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途归石门旧居。唐代。李白。吴山高,越水清,握手无言伤别情。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树。此心郁怅谁能论,有愧叨承国士恩。云物共倾三月酒,岁时同饯五侯门。羡君素书尝满案,含丹照白霞色烂。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惜别愁窥玉女窗,归来笑把洪崖手。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凝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数人不知几甲子,昨夜犹带冰霜颜。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失所在。别君莫道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何必长从七贵游,劳生徒聚万金产。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01-803
李白天宝九载(750)曾隐居在此石门,故称石门旧居,此诗为天宝十三载(754)在金陵时作。王琦注:“题下似缺别人字。”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曾认为此诗为李白逝世之年与吴筠诀别之作。安旗先生《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又认为是李白别其友人元丹丘所作。但都不能作为确论。
参考资料: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801-803
此诗开篇云:“吴山高、越山青,握手无言伤别情。将欲辞君挂帆去,离魂不散烟郊村。”结尾云:“挹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可谓感人至深,然则别人之义却不见于题目。郭沫若先生曾褒扬李白性格中天真脱俗的一面,批评其看重功名的一面,而最后落脚在对李白临终那年写的《下途归石门旧居》一诗的诠释上。他对这首向来不受重视的诗评价极高,视之为李白的觉醒之作和一生的总结,说它表明“李白从农民脚踏实地的生活中看出了人生的正路”,从而向“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整个市侩社会”“诀别”了。
全诗可分为三段,下面就逐段进行分析。
诗的开头五句,是写李白与元丹丘在茅山告别的情形。“吴山高,越水清。”这是点出告别的地理环境,在吴山越水之际。此地应指的是茅山(在今江苏句容县),而不是横望山(在今安徽当涂县东六十里)。因茅山在东汉以来,就是道教的圣地和中心,而且在吴山越水之间。南朝道士陶弘景所隐居之地,据《南史》本传中说是在“句容之句曲山”,即茅山。《弘志句容县志》中记载,陶弘景的隐居之所和炼丹之处也都在茅山。元丹丘在天宝末到江东访道,当在茅山而不是横望山。此五句说,在吴山越水之间的茅山,李白紧紧握着老友元丹丘的手,在默默无言地告别,马上就要乘船离去了,但是他的心还萦绕在老友的身边不忍离去,河岸边但见烟绕郊树,情景凄迷,一派黯然伤别的气氛。
这对交情深厚的老朋友,在无言泣别之际,几十年交往的情景,都油然涌向心头。以下十四句是他们对往事的回忆。
首先是李白和元丹丘在长安交游的回忆。元宝元年(公元742),元丹丘入长安为西京大昭成观威仪,他曾通过玉真公主(唐玄宗的御妹)将李白推荐给唐玄宗。玄宗一开始像对国士一样对待李白。李白初到皇宫被召见时,玄宗皇帝“降辇步迎,如见园、绮。……遂直翰林,专掌密命。”(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李白对元丹丘这一推荐之恩,终生都不会忘记的,所以在这首赠给元丹丘的诗中,首先就提到这件事。当时二人同在长安。春天,他们一同在长安酒市中饮酒;年节时,他们又一丽封王公显贵家里去赴宴。接着又回忆他们一同求仙学道的事。李白非常羡慕元丹丘道书满架,素书满案。在洁白绢素上写满了朱色的字迹的道经和符箓,在李白看来竟如霞光一样的灿烂。“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这段文字是李白当时热衷道教神仙的忠实写照。“穷冥筌”就是探索成仙得道的奥妙和绝窍。“脱屣’是说抛弃尘俗的牵挂,就像脱去鞋子一样,不值得留恋。“壶中”句是引用了一则道教神仙故事。有一个叫施存的人学道,邂见一个叫张申的老人。此老人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能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可宿壶内。此人自号为“壶天”,别人称他为“壶公”(见《灵台冶中录》,《后汉书·费长房传》亦载此事,文字有所不同)。这里“壶中”指的是不同于人世间的神仙世界,所以说是“别有日月天”。李白为什么这样热衷于神仙道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在人间“行路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在政治上遭到惨重的失败才不得不遁入道流。另一方面是道教的神仙世界,确实有吸引人的地方。对于在现实中遭受挫折,受到压抑的人们,道教的神仙世界无疑是他们展现精神自由的理想天国。在这里他们受伤的心灵可以得到慰藉,疲惫的身心可以暂时得到休息和恢复。
从“俯仰人间”以下四句,写的是李白与元丹丘从嵩山分别以来到今日茅山相逢的经历。“易凋朽”句,是感叹人生时光易失,二人相别之久;“锺峰五云”句是即目抒情,同时以青山的不朽感慨人生的易朽。“锺峰”是指金陵的锺山,茅山离金陵不远,晴日镳山在茅山可见。“五云”是指茅山的五云峰,二峰在元丹丘茅山的隐居处的窗口上即目可见。“玉女窗”是嵩山峰顶上的一处名胜风景,此处代指嵩山。“洪崖”是道教中的仙人,此指元丹丘。开元中,李白曾从元丹丘在嵩山求仙学道,他们曾一同游过嵩山上的玉女窗等风景名胜。后来二人就分别了。如今他们又在道教名山茅山上会面怎能不令人把手高兴呢?以上是本诗的第一段,写李白与元丹丘在茅山告别的情景,并回忆了几十年的友好交往,二人在长安的交游,一同求仙学道具的经历,昔日从嵩山分手,今日在茅山重逢等种种情景。
从“隐居寺”至“遥相待”十一句,是本诗的第二段。描写回忆李白与老朋友见面、重游茅山的情景和感慨。
“隐居寺,隐居山。陶公炼液栖其间。”陶公是指道教茅山宗的开山人陶弘景。他曾在茅山长期隐居炼丹。隐居寺,隐居山自然都是在茅山。此句中的陶公,当也有暗喻元丹丘的意思,说他在茅山修道炼丹。“灵神闭气昔登攀,恬然但觉心绪闲。”此二句是说李白年轻时曾攀登过茅山,那时是步履轻健,如走平地,觉得非常轻松。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的腰脚如今已大不如昔了。“数人不知几甲子,昨来犹带冰霜颜。”此二句是指此次重见面的茅山几个老朋友,他们如今也都是满头霜雪,鬓发皆白了。“几甲子”,即几百岁之意,一甲子是六十年。说不知道他们有“几甲子”,是故意神而奇之。犹如说他们是“老神仙”,不知道他们有多大岁数。“我离虽则岁物改,如今了然识所在。”此二句说,我离开这里的年岁已久,虽然时过景迁,许多地方和景物都改变了模样,但是,对以前的旧游处,我还是能清楚地辨认出来。郭沫若将“如今了然识所在”一句,解释成“表明李白是觉悟了,要和一切迷信幻想脱离了。”(《李白与杜甫》第91页)这显然是望文生义,是不符合此诗原意的。“别君莫遭不尽欢,悬知乐客遥相待。”意即这次重游虽然时间仓促,旋即告别,君莫要因没有尽欢而感到歉意,在我未来之前你就早做好了迎接我的准备,你的好客之情我是早就予料到的。
从“石门流水”以下的十二句,是本诗的第三段。写李白辞别元丹丘将要回到石门旧居的情况和感想。紧扣了此诗的题目,《下途归石门旧居》。石门竟在何处?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清人王琦说此诗中的石门在横望山。我们不同意他的说法。冲国叫石门和石门山的地方甚多,有十几处,在李白的诗中就有丘家中去,也不会将朋友的家说成是自己的旧居。鲁郡石门,薄李白东鲁的家很近,极有可能有旧居在那里,但与此诗中所写的石门不合。诗中写道:“石门流水遍桃花,我亦曾到秦人家。不知何处得鸡豕,就中仍见繁桑麻。”诗中的石门,显然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的翻版“不知”二句,显然是《桃花源记》中的“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改写。李白所说的“秦人家”当是指桃花源一类的避世之所,决非是他,鲁郡故居附近的石门山。而应是李白所一直艳羡的南朝山水诗人所最喜游览的永嘉石门。“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缙云川谷难,石门最可观。瀑布挂北斗,莫穷此水端。喷壁洒素雪,空潆:生昼寒。”(《送王屋山人魏万至王屋》)这个永嘉石门的所在地,就是道书中所谓的“元鹤洞天”、“乃三十六洞天第三十”(《浙江通志·处州·青田县》)的道教胜地,又是谢灵运笔下的名胜之地,当然也是李白所向往的世外桃源了。所以诗中说;“翛然远与世事间,装鸾驾鹤又复远。”就是说他要逃遁世事,远离人间,乘鸾驾鹤,远远地飞向神仙世界。所以说,诗中的石‘门,不可能是他东鲁故家附近的鲁郡石门,而只能是桃源仙境、门,不可能是他东鲁故家附近的鲁郡石门,而只能是桃源仙境、神仙洞天的永嘉石门。
这样,诗题中的“下途”二字也好解释了,就是离开茅山李一自所要去的下一站,就是永嘉“石门旧居”,因李白多次在浙东漫游,永嘉石门也有他的旧居,是极可能的。“何必”二句,显示李白藐视权贵、轻视富贵的思想,表现了李白受道家影响所形成的旷达超脱、不受外物所役的自由人格。可以说这是道教影响,所给予李白的积极面。
“揖君去,长相思。云游雨散从此辞。”,“云游”一句,郭沫若解释说“这不仅是对于吴筠的诀别,而是对于神仙迷信的诀别。……更可以是说对于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整个市侩社会的诀别。”(《李白与杜甫》第98页)这样解释虽可以拔高李白的思想境界,但可惜大违诗人的原意。李白的意思不过是与老朋友元丹丘揖别而去,从此他们就像云飞雨散一样,天各一方,彼此只有两地长相思了。仅此而已,并没有与道教神仙、与市侩社会诀别的微言大义。因为在魏晋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道、释三教的思想就像是思想血液中必不可少的成分,流动在每个中国文人的血脉里,只不过各种思想成分的比例在各个人身上不同罢了。或者是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各种思想在他心中的地位,发生了此涨彼落或彼涨此落的变化,但决无完全向某一思想诀别之说。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如李白此诗最后二句所说。“欲知怅别心易苦,向暮春风杨柳丝。”这本来是说他相思别离之情思,绵绵不绝,如同春天的柳丝一样坚韧,不易折断。我们也可以借此解释,说他对道教的感情,就如绵软的柳丝一样的细长坚韧,是很不容易折断的。尽管在他的晚年对道教的神仙迷信确实有所觉悟,但他对道教仍还是一往而情深。
参考资料:
1、葛景春著.李白思想艺术探骊: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02:363-368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闻孙岩老挂冠叹仰之余辄赋长句。宋代。陆游。圣贤在世龙行天,出处何至为物牵。後人竞作驹伏辕,未死奄奄如九泉。郫孙公者山泽僊,巉岩玉骨寒入肩。哦诗调苦乱嘒蝉,燥墨瘦字丑不妍。诸公好之挽使前,六丁力尽山嶷然;奏书告老不待年,脱手径上岷山巅。吾侪一官自纠缠,俛首鞭箠不自怜,强欲作诗诵公贤,事伟辞卑难并传。
蝶恋花 其二。清代。郑文焯。几日层城春漏泄,小槛调莺,宛转新柔舌。好梦不堪春后说,空林犹有啼鹃血。兰麝罢熏山枕热,酒醒阑干,满面杨花雪。羌管有情吹不彻,乱云过影中庭月。
峡山寺。明代。白璿。山郭推篷见,钟声出峡闻。岩扉晴拂雨,洞口晚留云。谷响传樵语,江空饮鹿群。归来看屐齿,犹带落花薰。
柳絮。元代。何景福。风搅晴空日色和,柳花故故恼诗魔。绣床渐觉香毬满,渔艇初疑雪片多。随意飞来无定著,捲春归去欲如何。颠狂到底风流在,又化浮萍漾绿波。
秋发庾岭。明代。汤显祖。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梧云初暗露,花露欲霏微。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徘徊今夜月,孤鹤正南飞。
信手阅清溪诗一首依韵即事。宋代。王迈。久雨妨好春,朝暮无休息。出门欲有行,苔滑泥馀尺。四望人烟稀,千山鸟声寂。饕寒不肯归,青帝觉无力。况有黄巾徒,邻郊渐相迫。虐焰挺戈予,连车掠金帛。王旅犹稽留,民兵半覆没。羊狠来莫当,鼠窜去无迹。践蹂清野尘,原草不能碧。世运何乖张,生灵罹此厄。丁壮抱枵肠,骈头受科率。氛妖谁扫清,气象太窘窄。书生忧国怀,半夜转加剧。相倚如辅车,忍视为胡越。富家太不仁,增价粜斗石。但爱囊橐丰,不忧狗鼠黠。甘为盗贮储,遑恤人饥渴。凶渠曷日歼,苦潦何时歇。作诗愧北征,聊以志岁月。
绍兴以后祀五方帝六十首。清代。佚名。有牲在绦,从以骍牲。或肆或将,有洁其俎。神嗜饮食,铋铋芬芬。莫腆于诚,神其顾歆。
姑苏杂咏 登丘操。明代。高启。驱车兮与马,蹇吾行兮胡为乎在中野?登彼兮崇丘,下茫茫兮九州,思君子兮不得与驾以游。山有出云兮木亦有柯,我将归兮忧之如何?登青丘,有怀而作。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宋代。释崇岳。十月瑞庆节,真人降中天。万国葵藿心,虔祝一炉烟。龙图凤历等乾坤,睿算弥隆亿万年。
雪霁晓登金山。宋代。杨万里。焦山东,金山西,金山排霄南斗齐。天将三江五湖水,并作一江字杨子。来从九天上,泻入九地底。遇岳岳立摧,逢石石立碎。乾坤气力聚此江,一波打来谁敢当。金山一何强,上流独立江中央。一尘不随海风舞,一砾不随海潮去。四旁无蒂下无根,浮空跃出江心住。金宫银阙起峰头,槌鼓撞钟闻九州。诗人踏雪来清游,天风吹侬上琼楼,不为浮玉饮玉舟。大江端的替人羞,金山端的替人愁。
满江红 春去。清代。钟筠。九十春光,看飞絮、凭空潇洒。昼渐永、短红长绿,香飘兰麝。寂寞燕归芳草岸,凄凉烟锁斜阳下。怎风轻云淡养花天,都催谢。梅花赋,莲花社。菱波皱,春山画。倚云屏兀坐,鸾笺慵砑。架上荼蘼吹晓雨,帘前鹦鹉调新话。更杜鹃啼血到无声,难留也。
前殿欣观六礼成,千门容物动班迎。欢声欲满双龙阙,春色先归五凤城。
拟向宫闱歌燕喜,敢期帏幄被恩荣。行看宝祚开兰戺,愿托华封祝泰宁。
纪赐四十首 其十一 戊寅二月大婚礼成赐万喜金字綵币等物。明代。于慎行。前殿欣观六礼成,千门容物动班迎。欢声欲满双龙阙,春色先归五凤城。拟向宫闱歌燕喜,敢期帏幄被恩荣。行看宝祚开兰戺,愿托华封祝泰宁。
访陈山人性伟二首 其二。清代。李英。沙堤杨柳绿阴凉,倾盖华堂尽几觞。潮涨浮槎归路渺,满天离思度沧浪。
永福寺。明代。张萱。湖头雨过树如荠,落日祇林一杖藜。渔唱半归孤屿外,钟声已过断桥西。浮生始觉迷初地,往事谁堪问旧题。尚喜中天台百尺,可容元度独攀跻。
次韵西园公咏梅二首。明代。高启。如何天与出尘姿,不得芳名入《楚辞》?春后春前曾独采,江南江北每相思。微云淡月迷千树,流水空山见一枝。拟折赠君供寂寞,东风无那欲残时。¤
玉山李道会颜则求着福庆观记以黄谷二十六咏见示用韵以寄 其十六。明代。郑真。面面晴峦锦绣重,太虚元气浥空蒙。高斿下来神鸡吉,锡福从教海宇同。
春日新水。明代。朱元璋。山云叆叇节初暄,景色清明春水涟。谷鸟喜鸣花沐雨,岩猿悦跃树笼烟。仙家麦饭云蒸熟,旅馆薇美气育鲜。最好满川浑似锦,涨溪新水印晴天。
和安成彭清老五首。宋代。彭龟年。里中诸老皆公识,破戒相过问故人。顾我那能来重客,知公不薄少年新。
复任有怀。宋代。徐绩。去岁朝天报政成,恩沾雨露复专城。京华耆旧推文翰,村落老翁知姓名。尘土半生蝴蝶梦,云山三月子规声。一琴一鹤重来郡,多少居民出郭迎。
水西春日 其二。明代。李云龙。夭桃临水自照,翠竹梢云半斜。燕掠城头山色,莺啼东岸人家。
望湖楼晚眺。宋代。杨时。斜日侵帘上玉钩,檐花飞动锦文浮。湖光写出千峰秀,天影融成十里秋。翠鹬翻风窥浅水,片云随意入沧洲。留连更待东窗月,注目晴空独倚楼。
出郊。宋代。叶茵。多谢天公佐好晴,只今载酒作郊行。飞花恋客閒中意,远笛吟春景外声。已把物情归幻相,且将足力趁浮生。南堂办得休休计,燕雀充庭亦贺成。
伤怀五绝 其五。明代。郭之奇。半载幽思孰共怜,几番愁梦倍凄然。人间亦有伤怀者,未必钟情似我坚。
依韵酬李光化见寄。宋代。范仲淹。南阳偃息养衰颜,天暖风和近楚关。欲少祸时当止足,得无权处始安闲。心怜好鸟来幽院,目送微云过别山。此景此情聊自慰,是非何极任循环。
梅子渐朝议挽诗一首。宋代。刘一止。世事何曾有到头,此心安处便休休。田园竟老陶元亮,乡里谁如马少游。乐施轻财知气概,飞觞举白见风流。吁嗟四十年前梦,追怆经行泪莫收。
长干曲。明代。于慎行。妾住在长干,离居岁欲阑。洞庭归客少,浦口去人难。雨落吴天暮,云横楚岫寒。含情何所待,憔悴碧江湍。
重别朱少府兼寿其母夫人。明代。陈邦彦。传闻归路尚盘桓,南国人将傲吏看。不为老亲宁作尉,更缘瞻母早休官。潘舆拟借甘棠祝,莱綵新裁薜荔寒。此日交游情倍切,苦吟重忆别离难。
送处州裴使君赴京。唐代。皇甫冉。使君朝北阙,车骑发东方。别喜天书召,宁忧地脉长。山行朝复夕,水宿露为霜。秋草连秦塞,孤帆落汉阳。新衔趋建礼,旧位识文昌。唯有东归客,应随南雁翔。
西林寺。宋代。刘克庄。将谓如庐阜,因迂数里行。问俱无古迹,来等慕虚名。借榻眠难熟,逢碑眼暂明。残僧逃似鼠,难结社中盟。
杨叔瓛地官挽歌六章 其六 乐丘。明代。程敏政。乐丘遥枕暮云寒,一日全归事最难。赢得墓前新石在,铭文留与后人看。
屋下疏流水,屋上列青山。先生跨鹤何处,窈窕白云间。采药当年三径,只有长松绿竹,霜吹晚萧然。举酒高台上,仿佛揖群仙。
转银汉,飞宝鉴,溢清寒。金波万顷不动,人在玉壶宽。我唱君须起舞,要把嫦娥留住,相送一杯残。醉矣拂衣去,一笑渺人寰。
水调歌头·屋下疏流水。宋代。赵鼎。屋下疏流水,屋上列青山。先生跨鹤何处,窈窕白云间。采药当年三径,只有长松绿竹,霜吹晚萧然。举酒高台上,仿佛揖群仙。转银汉,飞宝鉴,溢清寒。金波万顷不动,人在玉壶宽。我唱君须起舞,要把嫦娥留住,相送一杯残。醉矣拂衣去,一笑渺人寰。
余寄和冲弟竹夫人诗并寄子我六首后征其类。宋代。晁说之。风流何处有崔庐,委曲此君为我模。草梦枕仙幽意在,烛奴灯婢故情疏。偶人飘荡泥何恨,居士神通木谩书。叶可作冠聊复尔,恨为如意亦何如。
有客访予南屏山中袖出铁笛作三弄予闻而作。明代。孙一元。有客磊落江海情,袖中取笛时一鸣。初闻浪捲水龙咽,静听铁击珊瑚声。汉戍三秋泣沙碛,胡雁中宵悲月明。感时去国意无那,折柳落梅能自生。
贡院桂花。明代。李舜臣。秋风凋众叶,桂树晚应开。几日空深院,清香伴碧苔。拂衣人共觉,移席雁初回。念独能为客,看花是再来。
湘月 为黄花云题《三十六湾草堂图卷》。清代。刘嗣绾。楚天如梦,冷清清、飞入半湾斜照。枉渚回汀,三十六、一曲一波肠绕。水约裙拖,风催簟卷,遣尽闲怀抱。骚魂何许,愁根种满香草。听说江上楼台,湘娥倚处,泪雨无昏晓。一点君山青碍眼,几叶征帆归了。斑竹飘烟,绿华乘雾,坐掩孤屏悄。鹧鸪啼过,为君谱出吟稿。
人日作。明代。李达。江城雾树远相连,半是龟蛇隔岸烟。渐减寒衣回暖后,独逢人日落梅前。沧洲结社留吟稿,红袖凭楼费酒钱。彩笔还时歌扇歇,旧游唯向梦中传。
招文士饮。唐代。孟郊。曹刘不免死,谁敢负年华。文士莫辞酒,诗人命属花。退之如放逐,李白自矜夸。万古忽将似,一朝同叹嗟。何言天道正,独使地形斜。南士愁多病,北人悲去家。梅芳已流管,柳色未藏鸦。相劝罢吟雪,相从愁饮霞。醒时不可过,愁海浩无涯。
杨季常约至山中既而不果因以诗寄三首 其一。元代。高明。仙人海上来,驾言游苍冥。乃逢浮丘伯,驻之紫霞城。凤凰不可招,梧桐何青青。焉知碧山月,期子待吹笙。
寄怀孙处士。唐代。许彬。生平酌与吟,谁是见君心。上国一归去,沧波闲至今。钟繁秋寺远,岸阔晚涛深。疏放长如此,何人更得寻。
一雨。宋代。宋祁。一雨初收细细凉,碧云西畔见残阳。归期只觉刀头远,别恨偏教带眼长。梅驿使稀谁托信,蕙盘烟冷不成香。酒泉已是三千里,何竞关门未得望。
倚楼柬徐长谷。明代。施峻。倚楼极目思无涯,溪上幽居似浣花。未信年华欺客鬓,也知春色到邻家。柳塘汗漫生新水,桃径参差叠绛霞。欹枕竹床浑欲梦,不禁啼鸟隔窗纱。
次韵介甫怀舒州山水见示之什。宋代。朱明之。皖上相逢昔少留,登楼隐几听鸣鸠。山峰游处今何在,溪水流来此有不。就食四方甘不击,为生一世信长浮。共知局促京沙里,回首当时始觉羞。
寄杨文藻三首 其一。清代。牛焘。一别动经年,相思隔远天。秋怀闻雁后,春梦落花前。朗澈黄山月,清吟白马泉。何时重把麈,樽酒茂林边。
和竹溪三诗·遣兴。宋代。刘克庄。晚慕玄真与季真,床头金尽不忧贫。六如偈简常持念,四勿箴佳最切身。古有德衰年亦暮,今谁齿宿意犹新。手遮西日过门客,来拜庞公者几人。
章江忆故园四首 其二。明代。苏升。亦有渔人出钓矶,江鱼得似海鱼肥。无端忽作张郎想,不到秋风也忆归。
韩干马。元代。揭傒斯。韩干画出曹将军,干惟画肉犹逼真。昂藏四顾欲飞去,老奚安知马有神。想当此马未画时,朝刷吴越暮燕秦。顿辔长鸣风动地,不数骅骝与骐驎。当时用舍那知许,粉墨萧条尚雄武。千金骏骨何足论,万世长留群玉府。
终南篇十首 其五。明代。王九思。经台西峙五台东,白阁阴森紫阁融。群山罗列重云外,圭峰拱立碧天中。
题孙逸人山居。唐代。杜牧。长悬青紫与芳枝,尘刹无应免别离。马上多于在家日,樽前堪忆少年时。关河客梦还乡远,雨雪山程出店迟。却羡高人终此老,轩车过尽不知谁。
次素庵兄韵。明代。张天赋。雨洗槐枝绿放黄,可人秋色孰担当。天风打扫青云路,吹送双飞折桂郎。
热河闲咏七首 其六。清代。胤禛。山深地僻尘嚣隔,斜荫茆堂百尺松。石壁有斑凭雨凿,柴门无钥倩云封。盘岩曲磴留麋迹,绕砌平沙印鹤踪。梦觉南窗何所事,独吟独酌尽从容。
饯洪帅张伯子华学尚书移镇京口。宋代。杨万里。周家天球祗一只,张家今有双白璧。前称紫薇後文昌,衙官二陆仆两唐。金章玉句迭清锵,天孙云机织锦裳。松心竹节争老苍,冰壶水镜明秋霜。若不见于湖先生掌纶綍,二典三谟缯一笔。君不见笃素先生立朝端,五臣十乱半武间。听履星辰践台斗,翻身凤池屈伸肘。梦入飞云卷雨帘,袖却筑岩作霖手。滕王阁上唐阿舒,春生秋杀震江湖。吏部未见张尚书,春生尽有秋杀无。江西十州百万户,父非姓召母非杜。也秪周人两句诗,岂弟君子民父母。又去南徐作好春,落霞秋水亦眉颦。南徐父老错欣欣,玉皇催渠转鸿钧。
古意谢崔杨州辟七首。宋代。洪咨夔。梧桐生高冈,上有朝阳枝。凤从南方来,览煇面下之。一鸣寒暑平,再鸣风雨时。啾啾百鸟群,振翼长追随。
寄处善不动庵。宋代。沈辽。莫笑当年梅子真,区区吏事走风尘。风尘自是南昌事,谁识庵中不动人。
贺新郎 登燕子矶阁望大江作。明代。宋琬。绝壁衔飞阁。倚寒空、嶒嵘窈窕,是谁雕琢。六代兴亡如逝水,烟冷千寻铁索。梦不到、乌衣帘箔。结绮临春歌舞散,大江流、尚绕青山郭。悲自语,檐边铎。滔滔东下风涛作。俯层阑、鼋鼍出没,雪山喷薄。况是清秋明月夜,何处船楼吹角。早惊起、南飞乌鹊。估客船从巴蜀下,看帆樯、半向青天落。吾欲醉,骑黄鹤。
僧奴 其一。金朝。李俊民。白发因缘短犊车,可怜小德外家无。蚌生珠后何嫌老,凤有毛时亦自殊。会看伯仁兴络秀,不妨节信论潜夫。刘生谁谓难成事,将相从来有种乎。
夜坐。明代。释今严。脉脉情何似,微微一两蝉。夏云高岭没,秋气草堂先。鹤怨初残梦,鸡鸣欲曙天。年来多肺病,彻夜不成眠。
峙苍古洞偶一至,石作天风海涛势。将崩未崩压人顶,扰扰蛟龙塞天地,忽闻春雷殷有声,石屋以外飞泉鸣。
訇然玄关昼不扃,扪苔拄竹衔尾行。半空斜掠蝙蝠翎,扑我炬火如繁星。
入大风洞不能穷游怅然有作。清代。赵文哲。峙苍古洞偶一至,石作天风海涛势。将崩未崩压人顶,扰扰蛟龙塞天地,忽闻春雷殷有声,石屋以外飞泉鸣。訇然玄关昼不扃,扪苔拄竹衔尾行。半空斜掠蝙蝠翎,扑我炬火如繁星。寒飙出洞寒有棱,毛发倒竖心骨惊。颇传中藏仙者庭,白日穿漏光珑玲。左踞白泽右苍精,钟钟鼓鼓觞百灵。别有村墟水盈盈,炊烟袅作溪云青。唤渡惜少渔舟横,芒鞋踯躅湿沮洳。借问仙源定何处,此中荒怪难久留。且上危亭看山去。
癸未生日。宋代。苏辙。我生本无生,安有六十五。生来逐世法,妄谓得此数。随流登中朝,失脚堕南土。人言我当喜,亦言我当惧。我心终颓然,喜惧不入故。归来二顷田,且复种禾黍。或疑颍川好,又使汝南去。汝南亦何为,均是食粟处。儿言生日至,可就睢昙语。平生不为恶,今日安所诉。老聃西入胡,孔子东归鲁。我命不在天,世人汝何预。
夏日湖上寄太白长老。宋代。释智圆。风撼芙蕖入座香,水轩闲坐趣何长。相怀不是人间景,隔岸归禽噪晚凉。
点绛唇。宋代。朱敦儒。至日春云,万般祥瑞朝来奏。太平时候。乐事家家有。玉指呵寒,酥点梅花瘦。金杯酒。与君为寿。只愿人长久。
光拂星榆,轮高金掌,暮烟飘尽澄空。素娥幽恨,霜艳洗铅红。醉把摩云妙手,教纤翳、不点青铜。知多少,天高露冷,争占九秋风。
歌钟。邀胜侣,园攀琼树,帘卷珠宫。算庾楼吟赏,今古应同。多谢秦娥绝唱,声声为、飘入云中。留仙住,莫教清影,容易转梧桐。
满庭芳。宋代。李吕。光拂星榆,轮高金掌,暮烟飘尽澄空。素娥幽恨,霜艳洗铅红。醉把摩云妙手,教纤翳、不点青铜。知多少,天高露冷,争占九秋风。歌钟。邀胜侣,园攀琼树,帘卷珠宫。算庾楼吟赏,今古应同。多谢秦娥绝唱,声声为、飘入云中。留仙住,莫教清影,容易转梧桐。
法曲献仙音 寄寿云西老人,时吴与张石隐、。元代。邵亨贞。章、皆雷老人宾馆,三月二十八日也谷雨*晴,柳风吹暖,春在绿阴深处。青鸟传书,羽仙清道,天香暗满窗户。准拟问长生路。桃花几千树。黯凝伫。看斑衣、近来得意,云路迥,千里易成阔步。铜狄尽摩挲,任高堂、暮景容与。见说西园,有佳宾、酾酒同赋。恨牡丹花下,此际不陪尊俎。
题刘炼师归山。唐代。唐求。风急云轻鹤背寒,洞天谁道却归难。千山万水瀛洲路,何处烟飞是醮坛。
萧山县下遇雨二首。宋代。周弼。悠悠心厌出江沙,过得丘亭转落斜。村店自知行客倦,劝尝新酒卖甜瓜。
谒陶唐帝庙词。宋代。张栻。溪交流兮谷幽,山作屏兮层丘。木偃蹇兮枝相谬,皇胡为兮于此留。蔼冠佩兮充庭,洁芳馨兮载陈。纯衣兮在御,东风吹兮物为春。皇之仁兮其天,四时叙兮何言。出门兮四顾,渺宇宙兮茫然。
春日过吴。明代。冯彬。两度吴门值岁移,风光如约兴难支。春来客里无多日,人别天涯又及期。彩胜喜看红锦灿,椒盘空系白云思。梅花有意怜孤寂,旋放清香入酒卮。
寿汪中子七十。明代。王应斗。瑶池先进汉江卮,转眼增筹十载期。初拟高盟循洛下,那知清宦隔天涯。三台元属君家旧,七帙犹耽吏隐奇。尔不负丞丞负尔,铜龙应有御音驰。
七月九日五噫 其二。明代。张萱。触热客行苦,惊心秋色新。友生那可仗,僮仆岂相亲。已说逢迎少,胡然道路频。侬非红粉辈,君是白头人。
和刘景文。宋代。黄庭坚。追随城西园,残暑欲退席。夜凉雨新休,城谯挂苍璧。佳人携手嬉,调笑忘日夕。刘侯本将家,今为读书客。诗名二十年,风雅自推激。牛铎调黄锺,薪余合琴瑟。食无千户封,句有万人敌。颇类邺侯家,连墙架书册。残编汲县冢,半隶鸿都壁。渠成亦秦利,愿公多购获。竟须卜比邻,劳苦相饮食。身有小丑女,已自喜翰墨。要传未见书,遮眼差有益。人生但安乐,券外岂吾力。分鹿谁觉梦,亡羊路南北。公今百寮底,雪发不胜帻。爱公欲湔拂,顾我已头白。
海门雨过同伯川赋。明代。吕时臣。藻烟布地不须芟,云鸟依人著隐衔。雨歇江干流一裛,风平树杪没孤帆。冬深蜃岛天长黑,潮入渔汀水不咸。只好钓车聊日计,海门到处斗巉岩。
寄胡教授 其二。宋代。岳珂。浔阳江上无毡客,别后音书杳未通。蕉鹿定应邻左计,莼鲈端是待西风。谩怀离思人犹远,欲寓吟情句未工。朝列鹓鸿问消息,一笺莫靳寄诗筒。
赠欧阳令君十二咏并引 其一 歌丰年。明代。程敏政。令君初下车,随车一丈雪。嗣岁麦有秋,远近总驩说。继此三周星,风雨常应节。老天锡贤侯,不遣民望觖。稻陇铚艾忙,枫林鼓声彻。何处劭农文,徒焉寄愁绝。
勘灾 其二。清代。周凯。白浪掀天万丈飞,夕阳闪闪动渔矶。有钱家始煨红芋,无罪人多著赭衣。但听狂风连日吼,难逢零露见朝晞。台阳咫尺偏殊俗,三熟犹闻稼穑肥。
谒金门•春梦。清代。彭孙遹。春愁积。一片角声清急。天上佳期无信息。行云何处觅。静掩流苏帐额。还似见伊颜色。梦破五更风瑟瑟。纸窗凉月白。
方壶自咏。宋代。汪莘。三万六千刻,四千三百时。不思人事汩,只怪岁华驰。拚命尝因道,忘家亦为诗。幽怀聊自遣,俗子莫令知。
答库部韩郎中。唐代。韦应物。高士不羁世,颇将荣辱齐。适委华冕去,欲还幽林栖。虽怀承明恋,忻与物累暌。逍遥观运流,谁复识端倪。而我岂高致,偃息平门西。愚者世所遗,沮溺共耕犁。风雪积深夜,园田掩荒蹊。幸蒙相思札,款曲期见携。
题君山/洞庭诗。唐代。雍陶。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舟中排闷。宋代。杨万里。江流一直还一曲,淮山一起还一伏。江流不肯放人行,淮山只管留人宿。老夫一出缘秋凉,半涂秋热难禁当。却借楼船须流下,逆风五日殊未央。老夫平生行此世,不自为政听天地。只今未肯放归程,安知天意非奇事。平生爱诵謪仙诗,百诵不熟良独痴。舟中一日诵一首,诵得遍时应得归。
越中逢天台太乙子。唐代。孟浩然。仙穴逢羽人,停舻向前拜。问余涉风水,何处远行迈。登陆寻天台,顺流下吴会。兹山夙所尚,安得问灵怪。上逼青天高,俯临沧海大。鸡鸣见日出,常觌仙人旆。往来赤城中,逍遥白云外。莓苔异人间,瀑布当空界。福庭长自然,华顶旧称最。永此从之游,何当济所届。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清代。佚名。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方去言府判挽诗二首。元代。方回。壬戌同登日,秋崖尚见之。王家子敬字,谢氏惠连诗。乡校六龙渡,宗盟七桂枝。残碑麟笔绝,后死叹吾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