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回纥

杂曲歌辞·回纥朗读

《杂曲歌辞·回纥》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是佚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听闻瀚海使难以传信,
幽闺少妇停止了裁缝。
深思边塞上的征战苦难,
谁能在镜中治愈忧愁的容颜。
久经战事的人将变得苍老,
短暂的时光中化为白发老翁。

诗意:
《杂曲歌辞·回纥》描绘了一个悲伤而沉重的画面,展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不幸。诗人通过描述瀚海使难以传递消息,幽闺少妇停止裁缝的情景,以及战争对边塞人民的影响,表达了对战争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悲愤之情。诗人进一步反思了战争对个人的摧残,年轻人因久戍而变老,短暂的时光中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呈现出岁月流转中的无情和残酷。

赏析:
《杂曲歌辞·回纥》以凄凉的笔触刻画了战争带来的不幸和痛苦。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瀚海使和幽闺少妇的描绘,突出了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诗人以幽闺少妇的停止裁缝和战争中边塞人民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战争的痛心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人通过描绘久戍人将老、白头翁的形象,展示了战争对个体的摧残和岁月的无情。这种描写带有深沉的哀伤和对光阴逝去的感慨,使人们对战争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通过对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岁月流转的描绘,诗人在读者心中唤起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珍视和对战争的深深忧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佚名朗读
()

猜你喜欢

直节老犹坚,棱分四角全。
自缘生处别,不逐世情圆。
夜倚闲看月,春扶醉上船。
只愁规漆者,本体失天然。
()

空为梁甫吟,谁竟是知音。风雪生寒夜,乡园来旧心。

沧江孤棹迥,白阁一钟深。君子久忘我,此怀甘自沈。

()

日晚渡黄河,风清浪花小。舟势疾于飞,移时入淮口。

()
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
迢递康王谷,尘埃陆羽篇。
何当结茅屋,长在水帘前。
()
天怜迟莫与清閒,閒上高山看远山。
世味已如玄酒淡,名场肯复左轮殷。
千争万竞尘埃里,古恨今愁莽苍间。
□□谁来问诗叟,应输老树识苍颜。
()

芙蓉十二池心漏,薝卜三千灌顶香。
(见《焦氏笔乘》)。
()

故园好,最忆是恩波。月映涟漪天映水,霞翻菡萏露翻荷。

风景占偏多。

()
旧止四人为律体,今通天下话头行。
谁编宗派应添谱,要续传灯不记名。
放子一头嗟我老,避君三舍与之平。
由来作者皆攻苦,莫信人言七步成。
()

大江汹西来,故国今几年。我衰倦登临,坐愧双行缠。

忽惊山阴集,邂逅来群贤。俛仰吊前古,高谈注渊泉。

()

初春无限意,况复近妆楼。
不舞时如醉,参差乱若愁。
风流费管束,绰约自难俦。

()

甘泉初锡紫貂裘,剑色飞扬射斗牛。定远侯封天北极,受降城筑海东头。

连营甲胄分丹毂,拥道旌旗照碧油。道是征西唫兴剧,月华遥夜满南楼。

()

才罢荆州市,俄归蒿里坟。盐梅失群望,羽翼有前勋。

浪作登龙客,惭无幼妇文。辱知无以报,洒泪向嵩云。

()

许令如今道姓云,曾经西岳事桐君。流霞手把应怜寿,

黄鹤心期拟作群。金箓时教弟子检,砂床不遣世人闻。

()

一榻高悬阅岁时,东风还有故人期。小桃原野春风早,幽竹门墙夜月迟。

道在只甘颜子乐,时平肯作贾生悲。云山翠合衡茅近,日暮犹闻歌紫芝。

()

善为尔诸身,行为尔性命。祸福必可转,莫悫言前定。

见人之得,如己之得,则美无不克。见人之失,如己之失,

()

秋夜坐来清,禅房静掩扃。
希贤思益语,爱国读忠经。
香篆行微蚓,灯花落小萤。

()

不为刘郎作谏官,桐江小艇载垂竿。高风想见千年上,何必云台画里看。

()
毛羽斒斓白纻裁,马前擎出不惊猜。
轻抛一点入云去,喝杀三声掠地来。
绿玉觜攒鸡脑破,玄金爪擘兔心开。
都缘解搦生灵物,所以人人道俊哉。
()
龚子吴中第一流,老农何幸接英游!难逢正似玉杵臼,易散便成风马牛。
清夜话端思滚滚,暮年心事恐悠悠。
何由唤得阊门棹,一醉千岩万壑秋?
()

纸帐收烟密下,松灰卷火常虚。午寂春閒小睡,人间自有华胥。

()

一城秋雨豆花凉,闲倚平山望。不似年时鉴湖上,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西风雁行,清溪渔唱,吹恨入沧浪。

()