夏多罪。殷人涂炭。四海倒悬。十室思乱。自天命我。殱凶殄难。既跃乃飞。言登天汉。爰享爰格。福禄攸赞。
客中怀西湖二首。宋代。董嗣杲。一日无诗气还浊,百年有限身更孱。西湖多少好风月,何时买屋安萧閒。
幽处。宋代。释文珦。恶圆难与俗浮沉,野处穷居岁月深。青嶂於予偏有分,白云嫌道太无心。人间富贵皆尘物,世外风泉是好音。老去翛然竟何事,若非入静即閒吟。
用韵答夏威原绝句十首 其十。明代。郑真。千金骏马五花文,可是南阳帝里亲。圣代恩涵溟海阔,独怜烛武不如人。
月来高。明代。唐寅。烟锁垂阳院,日长绣帘卷。人静莺聱细,花落垂门掩。薄幸不来,羞睹画梁燕。天涯咫尺,咫尺情人远。只怕路阻蓝桥,无由得见天。天若肯周全,除非是梦里相逢,把奴衷肠诉一遍。
郊庙歌辞·梁太庙乐舞辞·饮福。清代。佚名。戛玉摐金永颂声,檿丝孤竹和且清。灵歆醉止牺象盈,自天降福千万龄。
送王伯安南都审刑。明代。何孟春。秋雨弥天来,秋风动地发。秋官方用权,暑气扫七月。四牡复何之,时当奉天罚。黄纸下青冥,钦哉惟帝曰。罪毋脱秦黥,法勿加楚刖。三覆五覆间,务使事情核。宸衷一寸丹,载拜书之笏。年来民俗漓,肯长其告讦。年来吏事冗,肯听其唐突。持此直如弦,何人行请谒。持此平如衡,何人得乾没。莫将五德凤,拟以独击鹘。笔端有造化,还解肉冤骨。山川几经历,岁月去飘忽。簿书盈几席,肯作尘劳咄。夜分灯火孤,清兴谅难汩。检点纪行篇,浮踪遍吴越。归朝拟何时,欲及众芳歇。民物哀矜余,转觉心如龁。好为万言书,伏奏苍龙阙。
洞仙歌(次李伯纪韵)。宋代。李弥逊。残烟薄雾,仗东风排遣。收拾轻寒做轻暖。问墙隅屋角,多少青红,春不语,行处随人近远。穿帘花影乱。金鸭香温,幽梦醒时午禽啭。任抛书推枕,嚼蕊攀条,暗消了、清愁一半。且莫放、浮云蔽晴晖,怕惹起羁人,望中凝恋。
羡秋空一鹗,便得意,脱尘鞲。有道义高情,经纶大手,每事优游。中朝共推雅望,问如何、不肯少迟留。莲幕三年帝里,白云几梦扬州。威名久矣播吴头。地上看钱流。喜鞭算之余,琼花未老,萱草忘忧。依依送君南去,笑竿头、戏技几时收。寄语西楼双鹤,春风来迓吾舟。
木兰花慢 送居仁之淮南转运使任 以上强村丛。魏晋。张野。羡秋空一鹗,便得意,脱尘鞲。有道义高情,经纶大手,每事优游。中朝共推雅望,问如何、不肯少迟留。莲幕三年帝里,白云几梦扬州。威名久矣播吴头。地上看钱流。喜鞭算之余,琼花未老,萱草忘忧。依依送君南去,笑竿头、戏技几时收。寄语西楼双鹤,春风来迓吾舟。
再分题得易分韵得醉字一首。宋代。程俱。吾观空劫初,妙蕴固无示。谁令南北海,七窍凿元气。灵龟出洪河,六画乃其寄。庖牺觑天巧,创物发奇秘。太虚本无边,小大随汝视。穷之得几深,见者自仁智。或从鍊丹砂,或用资卜筮。终然有神护,回禄翻引避。绝编固冰释,覆瓿正心醉。却怀投阁生,寂寞发长喟。
辟雍六章章八句。明代。李梦阳。天子至止,于彼群雍。和鸾央央,其来雍雍。象辂金衡,有苍其龙。光于庙宫,是依是崇。吉日维申,修我元祀。皇祀设乐,镛鼓万舞。有筐有篚,以享以祀。群执肃肃,秉德弗渝。维其观者,三氏孙子。其冠峨峨,来忻来止。翩役凤鸟,集于东林。绎其观者,其烂如云。自门徂基,辟俨若思。青衿济济,以辟以师。爰命祭酒,司业拜手。吁哉嘉谋,作民元后。帝若曰都,戎言式弘。匪道何程,匪猷曷承。载弼元理,维协乃有。众拜稽首,天子万寿。旟旐旆旆,渊渊代鼓。皇发辟雍,用惠下土。自天降休,丰年穰穰。蔼蔼王多吉人,四国用康。
送赵弘济春试。明代。张弼。闲说桃花竞笑春,玄都道士又更新。好携三尺青鸾尾,去扫平津阁上尘。
满江红 其二 月夜感逝,用丹阳贺渔隐对月韵。清代。黄钧宰。先我而生,诸作者,如风吹过。十馀年,虫沙劫尽,居然存我。七椀新茶春雨活,三掾老屋秋风破。计班书,下酒恰终篇,寻盲左。影何在,和香裹。梦何往,随风坠。羡道家无欲,僧家无可。饱饭且争鸡鹜食,弹冠大似弥猴锁。劝先生,莫漫发牢骚,平心坐。
重游净慈忆沅禅师。元代。释英。慧日峰前阁,重来百感增。空存黄面老,不见白头僧。道偈书犹在,埋铭刻未曾。有诗行已久,何必上传灯。
过李景安论诗为作长句。元代。方回。三百年来工五七,追雅媲骚谁第一。独闻彭城陈正字,向来得法金华伯。终古不朽语言在,以诗教人人不识。善学少陵而不为,殆如孟子不言易。世人往往谈神仙,便欲插翅登青天。邀寻道士学服饵,朝呼暮吸夜炼煎。换骨一语曾未悟,未办黄庭修内丹。俗流无骨但有肉,虾蟆敢竞骊龙先。姚合许浑精俪偶,青必对红花对柳。鹄乃类鹜虎胜狗。由陈入黄据杜坛,当知掬水月在手。后生可畏尝闻之,君友何人师者谁。双井白门浣花脉,实字用正虚用奇。郁轮袍曲异筝笛,藐姑射姿无粉脂。梯危磴绝不可近,
和秀玉韵。元代。耶律楚材。清溪作寱语,湛然大笑之。仅能知大用,尚未识天机。贪随言语转,错认二阿师。个中关捩子,卓然绝百非。三学未尝坐,何说非与是。半藏未有言,奚论赞与毁。解语非干舌,能知诚匪智。为报清溪公,无事莫生事。
次韵旷翁四时村居乐。元代。艾性夫。黄鸡懒啼霜月低,青羽乱啄梅花飞。乌犍怯寒不出圈,白犬耐冻时穿篱。老松堕枝供武火,枯蒲织蓆遮窗破。一窝容膝暖即休,不问瓮风吹草动天几大。
董源夏山深远。元代。吴镇。北苑时翻砚池墨,叠起烟云隐霹雳。短缣尺楮信手挥,若有蛟龙在昏黑。南唐画院称圣功,好事珍藏裹数重。崇山突兀常疑雨,碧树萧森迥御风。鸟啼花落不知处,渔唱樵歌遐迩度。展舒不尽古今情,未容肉眼轻将赋。
寄震上人。元代。胡奎。疏钟出古殿,月上青林静。鹤去海云深,龙归泉石冷。秋高万籁寂,此意竟谁领。定起下岩扉,裴回碧萝影。
游冰井寺憩准提禅林步家大人韵二首 其二。清代。金和。屈指重阳近,登临兴不虚。曾经沧海远,转与故园疏。唐代寻陈迹,江乡忆隐居。何如下帷读,典籍恣佃渔。
长相思。宋代。欧阳修。深花枝。浅花枝。深浅花枝相并时。花枝难似伊。玉如肌。柳如眉。爱著鹅黄金缕衣。啼妆更为谁。
渡头犹唱棹歌声。雨初晴。月初生。忽见飞虹,夭矫挂寒汀。两岸小儿齐拍手,今夜里,放人行。
朱栏画益鸟照江亭。客来登。眼初明。如泛银河,天上跨长鲸。君是济川舟楫手,将许事,笑谈成。
江城子·渡头犹唱棹歌声。宋代。王庭珪。渡头犹唱棹歌声。雨初晴。月初生。忽见飞虹,夭矫挂寒汀。两岸小儿齐拍手,今夜里,放人行。朱栏画益鸟照江亭。客来登。眼初明。如泛银河,天上跨长鲸。君是济川舟楫手,将许事,笑谈成。
壶中何处问三山,辇路苍茫弱水环。雾拥六龙回地轴,云扶双凤出天关。
雕梁甃玉丹台净,画栱铺金绛阙閒。五夜灵旟清跸近,萧森风雨落人间。
章纳言宗理有事诸陵拉余同谒归赋七言四章 其一。明代。胡应麟。壶中何处问三山,辇路苍茫弱水环。雾拥六龙回地轴,云扶双凤出天关。雕梁甃玉丹台净,画栱铺金绛阙閒。五夜灵旟清跸近,萧森风雨落人间。
秋雨叹三首 其一。明代。潘希曾。旱来恨见秋霖迟,淋漓浃月仍苦之。禾焦豆萎已无救,坏屋决梁安用为。生柴价高陈粟贵,流离载道闻歔欷。莫怪农家贱卖牛,待餔欲给晨昏费。
向逍遥物外,造化工夫,做成幽致。杳霭壶天,映满空苍翠。耸秀峰峦,媚春花木,对玉阶金砌。方丈瀛洲,非烟非雾,恍移平地。
况值良辰,宴游时候,日永风和,暮春天气。金母龟台,傍碧桃阴里。地久天长,父尧子舜,灿绮罗佳会。一部仙韶,九重鸾仗,年年同醉。
醉蓬莱(侍宴德寿宫应制赋假山)。宋代。曾觌。向逍遥物外,造化工夫,做成幽致。杳霭壶天,映满空苍翠。耸秀峰峦,媚春花木,对玉阶金砌。方丈瀛洲,非烟非雾,恍移平地。况值良辰,宴游时候,日永风和,暮春天气。金母龟台,傍碧桃阴里。地久天长,父尧子舜,灿绮罗佳会。一部仙韶,九重鸾仗,年年同醉。
湖口子槃家春别归。明代。魏观。儿女还家我谪官,远行容易别离难。家分异舫方为别,泪满征衣不忍看。江汉烟波秋欲暮,湓湖风雨晓初寒。小孙最是关情处,顿足呼爷语更酸。
次韵和答孔毅甫。宋代。黄庭坚。鹏飞鲲化未即逍遥游,龙章凤姿终作广陵散。湓浦炉边督数钱,故人陆沉心可见。气与神兵上斗牛,诗如晴雪濯江汉。把咏公诗阖且开,旁无知音面墙叹。我今废书迷簿领,鱼蠹笔锋蛛网砚。六年国子无寸功,犹得江南万家县。客来欲语谁与同,令人熟寐触屏风。窃食仰愧冥冥鸿,少年所期如梦中。江头酒贱樽屡空,南山有田岁不逢。相思夜半涕无从,千金公亦费屠龙。
雨中作。宋代。陆游。社瓮醅香燕子归,阴风吹雨暗郊扉。疏沟园叟方携锸,采药蛮童已湿衣。山雉尾垂冲霭去,水鸡翅重蹋波飞。凭阑一笑君知否,肺渴秋来势渐微。
送涪守何常卿十六韵。宋代。冯时行。一时周屏翰,千载汉循良。宠渥分民社,疲羸赖纪纲。洪恩随雨润,令问与风翔。日月流年驶,江山别恨长。已闻谈旧政,方改视新章。贱子千官底,曾依数仞墙。迂愚真滥吹,浩荡实包荒。倦鸟栖林樾,哀鸿顾稻梁。一廛联户版,余惠及耕桑。迨此徵黄速,还闻惜寇忙。江云牙行旆,峡树远归樯。亟欲承颜面。於正写肺肠。麦秋驱病马,山雨绝横塘。意去如飞鸟,身留类触羊。登临空怅望,竚立更凄凉。眷注期公久,趋瞻预可量。
送张逸人。唐代。郑谷。人间疏散更无人,浪兀孤舟酒兀身。芦笋鲈鱼抛不得,五陵珍重五湖春。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花药栏。唐代。李德裕。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酬思黯代书见戏(一作酬牛相见寄)。唐代。刘禹锡。官冷如浆病满身,凌寒不易过天津。少年留取多情兴,请待花时作主人。
次韵杨廷秀太和万安道中所寄七首。宋代。赵蕃。记得诗来半说花,不言长道苦风沙。知公不薄峤南使,政似昔人何以家。
侍宴诗。南北朝。刘孝绰。兹堂乃峭峤,伏槛临曲池。树中望流水,竹里见攒枝。栏高景难蔽,岫隐云易垂。邂逅逢休幸,朱跸曳青规。丘山不可答,葵藿空自知。
秋日过清江傅聘君石溪隐居。宋代。章采。有美人如玉,招寻故意长。山衣犹芰制,野饭只菰粱。秋入遥空白,霜飞一叶黄。年年三径里,来往有求羊。
观菊。宋代。黄裳。盈盈金色带秋光,淡淡仙妆只着黄。尝共故人休独乐,笑同今日更谁忙。方嗟老取年华近,尚喜花留日数长。为掇繁英还为撚,莫辜纤素在君傍。
游洞霄和坡仙韵。宋代。史宗恺。水非凡浊石非顽,水石萦回九锁间。游客步随清浪起,道人身似白云闲。仙岩泉滴琼音碎,古木风轻宝盖翻。共酌翠蛟亭上酒,翠光相与映红颜。
题灵岩寺。唐代。白居易。娃宫屧廊寻已倾,砚池香径又欲平。二三月时何草绿,几百年来空月明。使君虽老颇多思,携觞领妓处处行。今愁古恨入丝竹,一曲凉州无限情。直自当时到今日,中间歌吹更无声。
秋夜怀友。元代。胡奎。沈沈秋夜静,蟋蟀鸣中堂。出户望河汉,星辰低复昂。念我平生友,远在天一方。安能学明月,万里延辉光。辉光有时阙,此情不可灭。愿为双黄鹄,翱翔恣超越。
新罗进白鹰。唐代。窦巩。御马新骑禁苑秋,白鹰来自海东头。汉皇无事须游猎,雪乱争飞锦臂鞲。
题安仁汪宰绝览亭。宋代。郑刚中。目力所临皆在下,亭名绝览未为叨。丈夫心地须趣出,此外当知更有高。
静坐。清代。林朝崧。竹林绕屋午阴凉,静坐轩中觉日长。合眼齁齁闲数息,案头销尽一炉香。
挽林黄门父王府官。明代。庄昶。短檐疏雨晚成昏,下马何来正扣门。哀挽一歌寻老病,麻衣双泪洒乾坤。恩还罔极他谁报,诗送江门爱亦存。鼓瑟可知空故迹,显扬何梦领君恩。
恭和御制赐太师致仕文彦博七言四韵诗一首。宋代。苏颂。出处逢时道不殊,当年功立老间居。来膺冕绂三公命,归奉云章五色书。社稷元臣名已遂,山河雄镇宠仍疏。琼林诏饯衣冠盛,岂止都门百两车。
玉山李道会颜则求着福庆观记以黄谷二十六咏见示用韵以寄 其三。明代。郑真。路转溪湾山更幽,也知天意恊人谋。仙家剩有沧洲趣,画壁须烦顾虎头。
步步娇。清代。顾贞立。却又早、绿叶成阴,深深院遍。小窗纱、流莺啭。问可是、城东第一妍。词章禁苑传。谪仙才、人争羡。
九月七日别墅池亭小酌。明代。林光。亭子初看落暮霞,南川吏隐渐成家。重阳未至菊先放,春色争妍杏亦花。元亮饱飧香稻美,懒残常啖芋魁嘉。王官却任醺醺醉,天与精神寿日加。
会昌元年春五绝句。卢尹贺梦得会中作。唐代。白居易。病闻川守贺筵开,起伴尚书饮一杯。任意少年长笑我,老人自觅老人来。
菩萨蛮。宋代。晏殊。高梧叶下秋光晚。珍丛化出黄金盏。还似去年时。傍阑三两枝。人情须耐久。花面长依旧。莫学蜜蜂儿。等闲悠扬飞。
送朱生游德安兼简蔡太守。明代。周藩宗正。送尔之南国,清宵恋别觞。词人江左客,刺史汉中郎。碧柳临官道,秋兰绕郡堂。遥知讲经处,赓和有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