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外守岁(一作李福业诗)。唐代。李德裕。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岭外守岁(一作李福业诗)》是唐代李德裕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冬天逐渐消耗,春天随着斗柄的转动回归。一夜的问候分隔开了,客人的白发催促着两年的流逝。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岁月更迭、光阴荏苒的景象。作者以冬天和春天的交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在这过程中,人们经历了一夜的离别和问候,而客人的白发则催促着时光的飞逝,让人感叹光阴易逝,岁月不待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冬春交替的描绘,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转和人生的短暂。冬逐更筹尽,春随斗柄回,用寥寥几个字勾勒出四季更迭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和规律。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用客人的离别和白发催促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的老去,让人感叹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整首诗词简练而富有意味,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生变迁的巧妙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思考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这首诗词的诗意深邃而含蓄,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它通过简洁而质朴的语言,揭示了人生短暂和时光易逝的真理,让人在欣赏之余也不禁对自己的生命和时间的珍贵有所思考。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李德裕。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丙申三月从平章左公总戎临安过南山访杨铁崖。宋代。吴哲。旂旐晨趋十万军,卫青幕府事纷纷。卧龙不远沧溟窟,走马来看馆阁文。春过名山花乱落,雨晴飞瀑路难分。先生高伴洪厓啸,独向溪边望白云。
赠王武卿。宋代。李震。知君脱屣远浮云,牢落天涯寄此生。万里江湖随旅泊,十年风月付吟情。丝纶有学惟忧道,献纳无心不用名。流水桃花春已晚,几时来伴白鸥盟。
戊戌冬至南郊礼成庆成宴乐章四十九首 其一 万岁乐。明代。陆深。五百昌期嘉庆会。启圣皇龙飞天位。九州四海重华日,大明朝,万万世。
送云阳邹儒立少府侍奉还京师。唐代。韦应物。建中即藩守,天宝为侍臣。历观两都士,多阅诸侯人。邹生乃后来,英俊亦罕伦。为文颇瑰丽,禀度自贞醇。甲科推令名,延阁播芳尘。再命趋王畿,请告奉慈亲。一钟信荣禄,可以展欢欣。昆弟俱时秀,长衢当自伸。聊从郡阁暇,美此时景新。方将极娱宴,已复及离晨。省署惭再入,江海绵十春。今日阊门路,握手子归秦。
晚登邬子亭用壁间韵四首。宋代。赵蕃。秋入江湖事事幽,未妨著我咏洪流。水居三两似相识,苦问来船仍去舟。
爱山堂七绝句。宋代。徐鹿卿。横江江上四山环,少得当前面势宽。试上此堂舒远目,疏林尽处见峰峦。
寄王爱梅。元代。黄庚。诸生归去暮庭空。塔下游观倚瘦筇。千尺宝轮擎海月,七层金铎语天风。升堂尽可同僧饭,持钵何须听寺钟。
丙申泊东流县。宋代。黄庭坚。前日发大雷,真成料虎头。今日伐鼓出,棹歌傲阳侯。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东流会宾客,建德椎羊牛。野语尚信然,小市黄芦洲。惟有采薪翁,经营往来舟。槠枥尽斤斧,山童烟雨愁。
十七日夜村市。宋代。舒岳祥。今岁梅谁待,因迟却未残。新泉生暗谷,远烧照前滩。圆景终难久,残灯未肯阑。沉吟思往事,犹自倚阑干。
减字木兰花。宋代。沈瀛。或行或止。难得人间相聚喜。一日分风。千里如何信息通。再倾寿酒。五福从来先说寿。其次云何。直至三公未足多。
中秋钱唐玩月。元代。尹廷高。云端拥出水精毬,清逼银河不敢流。自开辟来同此月,最分明夜是中秋。两间势隔三万里,一镜光涵几百州。寂寞庾公千古意,何人今夕更登楼。
墙上难为趋。两汉。王褒。昔称梁孟子。兼闻鲁孔丘。记政聊为述。问东岂相酬。末代多侥倖。卿相尽经由。台郎百金价。台司千万求。当朝少直笔。趋代皆曲钩。廷尉十年不得调。将军百战未封侯。夜伏拥门作常伯。自有蒲萄得凉州。白璧求善价。明珠难暗投。高墙不可践。井水自难浮。风胡有年岁。铦利比吴钩。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诚敬。清代。佚名。顾惟菲质,忝位椒宫。虔奉蘋藻,肃事神宗。敢申诚絜,庶罄深衷。睟容有裕,灵享无穷。
送梁伯隆归丹谷旧隐。宋代。李昴英。昔人入山访隐君,每恨见山不见人。子持画图走踆踆,人虽可即山非真。自言谷中万修筠,泉鸣琮琤石嶙峋。谁甘混迹麋鹿群,雅意远游阔见闻。飞筇遂过南海濒,翻海一洗征衣尘。东望绝域天无垠,药洲风月蒲润云。间出奇语颇自珍,奚囊十袭而三熏。槿花猩血荔锦纹,何如故圃桃李春。江湖社友杯十分,何如族聚情话亲。行路之难多酸辛,还家火急埋车轮。拂拭矶苔开径榛,畹兰篱菊庭古椿。赠篇满箧不疗贫,几人炼药能轻身。
题赤松宫。唐代。舒道纪。松老赤松原,松间庙宛然。人皆有兄弟,谁得共神仙。双鹤冲天去,群羊化石眠。至今丹井水,香满北山边。
送李仲实官郡学任满归余姚。宋代。陈著。手分教雨□邻庠,咫尺何分明越乡。一正不为崖壁异,三年相与藻芹香。梅花时节催行色,藜焰风流要当行。应有青云扶健翼,摩挲老眼看翱翔。
鸳鸯湖棹歌 其三。清代。谭吉璁。楝子花疏过雨声,扎山看火树头鸣。邻船两桨买桑叶,南抵余城北渚城。
过西平。明代。罗钦顺。片片秋田总过犁,满原晴色树高低。欲从父老诹生聚,清昼无缘驻马蹄。
偶作 其三。清代。顾永年。诛求岂必尽吹毛,名教如何置我曹。一死许人忘母在,九重无路觉天高。丝丝愁绪成机杼,鹿鹿心头似桔槔。未是此身沈宦海,梦魂久已怯风涛。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宋代。苏轼。故人如念我,为说瘦栾栾。尚有身为患,已无心可安。
宿孔野云丹房。宋代。汤汉。天师炼丹时,丹鼎见龙虎。丹成天师去,龙虎名万古。溪深松杪风,山明夜来雨。雨后丹凤鸣,风前黄鹄举。
八月十五日夜。唐代。裴夷直。去年今夜在商州,还为清光上驿楼。宛是依依旧颜色,自怜人换几般愁。
水居六首 其三。元代。明本。缚个茅庵际水涯,现成景致一何奢。野塘水合鱼丛密,远浦风高雁阵斜。道在目前安用觅,法非心外不须誇。一声铁笛沧浪里,烟树依依接暮霞。
亲政篇。明代。王鏊。《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盖上之情达于下,下之情达于上,上下一体,所以为“泰”。下之情壅阏而不得上闻,上下间隔,虽有国而无国矣,所以为“否”也。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湍湍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视路寝听政。” 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视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南三门曰承天,元正、冬至受万国之朝贡,则御焉,盖古之外朝也。其北曰太极门,其西曰太极殿,朔、望则坐而视朝,盖古之正朝也。又北曰两仪殿,常日听朝而视事,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则文德殿,五日一起居则垂拱殿,正旦、冬至、圣节称贺则大庆殿,赐宴则紫宸殿或集英殿,试进士则崇政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谓之轮对,则必入陈时政利害。内殿引见,亦或赐坐,或免穿靴,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常朝之外,即文华、武英二殿,仿古内朝之意,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渔父词一十八首·玄用。唐代。吕岩。日月交加晓夜奔,昆仑顶上定乾坤。真镜里,实堪论,叆叆红霞晓寂门。
九月望夜。明代。传慧。节去愁衣薄,虫声渐近床。偶然林下坐,早见草头霜。寒月明如此,浮云掩不妨。通宵照萝壁,忘却夜初长。
和林城建行宫上梁文 其六。元代。耶律楚材。抛梁下,柱石相资成大厦。君臣钟鼓乐清时,喜见山阳归战马。
源水叹。宋代。李复。岷山中断洮水来,分入西湖浸城址。一落城阴不复回,余波日转臯兰尾。阴风凄冽寒气早,愁雾惨澹边思起。谁辩秋水澹无情,默观意亦有悲喜。天轩地辟沧溟开,百川东奔如激矢。龟龙受职日夜趋,万折必东效臣子。发源本愿盈科进,筑防岂期因坎止。日升不及浴云龙,泥润空能养萑苇。停波寂寞虽无语,物情得失应如此。淮阴野外乞余食,留侯圯下收堕履。当年或失龙准翁,冷落功名千古耻。我欲鸠工聚长锸,齐平决堤如决纸。直看惊湍万里潮,免嗟穷涸千山底。
初发彭城有感寄子瞻。宋代。苏辙。秋晴卷流潦,古汴日向干。扁舟久不解,畏此行路难。此行亦不远,世故方如山。我持一寸刃,巉绝何由刊。念昔各年少,松筠閟南轩。闭门书史丛,开口治乱根。文章风云起,胸胆渤澥宽。不知身安危,俯仰道所存。横流一倾溃,万类争崩奔。孔融汉儒者,本自轻曹瞒。誓将贫贱身,一悟世俗昏。岂意十年内,日夜增涛澜。生民竟憔悴,游宦岂复安。水深水益热,人知蹈忧患,甄丰且自叛,刘歆苟盘桓。而况我与兄,饱食顾依然。上愿天地仁,止此祸乱源。岁月一徂逝,尚能反丘园。
咏止酒。明代。李之世。欢伯招我游,愁城域我止。悲欢各有缘,不落杯匕里。两渡琼海洋,孑身抛妻子。中馈乏酒储,曷为嘉宾喜。况乃逢俗宾,投觞辄欲起。强作解事言,浊醪有妙理。知音不在弦,得趣酒可已。今我欲还山,此瓢永弃矣。辟如鼠饮河,岂必窥其涘。怀哉阮步兵,瓣香聊以祀。
宣宗皇帝画马图。明代。祝允明。昔日宣皇履至尊,尧章焕焕满乾坤。三千在御均承宠,一匹沾恩便不群。马法尽来空地类,龙图呈处是天文。丹青不逐乌号去,从此房星似掩昏。
瑞彩迎朝日,柔枝绕庆云。谁将仙种下天阍。却笑葵杯榴火、俗纷纷。
色映蔷薇水,光浮琥珀尊。美人浴罢近黄昏。总把淡妆浓抹、斗芳芬。
南歌子(赵德全会同舍小集,屏间置山丹花红黄二枝,即席索词)。宋代。姚述尧。瑞彩迎朝日,柔枝绕庆云。谁将仙种下天阍。却笑葵杯榴火、俗纷纷。色映蔷薇水,光浮琥珀尊。美人浴罢近黄昏。总把淡妆浓抹、斗芳芬。
贺萧致政庆恩拜命。金朝。李庭。玉立诸郎总席珍,名登天府早荣亲。读书闻道超千古,教子如君有几人。行际风云攀郄桂,先沾雨露及庄椿。浮山名寿参天翠,长与蓝袍色斗新。
孔先生以仙长老山水略录见约同游作诗答之。宋代。韩维。群峰罗立青搀搀,中有佛庙名香严。飞泉汹涌出峰后,四时激射苍岩。跳珠喷雪几百丈,下注坎险钟为三。援萝俯瞰石底净,明镜光溢青瑶函。淙流上走渠为窦,左右吞啮何其馋。缘源散讨不知极,但见洞穴争嵚嵌。攀藤直上出云背,岩户秘邃疑神缄。仰窥阴洞看悬乳,白龙垂须正{上髟下监}鬖。或凝如盖覆宛宛,或散如指长掺掺。有台高下且十数,如以势位相临监。平铺老藓柔可坐,谁藉绿罽遗不拈。北山之石何琐碎,形制一一如镌鑱。叩之清越诸谷应,不意此地闻韶咸。已霜桂树垂冻壁,未腊梅蕊辉晴岚。浮屠曰仙好事者,奄有胜迹穷搜探。书之远寄龙山下,云此仅止存都凡。先生以本来示我,谓我所好同甘鹹。相期历览在他岁,事高意笃非予堪。人生萧散不易得,常苦世累为羁衔。吾徒幸当治平日,况又无事于牵贪。便须巾车不可后,愿以几杖从君南。
留山间种艺十绝。宋代。刘克庄。一生着数落人先,白发栽松故可怜。待得伏菟堪采掘,此翁久矣作飞仙。
闻沈元用帅南海喜而有作。宋代。张九成。与公相别五经年,忧患流离理固然。怅望故园江渚外,还惊横浦瘴烟边。喜闻金节专南海,行看锋车上九天。顾我不才仍老矣,只思归棹五湖船。
偶题八首 其二。明代。苏仲。得莫欣欣失莫悲,一毫荣辱不须疑。白云舒卷自舒卷,有酒在壶斟酌之。
酬净照大师说。宋代。欧阳修。佛说吾不学,劳师忽款关。吾方仁义急,君且水云闲。意淡宜松鹤,诗清叩佩环。林泉苟有趣,何必市廛间。
隰州杂感 其三。清代。钱以垲。民居似蜂房,穿壁为营窟。其外低作垣,遥见窗户列。老翁负薪归,崄巇行䠥
竹鹤。宋代。李之仪。瘦玉萧疏触处宜,仙风一霎散霜威。未应舞罢排云去,更看丹砂理雪衣。
元夕晴。元代。方回。渐暖风烟添软媚,新晴草木眩光晶。天回地转春犹在,物是人非意自惊。晚辈未宜欺老病,早年犹及见升平。山城旧与钱塘似,灯火笙歌彻五更。
又和湘滨卜居。宋代。胡寅。闻道园池各著名,起予归梦过临蒸。已开尘外寻山眼,更曲堂中饮水肱。有地且须多种秫,好閒何必苦邀僧。杖藜他日端来去,但恐公朝正与能。
春柳十咏 其三 灞岸柳。清代。敦敏。相看无语倍魂销,踠地轻翻斗舞腰。又送行人新作郡,空怜板渚旧垂条。晓风残月笼征袖,翠色晴烟绾画桥。莫唱骊歌频折赠,年年风雨最无聊。
残春感事十首 其十。元代。方回。身起真寒士,名成老腐儒。暂时金马署,终世石鱼湖。旧种花犹有,新畬粟已无。傍人忧饿死,吾自典衣酤。
真州诸公语别。宋代。陈造。屈指旧新雨,何人顾蓬莱。骈车各鸱夷,良为老夫来。古今漆投胶,不独数陈雷。衮衮慰劳意,一杯复一杯。索句不解工,何以写别怀。敢惜吟髭折,柰此雨意催。此会良姱嫮,此行重徘徊。得无叶舟重,满载离愁回。
题画牡丹。清代。吴灏。拈出天香入画图,秾芳红艳玉肌肤。杨家姊妹春游罢,月照栏干醉未苏。
好领青衫,全不向、诗书中得。还也费、区区造物,许多心力。未暇买田清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有当时、黄卷满前头,多惭德。思往事,嗟儿剧。怜牛後,怀鸡肋。奈棱棱虎豹,九重九隔。三径就荒秋自好,一钱不直贫相逼。对黄花、常待不吟诗,诗成癖。
满江红 书怀。宋代。史达祖。好领青衫,全不向、诗书中得。还也费、区区造物,许多心力。未暇买田清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有当时、黄卷满前头,多惭德。思往事,嗟儿剧。怜牛後,怀鸡肋。奈棱棱虎豹,九重九隔。三径就荒秋自好,一钱不直贫相逼。对黄花、常待不吟诗,诗成癖。
缘识。宋代。宋太宗。从小莫颠謏,长大始成人。经史须勤学,然可待尊亲。勿谈他已短,但秪自脩身。所作行慈善,见者生钦羡。好事審还听,憎爱去贪恋。我即说分明,试逸绝骄矜。孺子受天廕,不织不蚕耕。愿尔多聪悟,孝顺於君父。逆耳必从之,少欲减嗔怒。谨守作童儿,缘是正禺痴。重贵在心知,认取世间为。
诗偈 其三十二。唐代。庞蕴。中人乐寂静,下士好威仪。菩萨心无碍,同凡凡不知。佛是无相体,何须有相持。但令心了事,遮莫外人疑。如人渴饮水,冷暖心自知。
又招隐诗十九首 其十六。明代。萧光绪。局天蹐地山何崇,直上狂歌接太空。得失楚弓看世事,吉凶塞马听天工。百端哀愤从诗发,无数迂愚向酒攻。自笑余生一蕉鹿,陆沉何日返芚蒙。
猗兰秋思三首。元代。方回。老子今年忽不贫,价方玉佩有兰纫。一枝半朵悬衣带,肯羡腰间大羽人。
求宿韩京对村妇作限令易解。明代。李江。早早梳头赶路程,赶程不到宿韩京。相逢妇子无见识,推我书生出外亭。世上无人担屋卖,从来男不带家行。汝夫亦是江湖客,也在山中歇不曾。
赋瓶中杂花七首 其二。金朝。元好问。香中人道睡香浓,谁信丁香臭味同。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薰染费春工。
寄千乘刘殿丞求字人编。宋代。祖无择。千乘刘夫子,高名继谪仙。从居庇身邑,已著字人编。才入锺嵘口,文期郑氏笺。何当求副本,长愿播匏弦。
书怀。宋代。蔡戡。消息观天道,炎凉阅世情。禅心了生死,病骨识阴晴。杜宇伤心切,梅花照眼清。焚香读周易,顿觉此身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