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诗抄。。现代无名。噩耗惊四海,哭声遍九州。碑如朔风啸,哀似寒水流。天亦为之痛,地亦为之愁。行路原多难,此去更堪忧。
《天安门诗抄》是一首当代无名诗人创作的诗词,描述了噩耗传遍整个国家,哭声响彻九州的景象。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噩耗惊四海,
哭声遍九州。
碑如朔风啸,
哀似寒水流。
天亦为之痛,
地亦为之愁。
行路原多难,
此去更堪忧。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片悲伤的景象,噩耗传遍整个国家,哭声响彻九州,整个社会都被不幸所笼罩。诗中的碑石宛如寒风凛冽地呼啸而过,悲伤如寒冷的水流般涌动。作者表达了天地间对这场悲剧的痛苦和忧愁。行路本就充满艰辛和困难,而眼下的处境更是令人担忧。
赏析:
《天安门诗抄》表达了作者对某种噩耗的哀痛之情。尽管诗中并未具体描述噩耗的内容,但通过运用抽象的描写手法,作者成功地表达了悲伤、哀痛和忧虑的情绪。碑石如同凛冽的北风,它的存在和啸声象征着悲剧的临近和不可逆转的命运。水流的寒冷则代表了悲伤的深度和无尽的忧伤。整个天地似乎都感受到了这场悲剧的冲击,表明了作者对国家、社会和人民遭受的痛苦的关注和同情。
这首诗词的美在于其抽象的描写方式,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词语和意象,传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它唤起了读者对困难和悲剧的共鸣,引发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关心社会的发展,并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而努力。
赠林桂高二首 其一。宋代。李光。子向柯山得所从,天寒滨海致诗筒。卷中更赌忠斋笔,力障狂澜有二公。
午过横林回望惠山二首 其一。宋代。杨万里。道是冰销快水程,不知青女解藏冰。芦花多处竹阴底,砌作瑶堤不计层。
酬刘书记一二知己见寄。唐代。李山甫。见说金台客,相逢只论诗。坐来残暑退,吟许野僧知。自喜幽栖僻,唯惭道义亏。身闲偏好古,句冷不求奇。晦迹全无累,安贫自得宜。同人终念我,莲社有归期。
日涉园次韵五首 其一 虚静堂。宋代。罗愿。华堂清旷隔喧卑,户外春残绿满枝。好鸟窥檐时下啄,有人燕坐独支颐。
墙角寒梅昨夜开,谁知春在雪中回。松筠到处为贞友,桃李漫山总俗材。
清影不随流水去,暗香时逐好风来。冰肌玉骨无人识,先占千红万紫魁。
成化丙戌夏五月予得罪谪泉南提举道经金鳌门生彭宜鉴梦中有作意若为予者时九月二十一日也。明代。罗伦。墙角寒梅昨夜开,谁知春在雪中回。松筠到处为贞友,桃李漫山总俗材。清影不随流水去,暗香时逐好风来。冰肌玉骨无人识,先占千红万紫魁。
广信至玉山舟中 其二。清代。纪大奎。东南是沧海,此水乃西行。高下数百里,时为不平声。所遇有如此,流恨何时已。可怜无父人,犹作浪游子。
壬辰春上冢五首·寿溪。宋代。刘克庄。水如绶带山如抱,画手难摹一段奇。松下可浇三奠去,墓傍安用万家为。虹来昂首宁非瑞,蛟徒无踪若有知。丱角钓游今白发,重寻陈迹不胜悲。
崇圣寺。明代。杨慎。尘劫非人境,烟霞是佛都。山开银色界,海涌玉浮图。追蠡形犹壮,伽蓝迹巳芜。经函飘粉蠹,画壁剥天吴。零雨颓墙草,惊风废井梧。禅心随夜寂,旅望对委孤。远目穷千里,倾怀倒百壶。狂歌意无极,感此岁云徂。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二学士院端午帖子二。宋代。苏辙。南讹初应历,五日未生阴。灵药收农录,薰风拂舜琴。
举赵州访二庵主公案颂。宋代。释绍悟。一重山尽一重山,坐断孤峰子细看。雾卷云收山岳静,楚天空阔一轮寒。
清平乐五首 其四。清代。史承谦。金风乍起,池馆清如水。一雨更添秋气味,半臂薄罗初试。良辰几度衔杯,年时诗卷重开。招手凌波仙子,皈依金粟如来。
送程尊师东游有寄。唐代。罗隐。华盖峰前拟卜耕,主人无奈又闲行。且凭鹤驾寻沧海,又恐犀轩过赤城。绛简便应朝右弼,紫旄兼合见东卿。劝君莫忘归时节,芝似萤光处处生。
天宁洲逢老僧一百一岁 其二。明代。袁宏道。开元天子最风流,曾见南巡锦幄舟。栾大也知非诳语,老人大父昔同游。
同字子顺访茅庵道人凤凰麒麟不可见道人语也。宋代。戴复古。道者日高卧,清风隔世尘。凤麟不可见,猿鸟自相亲。山木轮囷古,茶花冷淡春。草荒门外路,常怕有人来。
答区启图閒居见存之作。明代。陈子壮。将无萧瑟托閒居,剩有诙谐误禁庐。世事浑如千口酒,男儿何必五车书。清斋药臼新调鹤,散发荷衣旧钓鱼。不是美人相忆句,音尘容易到阶除。
小儿入城。宋代。陆游。小儿破帽出求师,老父寒炉夜画诗。不耐青灯写孤影,聊呼薄酒慰长饥。我今仅守诗书业,汝勿轻捐少壮时。但恨北风如许恶,湖桥归路想流澌。
烛影摇红。清代。佚名。点点飞香,见梅知道春心透。怕寒不卷玉楼帘,羞与花同瘦。手捻青枝频嗅。诮冷落、蔷薇金斗。翻惊绿鬓,不似芳姿,年年依旧。才破凝酥,满园桃李看看又。江南幽梦了无痕,啼晕残襟袖。鸳被有谁温绣。怎敢更、十分殢酒。伴君独自,几个黄昏,月明时候。
题李白观瀑图。明代。张宁。两臂束蹙肩双攒,仰首挺立如禁寒。平生斗酒百篇兴,似为庐瀑唫盘桓。江东无人酒船返,黄鹤放归南道远。绝倡从来和者稀,紫烟落日香炉晚。
西江月。宋代。储泳。壁断何人旧字,炉寒隔岁残香。洞天人去海茫茫。玩世仙翁已往。西日长安道远,春风赵国台荒。行人谁不悟黄粮。依旧红尘陌上。
何嘉会寺丞遣嫁侍儿袭明有诗次韵 其二。宋代。孙觌。哀蝉已逐梦云空,锦字参差在眼中。应似桃花贪结子,任教柳絮舞随风。留春不住无樊子,隔水遥看有杜翁。无那丁宁花鸟使,丁香偷结两心同。
采菱曲十二章 其二。明代。胡应麟。碧衣长袖伴瑶琴,欲拟方回更自矜。学得新诗明月底,含羞不肯向人吟。
转应词 寄禾中孙葆麓弟。清代。郑兰孙。明月。明月。记照还乡时节。扁舟小住鸳湖。惆怅天涯隙驹。驹隙。驹隙。回首俊游愁绝。
尝拉寿居仁访青山性老是日小舟抗断港进退不。宋代。释宝昙。只知春在浴凫行,杯水才堪一芥航。拊髀最宜歌欸乃,倚舷唯听梦悠飏。已愁落日低千嶂,欻见清风閟一堂。抵掌剧谈吾浪语,君如网目有条纲。
同潜道人登会稽山谒禹陵。清代。俞明震。漾舟寻禹穴,百里同春风。桑麻翳平野,钩画千渠通。蕞尔海东隅,乐利神所钟。千山拥藜杖,扶我入清雄。俯惊岩壑奇,始悟积水空。在德非馨香,辟此五亩宫。幽怀忽整肃,万籁皆笙镛。烟云到海尽,浩荡思神功。道人精地学,纵览登炉峰。桑田变沧海,此理焉能穷。滔天来日难,蚁磨随西东。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宋代。释祖钦。成龙者升天,成蛇者撺草。将谓随一切性任其所适,谁知愤愤悱悱却成烦恼。集云峰高日杲杲。
题砚。宋代。刘克庄。吾砚平生极自珍,涂云抹月发清新。临归携就西湖洗,不受东华一点尘。
约诸友九日游东山。宋代。舒岳祥。语石双蛩碎,鸣轩一叶锵。黄花无旧客,白发又重阳。日月双飞翼,乾坤几战场。人生一百岁,不饮自堪伤。
水调歌头。宋代。卫时敏。骑鲸紫霞客,来作世耆英。襟怀金玉循良,名字古无人。所至民歌遗爱,脱屣归来绿野,笑傲乐天真。不学渭滨老,公子自长生。一杯酒,再三祝,八十春。从今细数庆集,百度似今辰。绿鬓朱颜长好,何事紫芝仙草,兰玉自诜诜。盛事有如此,谁道四难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