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朗读
湖上收宿雨
故国思如此若为天外心
(《寄白公》。
并见张为《主客图》)
东屯沧海阔南让洞庭宽
(秋水咏。
《纪事》)
翠粒照晴露
(见《侯鲭录》)。
银花垂院榜翠羽撼绦铃
(《雪》。
《天中记》)

《句》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湖上收宿雨。
故国思如此,
若为天外心。
东屯沧海阔,
南让洞庭宽。
翠粒照晴露。
银花垂院榜,
翠羽撼绦铃。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描述了湖上收拾宿雨的景象,以此引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作者感叹自己的思念之情如同来自天外的心灵。接着,诗中提到东方的海洋辽阔广袤,南方的洞庭湖宽阔无垠,通过这样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故乡的牵挂之情。最后两句诗以翠粒照晴露、银花垂院榜、翠羽撼绦铃的形象描绘了美好的自然景物,寓意着作者对故乡的美好祝愿。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的"湖上收宿雨"一句,以寥寥数字勾勒出湖面上雨后的清新景象,同时也引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接着的"故国思如此,若为天外心"表达了作者思念之情的浓烈程度,将其比喻为天外之心,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接下来,作者通过东屯沧海阔、南让洞庭宽的描写,将故乡的辽阔和宽广与自己的思念相对应,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诗中的翠粒、银花、翠羽等形象,展示了作者对故乡的美好祝愿,也象征着故乡的繁荣和美丽。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字字珠玑,通过简洁而生动的描写,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祝福,体味到离乡别井的辛酸与深情。这首诗词展示了刘禹锡独特的艺术才华和对故乡情感的细腻表达,被誉为唐代爱国诗的佳作之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朗读
()

猜你喜欢

阴阴亭际间,相顾惨离颜。一片云飞去,嵯峨空魏山。

()
晚上危亭为少留,亭前暝色已供愁。
更听画角声悲壮,愈使愁人厌远游。
()
廖侯言如不出口,铨量古今胆如斗。
度越崔张与二班,古风萧萧笔追还。
前日辞家来射策,声名藉甚诸公间。
华阴白云锁千嶂,胜日一谈谁能赏。
()

红板桥南,锦衣仓北,金陵从古皇州。记离宫墙外,年少潜游。

忽听九重仙乐,东风细、声度龙楼。依稀认,宁王玉笛,贺老箜篌。

()

一雨滂沲过作霖,油云随祷极阴森。微诚未必回天意,灵答潜知渴众心。

瑞绝莫先惟在谷,价高难拟不论金。朝来田畯更相贺,犁下侵淫二尺深。

()

鲜飙中夜起,簌簌鸣高林。虚堂耿不寐,斗寒入重衾。

南来今几时,北去当秋深。关河本迢递,岁月仍侵寻。

()

春意满阶除,玉色梅花照鬓须。老子寿年过九九,欢娱。

醉影婆娑不用扶。

()

数声嘹唳渡榆关,尽罢虚弦落照间。
却讶征鸿偏有胆,又随春信到天山。

()

难分玉折曾惊梦,向我愀然说与听。共道寻常飞蝶乱,岂如先兆比鹣零。

秋光瞥面云鬟绿,春雨回头墓草青。肠断有诗题我怨,眼枯无泪哭君灵。

()
衡门愁绝坐诗穷,瘦策荒途况此翁。
流水年华孤月在,黄花心事几人向。
乡书杳杳迎江雁,客枕萧萧避井桐。
昨夜莼鲈应入梦,扁舟归去及秋风。
()
瑞丱丛中懒欲眠,徐行处处迥翛然。
披毛戴角人虽识,为报芒童不用鞭。
()

穉柏如婴儿,冉冉三尺长。
移根出涧石,植干对华堂。
重露恣膏沐,清风时抑扬。

()
麟笔严于首恶书,我将口舌击奸谀。
虽非周勃安刘手,不愧当年产禄诛。
()

朅来此事尽废,少日论功未深。欲觅仙人一指,要看月胁天心。

()

遣来二物应时须,客子行厨用有馀。
午困政须茶料理,春愁全仗酒消除。
不胜欢喜拜嘉惠,无限殷勤作谢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