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给事寓直

奉和给事寓直朗读

《奉和给事寓直》是唐代诗人崔峒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
忝向鸾台下,仍看雁影连。
夜闲方步月,漏尽欲朝天。
知去丹墀近,明王许荐贤。

诗意:
这首诗以折桂和观雁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崔峒对自己在官场中的履职期望和对明君的忠诚之情。诗中通过描写折桂和观雁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功名的向往和对国家政务的关注。

赏析:
首先,诗的开篇写到了桂枝的折取。桂枝是古代中国文化中的象征物之一,代表着荣誉和成功。诗人将桂枝与“家共折”联系在一起,暗示着自己希望能与家族一同取得功名。接着,诗中提到了“鸡树”,这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有传说中能够预示吉凶的寓意。诗人以“鸡树代相传”来暗示自己作为官员所承担的责任,希望能够传承前人的美德和智慧。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明君的忠诚和对国家政务的关注。诗中提到“鸾台”,这是指皇宫的高处,代表着尊贵和权力。诗人自称“忝向鸾台下”,表达了自己对皇室的敬仰之情。接着,诗中描述了观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朝廷事务的关注,他仍然在观察着雁影相连,意味着他仍然关注着国家的动向。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和对明君的期望。诗人在夜晚闲暇时,步行赏月,宛如鹤立云端。他期待着时间的流转,漏尽之时,朝天将至。他相信自己离丹墀(指皇帝的宝座)更近了一步,相信明君会看到自己的才华,并给予荐用。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唐代士人追求功名和忠诚于君王的精神风貌。通过折桂和观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和国家事务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明君的忠诚和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崔峒

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崔峒朗读
()

猜你喜欢

大士何曾有生死,小儒底处觅穷通。
偶留一吷千山上,散作人间万窍风。
()
滞不求通任布衣,山阴道上玩春晖。
每逢到处花开谢,转觉人生万事非。
()

似醉如痴不顾身,谁知一一露天真。露台便是中秋月,养就蟾蜍白胜银。

()

身世马虺隤,索居不用媒。恩多贫曝日,吟苦饥鸣雷。

冻鹊迟迟下,晴梅鼎鼎开。诗书娱此夕,吾意老山隈。

()

平甫之与荆公,盖当同而异,
而公则当异而同者也。当刺谒之相从,
以朋友之切磋,极兄弟之友恭。

()

梦月佳辰近,端阳令节新。何须缠綵缕,金母自千春。

()
黄浦滩头微雨晴,龙华渡口晚潮生。
行人夜泊应无语,试听吴歌矣乃声。
()
有美英瑶,于昭祥金。
为策为章,业著徽音。
德圣而尊,备举弥文。
亿截万年,永辅尧勋。
()
儒冠儒服委丘墟,文采风流化土苴。
尚有陆生坑不尽,留他马上说诗书。
()

叶底金茎沆瀣浓,篱边令尹酒尊空。回头说与闲花草,自占春三二月风。

()

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

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

()

我爱仙居宰,岩岩气宇宽。百筳微出响,万楫一生澜。

邑小天为寿,民愚地与安。经年不相见,已见欲跻难。

()
拟花无品格,在野有光辉。
香薄当初夏,阴浓蔽夕晖。
篱根堆素锦,树杪挂明玑。
万物生天地,时来无细微。
()

寒潮销铁锁,浪打石头城。莫问隋堤柳,徒伤远客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