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歌

白纻歌朗读

《白纻歌》是唐代张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皎皎白纻白且鲜,将作春衣称少年。
裁缝长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
复恐兰膏污纤指,常遣傍人收堕珥。
衣裳著时寒食下,还把玉鞭鞭白马。

译文:
明亮洁白的纻布,娇艳无比,将被制作成春衣,称之为少年。
裁缝无法确定衣袖的长短,亲自拿着刀尺前往姑娘那里。
为了防止兰膏弄脏纤纤玉指,常常派人收起掉落的珠饰。
当衣服穿好时,是寒食节的时候,还会骑着白马手持玉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述制作春衣的过程为主线,通过描绘纻布的洁白和鲜艳,表达了少年的美好形象。诗中的裁缝为了确定衣袖的长度,亲自拿着刀尺来到姑娘的面前,展示了诗人对少年装束的重视和精心制作的态度。

然而,诗中也揭示了少年装束的瑕疵之处。诗人担心使用兰膏时会弄脏姑娘纤纤玉指,因此经常派人收起掉落的珠饰,体现了对细节的关注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最后两句描绘了穿上衣服的场景,诗人以寒食节为背景,寒食节是唐代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祀祖先,不生火做饭,所以诗中提到穿衣的时候是寒食节下,也表现了时节的特殊性。而骑着白马手持玉鞭的形象,可能暗示了少年的高贵身份和品味。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写了少年的装束制作过程,展示了作者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通过对衣着的描写,反映出了唐代社会对于服饰的重视和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青春的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张籍朗读
()

猜你喜欢

城市何年别,烟霞尽日閒。松潭明月上,把钓不知还。

()
圣君鸿业在扶持,日角龙章固不羸。
摛藻玉堂归未晚,百花开赴御筵时。
()

寒烟蔼蔼雨霏霏,草绿江南春未归。满树桃花君莫问,道人今已学无为。

()
路尽见家山,欣然望吾庐。
陋巷叩紫扉,迎候遥惊呼。
儿童戏竹马,田里邀篮舆。
春桑郁已绿,岁事催农夫。
()
夜入庐山路,开元万柱宫。
穿廊石渠水,凉座竹林风。
羽客谈霏雪,星郎气吐虹。
劫灰如可问,无复昔人同。
()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

名区分豫汭,小郭度西山。净几云霞入,疏帘岁月閒。

震邻初帖息,挽道颇间关。为报神君在,苍生合解颜。

()
忽起游方念,飘然不可留。
未知携一锡,乘兴向何州。
古岸春云散,遥天晚雨收。
想应重会面,风月又清秋。
()
北巷通南陌,门连五相家。
水分池对岸,墙隔树交花。
()
卧壑迷时代,行歌任死生
红颜意气尽,白壁故交轻。
涧户无人迹,山窗听鸟声。
春色缘岩上,寒光入榴平。
()

蓬莱一捻云,彻骨龙涎染。风味韵而芳,笑语柔而婉。
花娇绿鬓寒,酒凝清歌怨。翠幄已烟秾,银烛重休翦。

()

栎火垆边缩猬毛,犹贤击楫唱离骚。头风莫与陈琳檄,腹疾无庸叔展号。

春梦半醒逐妇鸟,岳云抔土抱娘蒿。杀机夜半衾前动,扪虱思援斩佞刀。

()

西郊风物说方湖,一叶扁舟寄兴殊。夹岸山高残日小,隔林野阔暮云孤。

香闻篱落花重叠,影入烟霄雁有无。黛色波光看不尽,浑疑身在《辋川图》。

()

水上重楼闭,虚空云尽收。十分今夜月,一片玉晨秋。

祇有诗能写,都无价可酬。寥寥飞鹊外,歌吹在青楼。

()

尽垂华发恋金门,独乞悬车未五旬。
清世一般为隐逸,碧霄两处应星辰。
绣衣脱下宁妨贵,锦帐眠来不称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