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给事寓直。唐代。崔峒。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忝向鸾台下,仍看雁影连。夜闲方步月,漏尽欲朝天。知去丹墀近,明王许荐贤。
《奉和给事寓直》是唐代诗人崔峒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桂枝家共折,鸡树代相传。
忝向鸾台下,仍看雁影连。
夜闲方步月,漏尽欲朝天。
知去丹墀近,明王许荐贤。
诗意:
这首诗以折桂和观雁的景象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崔峒对自己在官场中的履职期望和对明君的忠诚之情。诗中通过描写折桂和观雁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对功名的向往和对国家政务的关注。
赏析:
首先,诗的开篇写到了桂枝的折取。桂枝是古代中国文化中的象征物之一,代表着荣誉和成功。诗人将桂枝与“家共折”联系在一起,暗示着自己希望能与家族一同取得功名。接着,诗中提到了“鸡树”,这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有传说中能够预示吉凶的寓意。诗人以“鸡树代相传”来暗示自己作为官员所承担的责任,希望能够传承前人的美德和智慧。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明君的忠诚和对国家政务的关注。诗中提到“鸾台”,这是指皇宫的高处,代表着尊贵和权力。诗人自称“忝向鸾台下”,表达了自己对皇室的敬仰之情。接着,诗中描述了观雁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朝廷事务的关注,他仍然在观察着雁影相连,意味着他仍然关注着国家的动向。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追求和对明君的期望。诗人在夜晚闲暇时,步行赏月,宛如鹤立云端。他期待着时间的流转,漏尽之时,朝天将至。他相信自己离丹墀(指皇帝的宝座)更近了一步,相信明君会看到自己的才华,并给予荐用。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唐代士人追求功名和忠诚于君王的精神风貌。通过折桂和观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和国家事务的关注,同时也表达了对明君的忠诚和期望。
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崔峒。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子由在筠作《东轩记。宋代。苏轼。大士何曾有生死,小儒底处觅穷通。偶留一吷千山上,散作人间万窍风。
二仙像 其二 风僧。元代。凌云翰。似醉如痴不顾身,谁知一一露天真。露台便是中秋月,养就蟾蜍白胜银。
岁暮。明代。孙一元。身世马虺隤,索居不用媒。恩多贫曝日,吟苦饥鸣雷。冻鹊迟迟下,晴梅鼎鼎开。诗书娱此夕,吾意老山隈。
林文节参候帖赞。宋代。岳珂。平甫之与荆公,盖当同而异,而公则当异而同者也。当刺谒之相从,以朋友之切磋,极兄弟之友恭。使合同异之见,而惟是之归,予知其必有以助善政于熙丰也。
皇后阁端午贴子词五首 其一。宋代。真德秀。梦月佳辰近,端阳令节新。何须缠綵缕,金母自千春。
淳熙十二年加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十一首。清代。佚名。有美英瑶,于昭祥金。为策为章,业著徽音。德圣而尊,备举弥文。亿截万年,永辅尧勋。
盆菊。宋代。释居简。叶底金茎沆瀣浓,篱边令尹酒尊空。回头说与闲花草,自占春三二月风。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六。魏晋。陶渊明。逍遥芜皋上,杳然望扶木。洪柯百万寻,森散复旸谷。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
赠仙居宰陈述古 其三。宋代。郑穆。我爱仙居宰,岩岩气宇宽。百筳微出响,万楫一生澜。邑小天为寿,民愚地与安。经年不相见,已见欲跻难。
野蔷薇。宋代。姜特立。拟花无品格,在野有光辉。香薄当初夏,阴浓蔽夕晖。篱根堆素锦,树杪挂明玑。万物生天地,时来无细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