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唐代。崔峒。辞家年已久,与子分偏深。易得相思泪,难为欲别心。孤云随浦口,几日到山阴。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是唐代崔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辞别家乡已有许久,
与薛良史情谊深厚。
相思之泪易得滴落,
欲别之心难以割舍。
孤独的云朵随着浦口飘动,
多少天才能到达山阴。
遥想起兰亭府下的景象,
清风吹拂满竹林。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崔峒送别薛良史去越州谒见从叔的情感。诗人与薛良史的友谊已经很深厚,所以分别之时感到十分心痛。他们的相思之情如同泪水一般容易流淌,而欲别之心却难以割舍。诗人孤独地看着云朵漂浮在浦口上,不知道要过多少天才能到达山阴。思念之情使他遥想起曾在兰亭府下共度的美好时光,清风吹拂竹林,带来了一种宁静和惬意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词以感人的别离情感为主题,通过描写诗人与薛良史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即将分别的心情,表达了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诗人运用了简练而准确的语言,将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他用相思之泪和欲别之心来形容离别的痛楚,展现了人们在离别时内心的纠结和无奈。
诗中的孤云随浦口、几日到山阴的描写,增加了一种离别后的漫长等待和思念之情。通过遥想兰亭府下的景象,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场景中,清风吹拂满竹林,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和宁静的感受。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谊和离别的深入思考。它既有情感的真挚与深沉,又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悟,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崔峒。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九月十日南出见梅。宋代。范成大。五斗留连首屡回,来寻南涧濯尘埃。春风直恐渊明去,借与横斜对菊开。
题崇福寺罗汉阁。宋代。赵汝能。阁上殊因子细看,幻成罗汉几多般。休惊五百神通异,自是三千世界宽。粉壁龙蛇浑欲动,石桥云水亦生寒。香消日晚僧归去,无限奇光发夜阑。
白鹿洞。清代。罗运崃。洞湿寒莓古,祠荒坏壁低。山光凝地重,松影倚天齐。水火腾千载,烟云酝一稊。潺潺溪濑急,吾意与提携。
端州郊楼遣病。宋代。陆卿。病起眺寒林,林塘楚楚净。云疲懒出山,竹傲横穿径。小艇泛秋花,孤翎掠水镜。闲情感夕佳,入眼幽光靓。
绮罗香 归扬州作。清代。庄棫。宿雨新晴,微寒乍暖,帘幕长垂清昼。草色冥迷,门外碧茵如绣。穿藻井、翠羽迷离;掩珠箔、红楼依旧。共谁人、私语商量,韶光尽日镇相守。匆匆江上去也,休说嬉春忒早,收灯时候。浅涨初生,吹起绿波微皱。昨野渡、萍絮飘时;恰大堤、柳枝歌就。漫惆怅、深院黄昏,泪痕揩满袖。
读邸报书事二首 其一。明代。庞尚鹏。曾讶丹山多白鹿,俄闻双兔出维扬。大江南北干戈地,灵瑞年年入报章。
晚过灵隐寺。明代。张宁。飞来峰北寺门关,合涧桥西水断湾。落叶满林僧不见,寒鸦飞尽日沈山。
杨昌英示性说次韵为谢。宋代。周必大。圣学榛芜欠扫际,诚斋刻意绍渊舆。羊岐自昔迷多径,鸡甕从今识广居。西洛穷源谈近似,南宗投隙说真如。早知大道容方轨,何用危涂转栈车。
八月十四夜四马路步月随至江岸。清代。郑孝胥。穷年刻意独何为,吩咐秋风为一吹。自欲登楼托疏放,难从倚市论妍媸。松江几曲潮皆满,好月连宵睡较迟。可笑希文肠太热,强持酒泪作相思。
奉寄九灵先生四首。元代。丁鹤年。挟海怀山谒紫宸,拟将忠孝报君亲。忽从华表闻辽鹤,却抱遗经泣鲁麟。丧乱行藏心似铁,蹉跎勋业鬓如银。万言椽笔今无用,閒向林泉纪逸民。
般若招提晓坐。清代。妙惠。夜雨洗山岩,朝来翠独湿。趺坐学观空,清风满香积。正因字本无,而我好翰墨。心即等死灰,未了人间孽。窗竹皆虚心,庭松多劲节。体此长青树,原不在虚实。何况钟鱼间,梵理更无得。坐久闻妙香,慈航如可接。
暮归山中。明代。蓝仁。暮归山已昏,濯足月在涧。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妻孥候我至,明灯共蔬饭。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