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宋代。程垓。翠幕成阴帘拂地。池馆无人,四面生凉意。荷气竹香俱细细。分明著莫清风袂。玉枕如冰笙似水。才亸横钗,早被莺呼起。今夜月明人未睡。只消三四分来醉。
《蝶恋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程垓。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翠幕成阴帘拂地。
池馆无人,四面生凉意。
荷气竹香俱细细。
分明著莫清风袂。
玉枕如冰笙似水。
才亸横钗,早被莺呼起。
今夜月明人未睡。
只消三四分来醉。
中文译文:
翠绿的帷幕在地面上形成了阴影。
池塘和庭院无人,四周弥漫着凉爽的氛围。
荷花的气息和竹子的香气都是细微的。
清风轻拂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玉枕冰凉,笙声如水。
美丽的发髻和横插的钗子,早已被鸟儿的召唤声吵醒。
今夜月明,人们还未入睡。
只需要再喝上三四杯,就会陶醉其中。
诗意和赏析:
《蝶恋花》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凉爽的夜晚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柔情和宴会的气氛。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表达了自然界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首先,诗人描述了环境的凉爽感受,翠绿的帷幕和清风的拂动增强了凉意的感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夜晚的清新和宁静。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花香和竹香,进一步营造了夜晚的氛围。荷花的气息和竹子的香气都是微妙而细腻的,这种细节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静谧的环境之中。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述玉枕冰凉,以及笙声如水,进一步展示了夜晚的美丽和宴会的气氛。同时,诗人提到了美丽的发髻和横插的钗子,暗示了女主人的妆饰和宴会的繁忙。
最后两句表达了夜晚的明亮和人们的欢乐。月明之夜,人们仍未入睡,只需要再喝上几杯酒,就可以尽情地享受宴会的喜悦和陶醉其中。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景象,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意象的营造,传达了宁静、凉爽和欢乐的氛围。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和人生欢愉的追求,也反映了宋代文化中追求闲适和享乐的特点。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程垓。「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西江月(和提刑昂席新赋)。宋代。李壁。又送鹏程轩翥,几看驹隙推移。多端时事只天知。不饮沉忧如醉。白首已甘蓬艾,苍生正倚丞疑。楚台风转一帆吹。朝列问君来未。
寿李悦斋五首和三劳使尹使君韵。宋代。程公许。国镇重双璧,宠光均一时。姱修甘俗改忤,忠愤倚天知。闻徵环急,难忘侧席思。分明调鼎味,梅熟雨垂垂。
题静虑院。宋代。释智圆。下瞰诸峰顶,云泉绝四邻。暂游非俗客,深隐属闲人。石磴秋苔滑,萝龛夜月新。终期结幽侣,来此谢红尘。
次韵皇孙所和二诗 其二。宋代。史浩。岁晚垂弧旦,雍容从北征。龙舟瞻日表,兔苑足诗情。况有流霞美,何辞醉玉倾。祝君无限寿,烟阁寄功名。
题李溉之学士白云半閒。宋代。虞集。山中多白云,何由到城邑。招之恐不来,欲揽遽无迹。栖檐候晨光,纳牖作秋色。用冲不为盈,常住宁若客。分张任苍松,散落还白石。日照香炉峰,月射仙掌侧。有恩封一乡,与子当共食。
移居二首 其二。明代。龚诩。小虞塘上屋三间,虽道无钱且得閒。更喜望中无隐蔽,东西全体是青山。
寄殿院谢艮斋四首。宋代。曾丰。汩汩孤蓬转,迢迢五岭来。故人饶鹤发,新论凛乌台。千里夜间月,一枝春首梅。使行无好奇,书到莫慵回。
以道次韵因再和二首。宋代。张镃。秋林何翅一般香,楚思无穷属野航。不必再参庞老语,要须先坐接舆狂。青灯渐向韦编熟,白露初添玉井凉。久矣荡除人我相,莫疑高尚鄙侯王。
子大送桂花答之。宋代。苏泂。 小山月在影团团,满院清香特地寒。病骨逢秋眠较少,五更风露起来看。
沁园春。唐代。无名氏。不喜轻裘,布衣芒履,任春与秋。傍人笑我生涯拙,尘寰碌碌,毕竟何求。物外蓬瀛,壶中方寸,论此宗风没价酬。谁知道,无为快乐,不羡王侯。多谋转使多愁。恰似吞他名利钩。看日前些子升沉事,把天机丧尽,不肯抽头。蜂为花忙,蛾因灯逝,只恁迷前忘后忧。嗟身事,庄周蝶梦,蝶梦庄周。
拜宣武军节度使。唐代。李绅。油幢并入虎旗开,锦橐从天凤诏来。星应魏师新鼓角,地嫌梁苑旧池台。日晖红旆分如电,人拥青门动若雷。伊洛镜清回首处,是非纷杂任尘埃。
得句如得仙,悟笔如悟禅。弹丸流转即轻举,龙蛇飞动真超然。
禅瑛乃醉,我顾惭道玄。戏将字画当杖拂,与子凭轼相周旋。
兼江祥瑛上人能书自以为未工又能诗而求予诗甚勤予以为非所当病也为赋一首勉之使进于道云。宋代。李之仪。得句如得仙,悟笔如悟禅。弹丸流转即轻举,龙蛇飞动真超然。禅瑛乃醉,我顾惭道玄。戏将字画当杖拂,与子凭轼相周旋。笔若运矛槊,手如致裨偏。眼能援桴鼓,心为制中权。弃捐尺度废绳削,似曲还直非方圆。适当庖丁善刀后,但见满纸银钩连。心眼手笔俱不用,拟向底处观其全。思量不可到,此地无中边。政似观澜亭上夜深后,满空白月孤光悬。
蕲州道中。宋代。刘过。如箭阴风劈面吹,雪花斜夹雨垂垂。胸中自有平戎策,路入蕲州冷不知。
和次子积雨损红木犀。宋代。曹勋。应向西瑶立赤墀,鲜云仍带绿烟宜。要先篱菊三秋艳,不放蟾华一点窥。颇讶夙宵凉雨疾,顿思晨发晓光披。骚人豪举经年意,绝叹丰姿积渐吹。
彭宜义挽词。宋代。楼钥。种德不在大,至诚天所亲。但能存一念,何用活千人。经筒儒风远,香山句法新。功名付儿辈,不必在吾身。
米元章海岳诗帖赞。宋代。岳珂。海岳之东西,见于印而验于碑。观乎此诗,景与物随。於虖噫嘻,此皆是也,夫岂复有今是而昨非。江汤汤其不移,山窿窿其不亏。登兮览兮,予言其如之。
天安门诗抄。。现代无名。噩耗惊四海,哭声遍九州。碑如朔风啸,哀似寒水流。天亦为之痛,地亦为之愁。行路原多难,此去更堪忧。
自郓还徐道中。宋代。贺铸。八月过新雨,行云弄晚凉。山川乍明晦,禾黍半青黄。西去真何事,东还非故乡。悠悠尘土里,无路不亡羊。
寄江上人。唐代。贾岛。紫阁旧房在,新家中岳东。烟波千里隔,消息一朝通。寒日汀洲路,秋晴岛屿风。分明杜陵叶,别后两经红。
三谣。素屏谣。唐代。白居易。素屏素屏,胡为乎不文不饰,不丹不青?当世岂无李阳冰之篆字,张旭之笔迹?边鸾之花鸟,张璪之松石?吾不令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吾于香炉峰下置草堂,二屏倚在东西墙。夜如明月入我室,晓如白云围我床。我心久养浩然气,亦欲与尔表里相辉光。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步障银屏风。缀珠陷钿贴云母,五金七宝相玲珑。贵豪待此方悦目,晏然寝卧乎其中。素屏素屏,物各有所宜,用各有所施。尔今木为骨兮纸为面,舍吾草堂欲何之?
梅花。明代。释今无。已将心事养虚灵,路入村头步自轻。一段孤芳先我有,千枝疏瘦对人清。天低碧汉堆银砌,地捲寒潮镇玉屏。似卧大荒明月下,梦回铁笛悄无声。
寻郭道士不遇。宋代。赵文。问师云已出,杖履水东湾。世上方多事,山中亦小闲。竹光新雨后,禽语夕阳间。自出云关去,钟声送我还。
同游公玉伯氏季氏游水陆院濯缨阁以清斯濯缨。宋代。李流谦。积雨泥断道,扶筇将何之。愁蹲寡情味,窜壁如蝇痴。朝暾惠新晴,仟风起衰萎。振衣欲有诣,扣扉适相期。百步得精庐,一丈清冷池。老木围萧森,回风影差差。向来赫然者,挟冰诵昔非。晤言意能消,真适神不疲。鳞游鸟空翔,趣舍各不知。我闲若枵馁,吏夺君嗟咨。拙巧自殊用,静躁亦异宜。能来共幽旷,合处或在斯。夜光栖重囦,草木生光辉。抵鹊者谁子,而况弹病鸱。我有飞霞裾,云旗驾灵螭。举头叫阊阖,九万风反低。敬以赠美人,嘉惠无时衰。
贺新郎 陈架阁家盆藕间岁复开。元代。袁士元。淡月黄昏里,粉墙阴,盆池漾绿,藕花初吐。悄似飞来双属玉,风动翩翩素羽。漫引得、人人争睹。拍手阑干惊欲起,□怅然、并立长凝伫。思往事,意容与。当年妙选登莲署。正花开、邀朋醉赏,尚留佳句。藏白收香今六载,还我风流检府。最好□、冰姿清楚。一点炎尘曾不染,纵盘根错节仍如许。花为我,笑无语。
草庵歌。唐代。希迁。吾结草庵无宝贝,饭了从容图睡快。成时初见茅草新,破后还将茅草盖。住庵人,镇常在,不属中间与内外。人住处,我不住,世人爱处我不爱。庵虽小,含法界,方丈老人相体解。上乘菩萨信无疑,中下闻之必生怪。问此庵,坏不坏,坏与不坏主元在。不居南北与东西,基上坚牢以为最。青松下,明窗内,玉殿朱楼未为对。纳帔幪头万事休,此时山僧都不会。住此庵,休作解,谁誇铺席图人买。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遇祖师,亲训诲,结草为庵莫生退。百年抛却任纵横,摆手便行且无罪。千种言,万般解,祇要交君长不解。欲识庵中不死人,岂离而今遮皮袋。
虎丘六绝句·点头石。宋代。范成大。当年挥尘讲何经,赚得坚顽侧耳听。我自吟诗无法说,石头莫作定盘星。
贞节堂。明代。杨荣。别鹤离鸾世所悲,寒窗挥泪抚孤儿。衰颜无复临妆镜,华发犹闻服恶笄。夜雨辛勤熊胆训,秋风惆怅柏舟诗。圣朝旌异隆恩典,丹诏行看下赤墀。
十月初度都下值防虏甚急感怀寄诸弟五首 其二。明代。欧大任。军书飞羽入,日落战云黄。梦寐金戈外,关山铁骑傍。千村荒汉月,六阵散胡霜。候火回中近,南飞雁几行。
鱼藻。清代。佚名。鱼在在藻,有颁其首。王在在镐,岂乐饮酒。鱼在在藻,有莘其尾。王在在镐,饮酒乐岂。鱼在在藻,依于其蒲。王在在镐,有那其居。
诗赠晚学李君。宋代。邢仙老。久掩山斋看古经,但矜猿鹤事高情。炉中且喜丹砂死,岩下近闻朱草生。堪鄙尘寰驰妄理,莫教流俗听希声。清溪有路无人识,独弄沧浪一濯缨。
汤宣城诗有长桥细月眉相约之句有所怀极赏之。明代。宋珏。寂寂春山一鸟鸣,春江入夜乱春声。长桥细月眉相约,远浦微波目共成。歌扇裂余犹见画,舞巾题处已无名。那堪一尺天涯路,空对繁星达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