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衿

子衿朗读

子衿翻译及注释

翻译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注释
⑴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
⑵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⑶宁(nìng):岂,难道。嗣(yí)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
⑷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⑸挑(t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挑,也作“佻”。
⑹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子衿鉴赏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 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此诗已开其先。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情爱诗歌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女性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实质,女主人公在诗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即对情人的思念。这在《诗经》以后的历代文学作品中是少见的。

子衿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曰:“《子衿》,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朱熹《诗集传》云:“此亦淫奔之诗。”这些观点今人多不从。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歌者热烈着一位青年,他们相约在城阙见面,但久等不至,歌者望眼欲穿,焦急地来回走动,埋怨情人不来赴约,更怪他不捎信来,于是唱出此诗寄托其情思。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朗读
()

猜你喜欢

读子风林集,怀吾里塾时。
道途今老大,人事几推移。
宫省知名久,君王识面迟。
柳亭寒气入,谁赏玉台诗。
()
雨肥红绽,把芳心轻吐,香喷清绝。
日暮天寒,独自倚修竹,冰清玉洁。
待得春来,百花若见,掩面应羞杀。
当风抵雨,犯寒则怕吹霎。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

谷城山下路苍苍,独对高峰吊愤王。当日拔山矜意气,祇今残陇牧牛羊。

风声悲似骓嘶月,岚色寒犹剑吐芒。空养全锋誇得鹿,长陵秋草几斜阳。

()
杨柳腰肢,春来尚怯铢衣重。
眼波偷送。
笑把花枝弄。
雨帐云屏,一枕高唐梦。
()
这慈尊,曾自赞。
煮不熟,烧不烂。
有软顽,没思算。
秤须弥重四两,量虚空阔丈半。
()

千山初落木,归客兴偏新。药饵经秋减,萝衣似旧贫。

侯门无左席,渔艇有閒身。到处堪栖泊,原非失路人。

()

遥怜佳节过重阳,叠叠青山近短墙。忽见黄花和我瘦,不知白日为谁忙。

买栽自叹居无地,欲插先怜鬓有霜。携向小斋风露背,捲帘邀日伴秋光。

()

日高庭院杨花转,闲淡春风。莺语惺忪。似笑金屏昨夜空。
娇慵未洗匀妆手,闲印斜红。新恨重重。都与年时旧意同。

()

楼下公孙昔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

潼关一败吴儿喜,簇马骊山看御汤。

()
二士共谈碑上法,千僧同酌沼中泉。
法门泉味知多少水桶绳头一串穿。
()

云连关上山,草暗山前路。扰扰防边人,何时罢征戍。

()
梁园秋竹古时烟,城外风悲欲暮天。
万乘旌旗何处在,平台宾客有谁怜。
()

江行尽日趁和风,估客帆悬十幅同。最是客心看不足,乱山苍翠夕阳中。

()

观鱼日观水,见鱼见吾性。鱼水浑非观,与天共游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