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宋代。晏殊。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翻译
纤细的小草在风中飘动好像一缕缕轻烟惹人发愁,独自开放的花朵害怕露珠的打扰,倚在栏杆上总会想起一些让人难忘的往事。太阳高高的照在院子里,院子却静静地没有一个人居住,只看到时不时的有一些海燕双双飞来飞去。
轻轻缓一下罗衣上的锦带,香气还残留在用蕙点燃的火炷上,那条路是不是跟天一样的长。垂下的杨柳只能够惹得住春风眷顾罢了,什么时候才能留得下一些行人在这里稍停片刻呢!
注释
⑴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
⑵缓:缓带,古代一种衣服。
⑶蕙:香草。
⑶炷:燃烧。
⑹解:古同“懈”,松弛,懈怠。
此词以凄婉温润的笔调,抒发伤春情怀的同时,流露出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慨叹和惋惜,深微幽隐。
起笔“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写的是:小草上的烟霭迷蒙,花蕊上的露珠微颤。这两句表面看来都是写外的景象,但内含的却是极锐敏的感受。“愁”字和“怯”二字,表现了作者极细腻的情思,且与细密的对偶形式完美地结合为一体。那细草烟霭之中仿佛是一种忧愁的神态,那幽花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用“愁”来表达烟霭中的感受,用“怯”来描写花晨露中的感受,表面上说的是花和草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草与花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
“凭栏总是销魂处”,收束前两个四字短句,“细草愁烟,幽花怯露”正是愁人靠栏干上所见到的景物。词人只因草上的丝丝烟霭,花上的点点露珠,就“消魂”,足见他情意之幽微深婉。“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为上片结拍。前面由写景转而写人,这两句则是以环境的衬托,进一步写人。“静无人”是别无他人,唯有一个凭栏消魂的词人。“日高深院”之静,衬托着人的寂寥。“海燕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时时海燕双飞去”意为:海燕是双双飞去了,却给孤独的人留下了一缕绵绵无尽的情思。
过片“带缓罗衣,香残蕙炷”,由上片的室外转向室内,仍写人。这里的“带缓罗衣”,以衣服宽大写人的消瘦,暗示着离别之苦。“香残蕙炷”之“蕙”是蕙香,一种以蕙草为香料制成的熏香,古代女子室内常用。“残”即一段段烧残。“香残蕙炷”写室内点的蕙香,一段段烧成残灰,又暗示着室内之人心绪的黯淡。以香炉里烧成一段一段的篆字形熏香的残灰,比拟自己内心千回百转的愁肠已然断尽,比拟自己情绪的冷落哀伤,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但作者这里只是客观地写出“带缓罗衣,香残蕙炷”,更见其含蓄。唯其不直说出来,才不会受个别情事的局限,才能给人无限深远的想象与联想。
接着“天长不禁迢迢路”一句为上二句作结,两个对偶的双式短句紧接一个长句,严密而完整。“不禁”是不能阻拦。“天长”与“迢迢路”,结合得很好,天长路远,这是无论如何也难以阻拦的。“不禁”二字,传达出一种凡事都无法挽回的哀伤,紧接“带缓罗衣”的思念与“香残蕙炷”的销磨之后,更增加了对于已失落者的无可奈何。结句“垂杨只能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以感叹的口吻出之:杨柳柔条随风摆动,婀娜多姿,这多情、缠绵的垂柳,不过是那里牵惹春风罢了,它哪一根柔条能把那要走的人留住?哪一根柔条又能把那消逝的美好往事挽回?这两句中寄托有极深远的一片怀思怅惘之情,象征着对整个人生的的深刻感悟。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殊。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与儿子至东村遇父老共语因作小诗。宋代。陆游。桑竹穿村巷,衡茅隔土垣。海氛成物象,秋气肃川原。豆芋行将熟,鸡豚亦已繁。丰凶岁所有,农事更深论。
暂住新市行次谢村二首。宋代。张镃。笼丛灌木绕低田,一雨催鸣尔许蝉。平日诗怀何处吐,今年秋色此行先。
颂古十八首 其二。宋代。释宝印。手按吹毛岂易为,两堂要活死猫儿。赵州上树安身法,多少傍人眼搭眵。
送宋周臣赴殿诗。宋代。李若水。近侍传呼到集英,参差宫殿晓霞明。丹墀日对三千字,云翼风高九万程。天子临轩应动色,诸生阁笔总销声。胪传指日承新渥,千佛名经第姓名。
偈颂二百零五首。宋代。释正觉。不起一念,向道须弥。舌头一脔肉,口唇两边皮。云门得用妙如许,不落是非知不知。
上邪。两汉。汉无名。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励志诗 其一。明代。区大相。有大人者,德业日新。彼虽圣哲,聿用忧勤。嗟余小子,舜我何人。少也失学,壮而无闻。
送谢学士归阙。宋代。欧阳修。供帐拂朝烟,征鞍去莫攀。人醒风外酒,马度雪中关。旧府谁同在,新年独未还。遥应行路者,偏识彩衣斑。
金刚随机无尽颂·叹仰流通。宋代。释印肃。曲终人不见,惟日面月面。尽是龟毛布,漫却琉璃殿。
侄安节远来夜坐三首。宋代。苏轼。南来不觉岁峥嵘,坐拨寒灰听雨声。遮眼文书元不读,伴人灯火亦多情。嗟予潦倒无归日,今蹉跎已半生。免使韩公悲世事,白头还对短灯檠。心衰面改瘦峥嵘,相见惟应识旧声。永夜思家在何处,残年知汝远来情。畏人默坐成痴钝,问旧惊呼半死生。梦断酒醒山雨绝,笑看饥鼠上灯檠。落第汝为中酒味,吟诗我作忍饥声。便思绝粒真无策,苦说归田似不情。腰下牛闲方解佩,洲中奴长足为生。大弨一弛何缘彀,已觉翻翻不受檠。
宿山馆 其一。宋代。徐积。下马开门日已沈,旋寻村路乞樵灯。隔云吠去谁家犬,踏月归来何处僧。潭上风生千嶂吼,枕前泉落一床冰。呼儿笑问今宵事,身在危峰第几层。
为如海上人题顾定之竹。明代。王彝。老僧出定心逾寂,坐觉谷中繁露滴。万响千声自去来,一时月照袈裟白。蜿蜒何物向窗飞,分明鼓鬣复扬鬐。人间只识仙翁杖,不识降龙出钵时。
客夜与林叔吾湖上话旧。清代。成鹫。棋罢花边覆局难,灯前一笑太无端。坐残溽暑心犹热,话到深宵胆亦寒。酒力驱君投寺宿,月华留客过湖看。别来学得无弦曲,草草相逢未易弹。
次韵刘莘老学士惜别言怀兼呈次中察院二首。宋代。苏颂。诗侣方逢梦与微,摅怀未尽遽言归。正思玉鱠将登俎,应笑缁尘又染衣。金石交情知不改,辅车形体自相依。何时得遂江湖乐,薄宦牵羁甚纆徽。
和王元章梅花为段主事子辛赋。明代。陆深。画堂六月飞严霜,客持此幅梅花芳。乍窥疑浮初月影,细对忽丽繁星芒。塞垣风高吹石裂,岭南天低不受雪。何似孤山处士家,一段西湖弄华月。梅花此时殊有韵,青鸟遥传海山信。度水盈盈玉雪肤,含风袅袅堆鸦鬓。万种心情春酒缸,起为花神酹一觞。谁怜白贲元无价,空复红芳号假王。会稽山农骨已冷,梦入梅花呼不醒。巡檐且索屋三间,负郭何须田二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