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踏莎行朗读

《踏莎行》是宋代文学家张抡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身世浮沤,利名缰锁。
省来万事都齐可。
寻花时傍碧溪行,
看云独倚青松坐。
云片飞飞,花枝朵朵。
光阴且向闲中过。
世间萧散更何人,
除非明月清风我。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的向往。诗中描述了一位身世不凡、富有追求的诗人,他认为通过省思人生,一切事情都可以得到满足。他在寻花的时候,选择在碧溪旁行走,倚靠在青松之下,独自欣赏云片飘飞和花朵盛开的美景。诗人感慨光阴匆匆,只能在闲暇时光中度过。他认为现在的世间已经变得荒凉和冷漠,除非有明月和清风相伴,否则很难找到知音。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清新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诗人在形容自己身世浮沤、利名缰锁的同时,表达了对繁杂世事的厌倦和对内心自由的向往。他通过寻花、倚靠碧溪、观赏云朵和花朵,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诗人对光阴的流逝有所感慨,认为只有在闲暇时光中,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和宁静。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世态的失望,他认为世间变得荒凉萧散,只有明月和清风才能与他相伴,寻得知音。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宋代士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人以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内心的情感。整首诗词意境清新,意蕴深远,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抡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字才甫,自号莲社居士,开封(今属河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好填词,每应制进一词,宫中即付之丝竹。尝于乾道三年,(公元一一六七年)高宗莅聚景园,抡进柳梢青词;淳熙六年(公元一一七九)三月,高宗再莅聚景园,抡进壶中天慢词;九月,孝宗幸绛华宫,抡进临江仙词:均赐赉极渥。抡所著有《莲社词》一卷,存词100余首。《文献通考》及绍兴内府古器评二卷,《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张抡朗读
()

猜你喜欢

边军苦,边军苦,自恨生身向行伍。
月支几斗仓底粟,一半泥沙不堪煮。
尽将易卖办科差,颗粒那曾入锅釜。
官逋私债还未足,又见散银来籴谷。
()

跋马向斯里,仿佛见乡蒦。
徒知故山近,终嫌归路断。
移疾驻近郊,薄言息短翰。

()

东村李生蜀方伯,犀带金绯光棨戟。封章三上大明宫,乞得身閒发未白。

西村李生老从事,饱吃鞭捶忘啐詈。部使命休不肯休,屡叫阊阖干势位。

()

客游无赖阻重阴,院落萧条径术深。数亩林塘观不厌,一窗风雨坐相侵。

灵虬尚有蟠泥迹,老骥宁无越块心。多谢西家贤太守,相招乐饮费千金。

()

仙境人间有路通,西江云外远来钟。少溟助我生花笔,古刹从今作古风。

文物声名归甄录,乾坤海岳共昭融。白头楚客归来晚,老鹤玄猿喜再逢。

()
思君携手安能得,上画重城更上楼。
时独看云泪横臆,长安不见使人愁。
()

人閒何世。魑魅听然喜。三字头衔唐进士。消得阎浮游戏。

纷纷艾子萧郎。招邀袍笏登场。笑问三阊角黍,何如一醉蒲觞。

()

翠壁寒云淡薄,沧江老树萧疏。输与扁舟渔父,一生意钓忘鱼。

()

山城桃李。催促春无几。日日为花须早起。犹□惜花无计。
阿谁留得春风。长教绕绿围红。莫遣十分芳意,输他万点愁容。

()

昆仑西母事微茫,黄竹歌成已耄荒。不有骅骝千里足,祇愁徐偃是真主。

()

未明鸡黍出山厨,骑引林塘径复迂。屋角淡烟笼翠树,村前新水漾青蒲。

岩云起处鸠呼匹,梅雨来时燕乳雏。电火光阴春又夏,一身何补走长途。

()
朝辞都城里,暮止汴堤头。
满目非相亲,寂默对河流。
()
炉烟不断腾金兽。
香雾入帘波影皱。
秋堂锦席艳君仙,不惜绮罗萦舞袖。
昼弦素管春风手,娇妙如花轻似柳。
()
霜风急。
江南路上梅花白。
梅花白。
寒溪残月,冷村深雪。
()

小鸭看从笔下生,幻法生机全得妙。
自知力小畏沧波,睡起晴沙依晚照。

()

()

农事频年叹水乡,忽惊洪潦发端阳。千畴入舸波仍撼,万灶鸣蛙夜却长。

北土才闻伤旱魃,西江何事重怀襄。嗷嗷满目堪垂涕,愿借函封达建章。

()

偶从天苑识祥麟,别后俄惊三十春。直上紫霄囊里物,再逢沧海梦中身。

周咨民瘼车频牵,默运边筹笔有神。穷岛谁云有遗照,等闲举睫是枫宸。

()

阳和一脉荐来还,两眺亭台紫翠间。杨柳巷通山北宅,木兰舟倚水西湾。

风光总是三春好,世路谁如二老閒。东作又兴方入念,闾阎稼穑旧知艰。

()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