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唐代。戎昱。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首句写塞外大风掠地而过,将烧山的猎火吹得火势熊熊,从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这座山头连到那座山头。一方面显示了打猎场面的壮阔,另一方面也揭露边将沉湎于狩猎的情况。
次句接着写由于打猎之故,碎叶城城门大开,防守疏漏。碎叶城在今中亚细亚伊塞克湖西北,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唐时属安西大都护府。“孤城”二字暗示碎叶城处在边防最前沿,孤立无援,形势严峻,对于能否扼守住边关,防止外敌之侵入,举足轻重,边将却骄奢轻敌,城门洞开地出猎而去,其危殆之势无异于引一发而垂千钧。诗人的焦虑和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三、四两句写在守卫烽火台的戍卒的阵阵欢呼声中,将军猎归,大获猎物。“烽子”,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唐凡烽候之所,有烽帅、烽副;烽子,盖守烽之卒,候望紧急而举烽者也。”如今“烽子”不去守望敌情、举燃烽火,而去守候猎物、举燃猎火;不去呼报敌情紧急,而去欢呼猎罢归来,讥讽之意显而易见。
此诗写边将夜猎的场面,虽然背景壮阔,显得有声有色,但并不是为了歌颂,而是寄寓诗人对边防松弛的忧虑和对边将玩忽职守的警告。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戎昱。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代宗挽歌。唐代。李端。祖庭三献罢,严卫百灵朝。警跸移前殿,宫车上渭桥。寒霜凝羽葆,野吹咽笳箫。已向新京兆,谁云天路遥。
题姚雪谷墨竹 其一。明代。唐桂芳。道人胸次著琅玕,破墨淋漓作雨寒。万丈晓风吹欲暮,误疑翠佩响珊珊。
楚江有吊。宋代。寇准。悲风飒飒起长洲,独吊灵均恨莫收。深岸自随浮世变,遗魂不逐大江流。霜凄极浦幽兰暮,波动寒沙宿雁愁。月落烟沈无处泊,数声猿叫楚山秋。
将登南高示同舍 其二。宋代。周紫芝。三年身在翠鬟堆,惯见湖山眼厌开。要上云峰最高处,试看潮过海门来。
田父招饮不赴。宋代。谢薖。万钱供食如嚼蜡,百壶载酒如饮水。要知自古穷达人,脱略世味皆如此。经旬不逢南邻伴,曲肱聊寄北窗底。田父剥喙扣我门,颇应昨夜灯花喜。殷勤揽衣谢父老,陶令爱酒今朝止。伏雌可杀葵可羹,他日薄饭招邻里。吾君恭俭似文帝,勿为酒醪伤谷米。
迓益帅马上作。宋代。陆游。马上遥看江上山,白云红树画图间。经年簿领无休日,却向忙中得少闲。
赠郭子 其一。明代。申佳允。下榻留征骑,烧灯共客吟。万金烽火信,一夜故园心。韵骨风尘老,交情契阔深。行行须郑重,兵气满山岑。
宴清都 曝日。清代。陈维崧。雪后同云尽。遥村外、早霞一缕红晕。紫扉才启,晨曦初赫,冻消霜轸。结茆恰傍阳坡,喜黄土、泥墙簇紧。有三两、溪友山翁,窄篱矮屋邻近。閒邀趁燠迎暄,藜羹年糁,浊酒新酝。沙融涧暖,情亲话软,无愁无闷。路旁多少行客,笑马首、冰花胶鬓。总不如、负旭南荣,风光较稳。
独桑鼓歌。清代。朱炳清。奇渥温氏国祚销,赤眉铜马如猬毛。寿辉文俊相继没,士诚友谅争咆哮。陈氏沔阳渔人子,比似张氏尤虎视。太平城陷攻南昌,连舟纵战纷弓矢。刘项不知谁得鹿,此鼓逢逢声未死。日月并行明主来,俊杰搜罗文武材。龙蟠虎踞形胜定,帝业乃自金陵开。筑墙必高储粟广,渡江叱咤生风雷。维方与胡皆归附,至诚相与谁疑猜。陈氏战舰犹敢拒,蚁聚蜂屯血漂杵。采石矶边鹅鹳军,鄱阳湖上熊罴旅。螟蝗既死留蝮蜪,一叶扁舟匿烟渚。沙虫猿鹤军不归,独留此鼓归真主。沧桑转瞬年代更,饥鼪窜迹尘纵横。莲界深藏留旧物,以桴击之犹哀鸣。月落空山发凄啸,烟寒古寺埋精英。鬼物总呵烦守护,祇恐仍引刀兵声。镂金制床水晶漏,豪华召祸天不宥。衅血斓斑此鼓存,阅尽兴亡谁共寿。陈仓石鼓太庙前,诸葛铜鼓栈道边。彼则遵法此垂戒,常伴沙衲年复年。或谓此鼓本属东吴物,赤壁大战声阗阗。岂知代远年湮不可考,莫若明初所得传无愆。败皮敝网皆有用,此鼓精蓝共清供。茫茫古物人推尊,荒榛铜狄知谁重。夜深风雨来灵魂,啾啾疑是啼黄昏。围一丈余高三丈,金粟古刹藏山门。摩挲片刻游山顶,松声又作凉涛喧。
为惠机长老题徐幼文写惠山图。明代。吕敏。天寒华表鹤归迟,隔世令人起远思。偶见漪澜堂上画,犹看《悟澹》卷中诗。
和陈叔余韵二首一以谢来意一以勉之。明代。陈淳。碌碌平生学,惭无席上珍。仅余守师训,岂欲炫时人。误入侯门听,翻劳友义陈。愿从温故业,庶或稍知新。
听笛歌留别郑协律。唐代。刘长卿。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天涯望月自沾衣,江上何人复吹笛。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静听关山闻一叫,三湘月色悲猿啸。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明发与君离别后,马上一声堪白首。
移忠寺。明代。龚敩。人生自古谁无死,盖世功名只如此。丈夫事业在致君,要把香名照青史。欺君卖国将谋身,谗言搆祸诛功臣。身虽富贵国仅免,舍生取义为何人。荒坟萧萧秋草歇,翁仲含羞向谁说。君不见西湖之上岳王祠,常有游人拜忠节。
和不愚兄庵颂三首 其二。宋代。饶节。四海归来坐太平,莫令华雨恼空生。归云无事朝犹卷,老马休心夜不鸣。胜处林泉九节杖,闲中日月二升铛。晓来乞火打庵户,想见春风一梦惊。
三昧诸颂。宋代。释印肃。千光一合圆如镜,万象森罗影现中。此光大用如如体,道了桥成风自同。
屋初立木过安仁见之约再过不果聊寄二诗以见。宋代。王洋。小筑青冥不厌劳,松拖紫翠竹牵梢。仙郎不忆青绫被,辛苦江头一把茅。
早秋有客过访村居。清代。赛音布。湖天高卧动经年,酌客高吟桂树篇。有地漫开徵士径,无家聊种故侯田。蒹葭玉笛秋云远,埤堄金笳暮景悬。碧草锦湍明石路,杖䔧相送出墟烟。
忆江南 其十一。明代。沈宜修。湖上草,金谷斗芳菲。细软昔承游辇驻,芊眠新衬勒骢肥。香露滴依依。游子远,平蔼弄斜晖。自有青袍比秀色,从教宝靥见罗衣。百卉正萋迟。
和可行圭塘杂咏。元代。马熙。省事山翁许鹤随,燕莺奔命为谁疲?情知欸乃多幽事,不付樵青付雪儿。
送杨惟高先生致仕。唐代。杨廉。一日能归一日仙,莫言华发未盈颠。夕阳江上收帆早,半夜何妨浪拍天。
润州五州日。宋代。翁逢龙。五州山下路,樵牧自成群。涧浅泉交径,岩高石碍云。老松前代寺,异草贵人坟。更陟重冈望,江淮地势分。
浴罢。宋代。许月卿。浴罢披襟竹影斜,客中残暑散空花。人行窗外云无脚,月起林间灯映纱。举酒闻钟知近寺,谈诗食李却忘家。明朝又浴还来此,何秘开樽只煮茶。
钟鼓山间久雨二绝。宋代。王之望。高林缥缈强可见,茅屋半山烟雨昏。谁家一幅鹅溪绢,古画犹存水墨痕。
泛舟入后谿(一作羊士谔诗)。唐代。于鹄。雨馀芳草净沙尘,水绿沙平一带春。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