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朱阁-刺佛寺浸多也

两朱阁-刺佛寺浸多也朗读

《两朱阁-刺佛寺浸多也》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诗,描述了两座朱红色的阁楼相对而立,南北对峙。诗中暗喻了贞元年间的两位皇帝的子孙间的纷争。借此描绘,表达了太平盛世中政权更替的历史背景。

诗中描绘了两座阁楼,形成南北相对的格局,却不知道住在其中的是哪个家族的子孙。随后,描写了两位帝子吹箫得道仙身,登上了天堂。诗人接着描述了这座寺庙的外观和寂静的氛围,阐述了这个寺庙的特色。最后,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时光,想到曾经的平阳宅,但宅子已经变成了佛寺,表达了对尘世变迁的感慨。

在诗中,《两朱阁-刺佛寺浸多也》以意境宏伟的描写方式,展现了历史变迁与时代悲剧的情感。诗词中的寺庙所代表的佛寺,与人们平凡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政权更替和时代流转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两座朱红色的阁楼相对起来
问问谁家的楼阁呢
是贞元时期的两位帝王的子孙
帝王的子孙吹箫,一同成为仙人
五云飘飖,飞向天空
阁楼和亭台并没有离去
转变成了人间的佛寺
装饰华美的楼阁和舞蹈台多么寂静
柳树像是一阵舞蹈,池塘像是一面镜子
花儿在黄昏的时候悄悄落下
听不到歌唱和吹奏,只能听到钟磬声
寺庙门口的牌匾上有金字书写
尼姑院和佛庭十分宽敞
青苔的地面上明亮的月光铺陈
比起屋子来,疲倦的人们没有地方安居
回忆起过去,在平阳宅开始建造的时候
包揽了附近几家的土地
仙人渐渐离去,一起创造了梵宫
渐渐担心尘世变成了佛寺

赏析:这首诗以唐代宫廷的政治纷争为背景,以两座朱阁的对比来表达对于权力更迭与历史变迁的思考。通过描写阁楼和佛寺,诗人意图通过宏大的意象和隐喻来展现政治动荡和尘世变迁带来的悲剧。诗意深邃,表达了对岁月变迁和政权更迭的无奈与忧伤。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

猜你喜欢

五更相次晓,一曲有余清。
忽醒山林梦,遥闻鼓角声。
背风还迤逦,带月最分明。
莫作边城看,长淮久息兵。
()
夜半更相呼,巷南连巷北。
人语何喧喧,阴风休窣窣。
猛虎下山来,挼尾逐不得。
村中鸡犬尽,行择小儿食。
()
闻道王明府,仁声已四傅。
催科能不扰,赋入自争先。
理到顽民服,仁渐黠吏悛。
俊良搜士类,疾苦访氓编。
()

几年重九客金台,此日芳邻送菊来。绿酒未篘尊寂寞,白衣望断思徘徊。

囊茱人事随时俗,落帽风流属俊材。默坐政惭孤令节,黄花一见笑颜开。

()

朝汉台前载酒频,出郊芳草送征轮。何因得借循良吏,此去应为献纳臣。

花鸟长安晴自媚,衣冠魏阙气偏新。会稽父老如今日,岂必青钱可赠人。

()

中夜不能旦,浩荡思无期。

茫茫宇宙间,俯仰伊何时。

()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为求褔而辞祸者,以褔可喜而祸可悲也。
()

火在熨斗中,气及熨斗柄。解衣持覆郎,那得分煖冷。

()
游龙蹴浪锦江高,节物惊人感二毛。
京洛承平真富贵,江湖风物欢萧骚。
荃芜有恨流千古,驽骥当年共一槽。
圣处相期君不肯,自煎明焰泣流膏。
()

金乌初照扶胥口,赤焰先腾黄木湾。潋滟晨光全射海,絪缊丹景半衔山。

三秋爽气澄天色,万里长风壮客颜。遥忆旧随双阙直,日华端捧殿中间。

()

采石仙人放小舟,荆州老子上南楼。平生风度归遐想,今日还逢第一流。

()

相传疏凿有奇封,削出江南第几峰。寺枕湍流何代月,僧归闲倚汉时松。

神丁开后无金甲,洪水流来断玉龙。却笑山灵浑似梦,天涯常与系萍踪。

()

终日怀人倚翠阑,别长愁宽钏金宽。
颦眉钿叶抛鸳甃,弹泪灯花落凤盘。
梅粉有香供夜雨,柳丝无力受春寒。

()
七载飞电迈,百虑秋水澄。
独余故乡念,居然常兢兢。
同是幔亭仙,乘风钓湘蒸。
鱼寄水千里,历传云万层。
()

万峰深处有流泉,松径藤萝杖策穿。十里梅开香到寺,洞庭犹隔太湖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